专利名称:新血管形成促进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含活性成份为乙酰水杨酸并具有极佳的新血管形成促进活性的制剂,还涉及治疗患有因缺乏新血管形成所致疾病的患者的方法,包括施用上述制剂。
背景技术:
新血管生成是由已存在的血管新形成小血管的现象。循环系统疾病,诸如心肌梗塞的预后受很多因素影响,且侧枝血管的发育程度被认为是康复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当侧枝血管发育充分时,即使发生孔道狭窄或梗塞,仍然能够抑制组织的局部缺血或坏死、缩小梗塞范围或促进康复。
长期以来,就侧枝血管形成的机制而言,已形成的一个大的观点认为是血管和血液流动(血流)的内部压力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但是据报导,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形成侧枝血管时的细胞分裂图与DNA合成有关。因此,业已逐渐认识到,侧枝血管形成的过程不仅仅是已存在的吻合血管的物理因素所造成的扩张,该过程的至少一个部分是新血管形成,其中组成血管壁的细胞的增殖参与了该新血管形成过程。
另一方面,新血管形成被证实广泛存在于诸如伤口愈合的生理现象中。其机制被认为归因于已存在的小静脉或毛细管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或增殖,或者归因于管形成。此外,在血管内皮细胞周围的其它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中,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也被认为是与伤口愈合有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业已评估了具有新血管形成促进活性的物质,诸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以及诸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的新血管形成促进因子作为治疗生血管疾病的药剂方面的可能性,相关结果已有报导(参见Internal medicine,Vol.85,No.5.893-897页(2000年5月),Internal medicine,Vol.85,No.5.886-892页(2000年5月)等)。不过,这些物质均尚未应用于实践,仍然需要研发具有优良的上述活性的物质。
发明概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极佳的新血管形成促进活性,且副作用较少的药剂,可用于治疗因缺乏新血管形成所导致的疾病。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血管形成促进剂(下文简写为本发明的新血管形成促进剂或本发明的药物),该促进剂所含的活性成分为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血管形成促进剂,该促进剂按重量计算含有0.01-80%的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
本发明涉及治疗患有因缺乏新血管形成所致疾病的患者的方法,包括对该患者施用有效量的上述制剂。
本发明者经过深入研究,解决了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并意外地发现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显示了强的新血管形成促进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最佳实施方案本发明者证实,在体外试验中,向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添加乙酰水杨酸后,结果显示HUVEC具有增殖活性。
此外,在采用人类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混合物进行的体外试验中,向该混合物中加入乙酰水杨酸后,结果显示了对管形成的促进活性,而在采用大鼠进行的有关新血管形成的进一步的体内试验中,施用乙酰水杨酸后,结果也显示了新血管形成促进活性。
该作用依赖于乙酰水杨酸在制剂中的浓度,而其效能则在超过某一数量时将不再变化。
本发明的新血管形成促进剂通常通过系统、局部、口服或肠胃外方式施用。
本发明新血管形成促进剂的量和施用途径并无特别限定,但最合适的量是根据施用途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频率、体重等决定的。
在系统性应用,诸如注射、口服或插入栓剂的情况中,用量为0.01-4.5g/成人/天,每天施用一次或多次。
就本发明的新血管形成促进剂而言,可采用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本身,但也可采用通过将其与普通制剂所应用的填充剂或其它添加剂共混而得以制备的制剂。
本发明制剂所含的乙酰水杨酸的血液浓度为1ng/ml-550μm/ml(0.0005-3000μM),优选的是10ng/ml-55μg/ml,更优选的是100ng/ml-25μg/ml。当乙酰水杨酸的浓度低于1ng/ml时,其作用不充分,而当其浓度高于550μg/ml时,则存在产生副作用的高可能性。
本发明制剂所含的乙酰水杨酸的组织浓度为0.01ng/g-1000μg/g,优选的是0.1ng/g-500μg/g,更优选的是1ng/g-100μg/g。当乙酰水杨酸的组织浓度低于0.01ng/g时,其作用不充分,而当该浓度高于1000μg/g时,则存在产生副作用的高可能性。
作为本发明活性成分的乙酰水杨酸是药物可接受的氨基酸盐,诸如赖氨酸盐,或无机盐,诸如钠盐。
本发明的制剂可为任意制剂,诸如固体制剂、液体组合物或适合口服、肠胃外应用,诸如注射、栓剂的其它组合物,必要的话,应选择合适的制剂。
就口服制剂而言,可作为例子的是片剂、丸剂、胶囊、粉剂、粒剂、溶液等。
另一方面,就外用制剂而言,只要该制剂可被直接施用于皮肤的局部表面,便无需特别限定,诸如软膏、乳膏、凝胶、膜片、溶液(悬液、乳剂、洗剂等)、泥罨剂、胶带、外用粉剂、气雾剂等制剂。
本发明制剂所含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的量取决于该制剂的形式,但按重量计算,该量为总重量的0.005-80%时,即可显示充分的作用,优选量为总重量的0.01-70%,更优选的量为总重量的0.01-50%。当本发明制剂所含乙酰水杨酸的量按重量计算低于0.005%时,该量不优选,因为乙酰水杨酸的活性显示为不充分,而当该量按重量计算高于80%时,则难以制备所述制剂。
本发明所针对的疾病是伴随组织修复的新血管形成,例如,诸如烧伤、烫伤、烫伤溃疡、冻伤等的温度干扰;诸如骨折、擦伤、切割伤、咬伤、痤疮、咬伤等的外伤;诸如Bürger病、淋巴水肿、脚溃疡等的血管或淋巴管损伤;诸如供体部位、缝合处等的术后创伤;诸如褥疮、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坏疽、瘘口、辐射损伤、化学损伤等的皮肤创伤;诸如水疱、糜烂等的皮肤损伤;诸如心肌梗塞等的局部缺血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
实施例本发明通过利用乙酰水杨酸进行的试验实施例和制剂实施例而得以阐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试验本发明所述的新血管形成促进活性是在体外试验中得到评估的。
试验1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的增殖试验在96孔培养板中,接种特定量(2000-4000个细胞)的HUVEC,并在含有5%胎牛血清(Cell Systems Co.)的CS-C培养液中培养过夜,以使细胞贴附在培养板上。通过抽吸过滤培养液后,将细胞转移进含有1%FBS的极限必需培养基(MEM)中,并加入特定浓度(分别为0、0.055、0.55、5.5、55、555μM)的乙酰水杨酸,培养各混合物。0、24和48小时后,计数活细胞数量。阳性对照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20ng/mL)。该测定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Dojin Chemical Co.)。
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HUVEC数量的变化
由表1所示结果可知,当所加入的乙酰水杨酸浓度高于0.055μM时,证实其促进HUVEC增殖的活性,且该作用几乎等同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当所加入的乙酰水杨酸的量高于555μM时,则结果显示存在下述倾向,即无法观察到乙酰水杨酸的增殖促进作用,或者是该作用甚至被抑制。
试验2新血管形成能力的测定通过利用CD31染色试剂盒(Kurabo Ind.),研究由人类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与成纤维细胞的混合体系导致的管形成,结果显现,并通过分析软件(NIH Image)对结果进行评分。将含有乙酰水杨酸的培养液(0.5、5.5、55μM;每3天更换一次)加入通过混合人类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制备的新血管形成试剂盒(Angiogenesis KitKZ-1000;Kurabo Ind.)中,培养由此所获的培养液11天。接着利用CD 31染色试剂盒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拍得彩色照片。利用NIHImage分析该照片,形成的管数量评分为评估的面积。阳性对照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0ng/mL),阴性对照则采用sramine(100μM)。
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新血管形成能力
由表2所示结果可知,含有乙酰水杨酸的组显示了管形成促进活性。
试验实施例3利用大鼠进行的新血管形成试验采用醚麻醉Wister雌性大鼠(7周龄;n=6),并将预先浸透了药物的氨基甲酸乙酯海绵(直径8mm)嵌入右肩的皮下组织内。所施用的试验药物为乙酰水杨酸(2mg),阳性对照则为类维生素A(0.5mg)。上述海绵嵌入后4天,在醚麻醉条件下,将保持为37℃的含有5%胭脂红染料的5%明胶溶液注射进大鼠的尾静脉内。注射完成后,将滞生状态的大鼠置于4℃环境下2小时,使分散在血管中的含有胭脂红染料的明胶溶液固化。处死大鼠后,取出带有肉芽组织的海绵,并提取其中所含的染料。测定530nm波长下的吸光率,以计算胭脂红染料的量。
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胭脂红染料的量
由表3所示结果可知,胭脂红染料的量远高于对照组,证实新血管形成被促进了。
如上所述,在利用HUVEC等进行的体外试验中,检验了乙酰水杨酸对细胞增殖和管形成的影响,结果证实了HUVEC的增殖和管形成活性。因而可知本发明的制剂非常适合被用作新血管形成促进剂。
制剂实施例1片剂将乙酰水杨酸(按重量计算占100份)、乳糖(按重量计算占200份)、淀粉(按重量计算占50份)、结晶纤维素(按重量计算占147份)和硬脂酸镁(按重量计算占3份)混合,并将该混合物压成片,制成每片重100mg的片剂,且每片均含有20mg乙酰水杨酸。
制剂实施例2胶囊将乙酰水杨酸(200mg)、微晶纤维素(400mg)、二氧化硅(10mg)和硬脂酸镁(5mg)加入硬胶囊中,制成胶囊。
制剂实施例3栓剂将脂肪酸糖酯(50mg)分散在一部分硬脂肪中,并在高于90℃的温度下加热,使该混合物融化。乙酰水杨酸(750mg)与剩余的硬脂在60℃下分散后,将该混合物与上述预制溶液共混。将混合物填充进制备栓剂所用的管内,并使其冷却至固态,获得总重量为2500mg的栓剂。
制剂实施例4软膏将烃类凝胶(按重量计算占93份)和己二酸异丙酯(按重量计算占5份)在加热条件下混合,并加入乙酰水杨酸(按重量计算占2份)。在搅拌条件下充分揉捏该混合物,制成软膏。
制剂实施例5胶带将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按重量计算占30份)、氢化松香甘油酯(按重量计算占25份)、聚丁烯(按重量计算占9份)和羟基甲苯二丁酯(按重量计算占1份)置入加热的捏合机内,并在加热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使其融化。另外将乙酰水杨酸(按重量计算占10份)、肉豆蔻酸异丙酯(按重量计算占10份)和氢化松香甘油酯(按重量计算占15份)混合,并搅拌,将该混合物加入上述预制混合物中。将混合物充分捏合,并将软膏基涂布在织物上,裁成理想尺寸后,制成胶带。
制剂实施例6粉剂将马铃薯淀粉(按重量计算占76份)、氧化锌(按重量计算占4份)和乙酰水杨酸(按重量计算占20份)混合,直至其完全均一,制成粉剂。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所含活性成分为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的新血管形成促进剂在治疗需要新血管形成的生血管疾病(诸如烧伤、烫伤、烫伤溃疡、冻伤等的温度干扰;诸如骨折、擦伤、切割伤、咬伤、痤疮、咬伤等的外伤;诸如Bürger病、淋巴水肿、脚溃疡等的血管或淋巴管损伤;诸如供体部位、缝合处等的术后创伤;诸如褥疮、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坏疽、瘘口、辐射损伤、化学损伤等的皮肤创伤;诸如水疱、糜烂等的皮肤损伤;诸如心肌梗塞等的局部缺血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方面显示了极佳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所含活性成分为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的新血管形成促进剂。
2.权利要求1的新血管形成促进剂,其中所含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的量按重量计算为0.01-80%。
3.一种促进新血管形成的方法,包括对患有因缺乏新血管形成所致疾病的患者施用有效量的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物可接受盐。
全文摘要
所含活性成分为乙酰水杨酸或其药理学可接受盐的血管生长促进剂。
文档编号A61P43/00GK1750832SQ200480004669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1日
发明者稻本千子, 川田光裕, 塚本郁子, 洼田泰夫 申请人:帝国制药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