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4小时前  3


本技术涉及视孔盖加工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1、视孔盖为机械工业常用的装置,通过视孔盖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观察装置内部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在现有的视孔盖加工时,需要进行成型压合处理。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14056104u公开了一种快速定型用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散热机构、冷却机构、下模具、辅助压模机构、气缸,工作台上端设置有散热机构,工作台底部设置有下模具,下模具外侧设置有冷却机构,散热机构顶端内部设置有气缸,气缸与外界电源连接,气缸底部设置有辅助压模机构,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水泵、水冷箱、水箱所组成的冷却机构,使得制品在冷却过程中,处于下模具内部的制品也能通过水冷管内部的液体流动,将下模具周围的热量转移,从而进一步的加快了制品冷却的速度,更加有效的缩短了制品成型的时间,进而达到快速定型的目的,提高了加工效率,上述装置不便于对上模和下模进行更换,往往只能定型压合一种尺寸的工件,降低了装置的普适性,不便于装置长期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装置不便于对上模和下模进行更换,往往只能定型压合一种尺寸的工件,降低了装置的普适性,不便于装置长期推广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下模组件,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卡接件,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开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置有顶料件;

4、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其包括两组支撑座,两组所述支撑座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顶部的两端,两组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两组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座,两组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限位件,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安装有压板;

5、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内侧,其包括转杆,所述转杆连接在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底板中心的一侧,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安装有扇叶,所述支撑座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所述转杆转动的驱动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卡接件的设置,方便更换下模座,通过升降件和限位件的设置,方便更换上模座和压板,从而能够定型压合出不同规格的视孔盖,将待加工材料填充入模腔内部,通过升降件带动上模座和压板向下移动对模腔进行压合,并通过驱动件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扇叶转动,从而能够对模腔内的视孔盖进行冷却降温工作,当模腔内部的视孔盖成型后,通过顶料件将其顶出即可。

7、可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两组卡块,两组所述卡块安装在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两端,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卡块插接配合的卡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和卡槽的插接配合,方便对下模座进行更换。

9、可选的,所述顶料件包括预留腔,所述预留腔安装在所述模腔的底部,所述预留腔的内顶壁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两端均连接有顶杆,两组所述顶杆的顶部均伸入模腔内腔的底部,所述模腔底部和所述预留腔的顶部均开设有与所述顶杆相互匹配的通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板向上移动,上移时带动顶杆上移,从而能够将模腔内的成品视孔盖顶出,方便后期工作人员拿取。

11、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与所述顶杆的外壁贴合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顶杆与通孔之间不会出现缝隙,尽量避免材料渗漏。

13、可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均安装有滑轮,所述预留腔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轮之间滚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板在移动时能够带动滑轮在滑轨内滚动,使得活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尽量避免出现卡顿的现象。

15、可选的,所述升降件包括横板,所述横板连接在两组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横板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两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有升降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动推杆伸缩带动升降板升降,当升降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将压板压合在下模座上,当升降板向上移动时,能够将压板从下模座上移走。

17、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两组连接槽体,两组所述连接槽体安装在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两端,所述上模座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与所述连接槽体插接配合的连接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槽体和连接块的插接配合,方便对上模座进行更换。

19、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中心处,所述固定板两侧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分别套设有复位弹簧和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部安装有t型限位杆,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上模座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t型限位杆插接配合的限位槽,所述t型限位杆的顶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伸出所述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内腔开设有与所述拉杆相互匹配的预留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解除限位槽对连接块的固定作用时,两只手指捏住拉杆,拉杆移动丝带动t型限位杆朝着固定板的方向移动,t型限位杆移动时带动滑套沿着固定杆滑动并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直至限位槽与限位槽分离即可。

2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外壁套接有主动带轮,所述壳体内腔远离所述主动带轮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外壁套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外传动设置有连接皮带,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靠近所述底板中心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主动轴带动主动带轮转动,主动带轮转动通过连接皮带带动从动带轮转动,从动带轮转动带动从动轴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转杆转动,进而带动扇叶转动,对视孔盖进行冷却降温工作。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通过连接件和限位件的配合设置,方便对上模座和压板进行更换,通过卡接件的设置,方便对下模座进行更换,使得装置能够压合出不同尺寸的视孔盖,提高了装置的普适性。

25、(2)通过预留腔、第一电动推杆、活动板、顶杆和通孔的配合设置,当视孔盖需要脱模时,第一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板向上移动,活动板移动时带动顶杆向上移动,方便将模腔内的视孔盖快速顶出,方便工作人员拿取。

26、(3)通过转杆、扇叶和驱动件的配合设置,使得视孔盖定型时,驱动件工作时通过转杆带动扇叶转动,通过扇叶转动在等待冷却成型的视孔盖表面产生气流,气流将视孔盖热量驱散,从而能够有效的加快视孔盖的冷却成型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103)包括两组卡块(1031),两组所述卡块(1031)安装在所述下模座(102)底部的两端,所述底板(101)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卡块(1031)插接配合的卡槽(10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件(105)包括预留腔(1051),所述预留腔(1051)安装在所述模腔(104)的底部,所述预留腔(1051)的内顶壁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05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052)的输出端安装有活动板(1053),所述活动板(1053)顶部的两端均连接有顶杆(1054),两组所述顶杆(1054)的顶部均伸入模腔(104)内腔的底部,所述模腔(104)底部和所述预留腔(1051)的顶部均开设有与所述顶杆(1054)相互匹配的通孔(10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55)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圈(10551),所述密封圈(10551)的内侧与所述顶杆(1054)的外壁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053)的两端均安装有滑轮(10531),所述预留腔(105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10511),所述滑轨(10511)与所述滑轮(10531)之间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202)包括横板(2021),所述横板(2021)连接在两组所述底板(101)之间,所述横板(2021)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2022),两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022)的输出端安装有升降板(20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3)包括两组连接槽体(2031),两组所述连接槽体(2031)安装在所述升降板(2023)底部的两端,所述上模座(204)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与所述连接槽体(2031)插接配合的连接块(20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05)包括固定板(2051),所述固定板(2051)安装在所述升降板(2023)底部的中心处,所述固定板(2051)两侧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杆(2052),所述固定杆(2052)的外壁分别套设有复位弹簧(2053)和滑套(2054),所述滑套(2054)的顶部安装有t型限位杆(2055),所述连接块(2032)靠近所述上模座(204)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t型限位杆(2055)插接配合的限位槽(2056),所述t型限位杆(2055)的顶部连接有拉杆(2057),所述拉杆(2057)的顶部伸出所述升降板(2023),所述升降板(2023)的内腔开设有与所述拉杆(2057)相互匹配的预留孔(205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03)包括壳体(3031),所述壳体(3031)安装在所述支撑座(201)内腔的底部,所述壳体(3031)的内腔安装有驱动电机(3032),所述驱动电机(3032)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主动轴(3033),所述主动轴(3033)的外壁套接有主动带轮(3034),所述壳体(3031)内腔远离所述主动带轮(3034)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轴(3035),所述从动轴(3035)的外壁套接有从动带轮(3036),所述主动带轮(3034)和所述从动带轮(3036)外传动设置有连接皮带(3037),所述主动轴(3033)和所述从动轴(3035)靠近所述底板(101)中心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转杆(301)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视孔盖定型压合装置,涉及视孔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下模组件,其包括底板,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下模座,下模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卡接件,下模座的顶部开设有模腔,模腔的底部设置有顶料件,上模组件,上模组件设置于底板的顶部,其包括两组支撑座,两组支撑座分别安装在底板顶部的两端,两组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升降件,升降件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两组连接件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座,两组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限位件。本技术通过连接件和限位件的配合设置,方便对上模座和压板进行更换,通过卡接件的设置,方便对下模座进行更换,使得装置能够压合出不同尺寸的视孔盖,提高了装置的普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邦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2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