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镂空式轮胎的制作方法

xiaoxiao3小时前  3


本技术属于轮胎,特别涉及一种镂空式轮胎。


背景技术:

1、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轮胎按其结构分为充气轮胎、半实心轮胎和实心轮胎。由于实心轮胎减少了由于轮胎故障引起的意外事故的风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车辆、工程机械、港口等场所。

2、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实心轮胎没有空气压力提供缓冲效果,其缓冲效果主要是依靠橡胶的回弹来解决。但是实心轮胎行驶过程中易出现车辆颠簸、舒适性不佳的缺陷。

3、大部分厂家为了解决上述缺陷,通过在实心轮胎上开设孔等方式提高其舒适性。在开设孔时,设置于胎体上相邻两组孔之间的支撑件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支撑件的主要作用是为轮胎提供支撑力。

4、若支撑件的厚度做的太薄,会导致轮胎没有足够的支撑力,使得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摆动,尤其是转弯时会出现小颠簸,导致舒适性较差。在满足使用情况下支撑件的应尽量的薄,过厚会影响轮胎的散热能力,导致实心轮胎内部过热,影响行驶安全。

5、鉴于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成为轮胎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镂空式轮胎,以解决当若支撑件的厚度做的太薄,会导致轮胎没有足够的支撑力,使得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摆动,尤其是转弯时会出现小颠簸,导致舒适性较差。在满足使用情况下支撑件的应尽量的薄,过厚会影响轮胎的散热能力,导致实心轮胎内部过热,影响行驶安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镂空式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轮胎本体设置有胎体,且沿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设置,且所述胎体安装于所述轮胎本体的轮毂外侧,所述胎体内设置有中间孔;

3、所述胎体包括第一胎壁和第二胎壁,且分别位于所述胎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胎壁内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胎孔;所述第二胎壁内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胎孔。

4、可选的,所述第一胎壁内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胎孔;所述第二胎壁内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胎孔;所述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结构相同,相互错开,且分别嵌入安装于所述第一胎壁和所述第二胎壁内。

5、可选的,对所述轮胎本体进行剖切,所述第一胎孔和所述第二胎孔交叉重合部分形成中间孔。

6、可选的,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分别与胎体内的中间孔相连通,且分别与第一胎壁和第二胎壁相连形成镂空减震主体,位于胎体内;使得所述轮胎本体整体呈镂空结构设置。

7、可选的,所述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均采用盲孔,所述第一胎孔的深度深至第二胎壁,使得远离所述第一胎壁的所述第一胎孔的底端与第二胎壁相抵触。

8、可选的,所述第二胎孔的深度深至第一胎壁,使得靠近所述第一胎壁的所述第二胎孔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胎壁相抵触。

9、可选的,所述第一胎孔和所述第二胎孔的横截面形状由角度α、β和r确定,且均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10、所述第一端面朝向远离所述轮胎本体轮毂的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轮胎本体的旋转方向v相交形成角度r,5°≤r≤30°;

11、所述第二端面朝向远离所述轮胎本体轮毂的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轮胎本体的旋转方向v相交形成角度α;10°≤α≤120°

12、胎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轮胎本体的中心线相交形成角度β,0°≤β≤90°。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且分别与所述胎体内的中间孔相连通,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分别与第一胎壁和第二胎壁相连形成镂空减震主体,且位于所述胎体内,起到分散支撑的作用,增强结构回弹力,提高舒适性;使其在满足支撑力的同时也满足其散热能力。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相邻两组胎孔间,无支撑体,降低原料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镂空式轮胎,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镂空式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轮胎本体设置有胎体,且沿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设置,且所述胎体安装于所述轮胎本体的轮毂外侧,所述胎体内设置有中间孔;所述胎体包括第一胎壁和第二胎壁,且分别位于所述胎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胎壁内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胎孔;所述第二胎壁内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胎孔。本技术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且分别与所述胎体内的中间孔相连通,第一胎孔和第二胎孔分别与第一胎壁和第二胎壁相连形成镂空减震主体,且位于所述胎体内,起到分散支撑的作用,增强结构回弹力,提高舒适性;使其在满足支撑力的同时也满足其散热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鑫达高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8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