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尿装置。
背景技术:
1、临床上有使用导尿管进行导尿的时候,比如患者手术中、危重患者、截瘫患者等。
2、目前,导尿管分为气囊式导尿管和水囊式导尿管,气囊式导尿管是在导尿管的头部设置气囊,当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后,向气囊内充气,使得气囊膨胀,以达到固定的目的;水囊式导尿管则是在水囊肿充水,使得水囊膨胀以达到固定的目的;
3、然在留置尿管的过程中(以水囊为例),因患者有转运,或者是身体移动情况,导致对尿管的牵拉,导管可能脱出一部分,那么水囊就会卡在尿道内。水囊对尿道的长时间低压,可能会导致尿道内发生压力性损伤,临床表现就是,(一般术后第一天)拔除尿管,患者可以立即解出小便,但是因为压力性损伤解除压力后,组织有反应性水肿,导致尿道阻塞,后面患者就不能自行解除小便了,必须再次安置尿管,等水肿消退后才能拔除尿管;
4、其次,还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各医院或者是科室,对水囊内注入水量要求不一致,假如,水囊内水在水囊承受的极限内,通过牵拉也会脱出一部分,严重的可以导致尿道裂伤,这可立即表现为患者疼痛,或者是尿道有出血,这种情况可以立即发现并处理;大的隐患是,患者疼痛不敏感,又无出血情况下尿道内长时间的压力导致尿道内压力性溃烂。尿道的修复需要时间更长,安置尿管的时间加长,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病人的身体痛苦,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也增加。
5、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在导尿管上设置刻度,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导尿管置管的过程中,通过实时观察导尿管露出的刻度数值来准确的判断出导尿管置入病人体内的深度。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只需记住刻度数值既能判断水囊是否脱出,然而,长时间后,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很可能出现初始位置标记遗忘的情况,导致医护人员又不能准确判断导尿管是否在位、有无滑出风险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虽然在导尿管上设有刻度尺,但长时间后,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很可能出现初始位置标记遗忘的情况,导致医护人员又不能准确判断导尿管是否在位、有无滑出风险等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所述导尿管的侧壁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沿导尿管的轴向设置;所述导尿管的侧壁上还套设有与刻度配合的标识环,所述标识环包括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一端通过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另一端相间隔且形成缺口;所述标识环上设有用以调节缺口大小的调节装置;所述标识环远离缺口的一侧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记录卡片,所述放置槽远离缺口的一侧由透明材料制成。
4、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导尿管可为12f、14f、16f、18f四种型号,导尿管由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者聚氯乙烯制成;导尿管的头部设有通孔,用于供尿液流入,导尿管通孔处的下方设有水囊,其次,导尿管上设有用以向水囊内部充水的充水装置(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说明);导尿管的底部连通有集尿袋/集尿盒,集尿袋/集尿盒上设有标线,用于观察尿液是否集满;集尿袋/集尿盒的背部设有紧固带,用于将其固定在患者腿部或者固定在病床上;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调节装置调节缺口的目的实质是为了调节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所形成的圆形的直径大小,直径越小,标识环夹紧导尿管的夹紧度就越大,稳固效果更好,不易滑动;记录卡片用以记录导尿管露出生殖器的长度,工作人员可通过手写的方式将露出长度写在记录卡片上;本方案的原理为:当置管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标识环移动到尿管的末端;之后,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标识环的直径减小,进而夹紧固定在导尿管上,然后在记录卡片上写下此时尿管露出尿道口的长度,再将记录卡片插入到放置槽内,方便医护人员后续观察并判断导尿管是否在位、有无滑出风险。
5、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杆和两个螺母,所述螺杆设在缺口处且与导尿管相垂直,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两个所述螺母分别螺接在螺杆的两端;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外侧都分别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分别位于缺口的两侧,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穿入到两个凹槽内。
6、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凹槽的设置降低了两个半环体凹槽位置处的厚度,使得螺杆的长度可以减小,节约了材料,其次,凹槽的设置还便于工作人员揪动螺母;本方案中,当需要使得两个半环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揪动螺母,由于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螺母转动时,会沿螺杆的轴向移动,进而逐渐挤压半环体,且使得两个半环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
7、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的内侧都分别设有若干防滑凸起。
8、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凸起由橡胶材料制成,防护凸起的设置可以增大标识环与导尿管之间的摩擦,进而使得标识环的稳固效果更好。
9、优选的,所述导尿管上还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思乐扣,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卡座,所述卡座上贯穿设有用以卡紧导尿管的卡槽。
10、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导尿管被牵扯从而导致水囊脱出膀胱的几率,因此,本方案中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以固定导尿管,具体原理为:将当尿管卡在卡槽内,之后通过思乐扣固定在患者的大腿上,进而达到固定的目的。
11、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壁上设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条沿卡槽的周向间隔设置。
12、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防滑条具体由橡胶材料制成,防滑条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夹紧导尿管。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远离卡座的一侧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覆盖有软垫。
14、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弧形面的设置是为了固定板与患者的大腿贴合,软垫的设置是为了保护患者。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标识环和调节装置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标识环在导尿管上的位置,通过设置的刻度可以简单直观的知道尿管的留置长度情况;而通过设置的记录卡片便于工作人员记忆导尿管露出生殖器的长度,就算工作人员遗忘了导尿管的露出长度,也能通过记录卡片找回记忆;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装置可将导尿管固定在患者肢体上,降低导尿管被牵扯从而导致水囊脱出膀胱的几率。
1.一种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10),所述导尿管(10)的侧壁上设有刻度(11),所述刻度(11)沿导尿管(10)的轴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杆(40)和两个螺母(41),所述螺杆(40)设在缺口(28)处且与导尿管(10)相垂直,所述螺杆(4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半环体(21)和第二半环体(22),两个所述螺母(41)分别螺接在螺杆(40)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体(21)和第二半环体(22)的外侧都分别设有凹槽(23),两个所述凹槽(23)分别位于缺口(28)的两侧,所述螺杆(40)的两端分别穿入到两个凹槽(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体(21)和第二半环体(22)的内侧都分别设有若干防滑凸起(2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10)上还设有固定装置(30),所述固定装置(30)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两端分别设有思乐扣(36),所述固定板(31)的一侧设有卡座(33),所述卡座(33)上贯穿设有用以卡紧导尿管(10)的卡槽(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4)的内壁上设有防滑条(35),所述防滑条(35)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条(35)沿卡槽(34)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远离卡座(33)的一侧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覆盖有软垫(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