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背景技术:
1、头皮微针针刺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通过人为针刺损伤皮肤产生应激反应,刺激表皮和真皮的修复与再生,其皮肤修复过程中可激发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β连环蛋白等的表达,刺激毛囊干细胞的增值,从而诱导毛囊进入生长期,以促进毛发生长。其中,微针针刺作为头皮给药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表皮和真皮上部形成大量微孔通道,以增加外用药物或产品的渗透,从而增强疗效。
2、目前在进行头皮微针针刺操作时,通常使用微针治疗仪刺激患者头皮,如申请号为cn202111607930.x中的智能微针穿刺仪,其智能微针穿刺仪能刺破皮肤,以在患者头皮上形成大量微孔通道,同时与药液涂抹操作相配合,以便药物经微孔通道渗入患者头皮内部。
3、虽然目前的微针治疗仪能够刺伤患者头皮并使患者头皮形成大量供药液渗入的微孔通道,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微针治疗仪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4、目前在进行头皮微针针刺操作时,如若使药液预先涂抹在待刺伤的皮肤上,其药液裸露在外界环境中,会增加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进而在针刺伤头皮以形成微孔通道后,被污染的药液经微孔通道被头皮吸收,增加了头皮感染的风险,同时,预先使药液位于患者皮肤表面再进行针刺操作,会增加药液停留在患者皮肤表面的时长,进而进一步增加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
5、并且,此智能微针穿刺仪在作业时呈竖直或近竖直状态,其待刺伤皮肤区域呈水平或近水平状,虽然能够避免预先涂抹的药液从待刺伤皮肤区域流淌至其他区域的风险,利于针刺后药液从微孔通道进入患者皮肤,但是对患者的姿态要求较高,需使患者的待刺伤皮肤区域呈水平或近水平状,进而,在对患者头皮进行治疗时,因头皮并非平面状结构,使得头皮上的某处待治疗区域呈近水平状态,头皮上的某些待治疗区域呈倾斜状,甚至头皮上的某些待治疗区域呈近竖直状,如若在治疗过程中不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则会出现预先涂抹的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不利于在后续针刺过程中使药液从微孔通道进入患者皮肤中,如若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以降低药液从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会增加患者体位调整的频次,增加患者治疗的不适感。
6、所以,基于上述不足,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以降低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并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头皮微针针刺操作所存在的预先涂抹的药液会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以及所涂抹的药液会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以降低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并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包括针头装置和驱动组件,所述针头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针头和供药组件,所述针头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针头包括有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用于刺破患者皮肤,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针头本体往复刺入皮肤或从皮肤中抽出;
4、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与针头本体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在所述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通孔始终与针头本体相配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与皮肤相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挡板、第一壳体的内壁和皮肤形成第一作用区域,所述供药组件用于选择性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5、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逐渐刺入患者皮肤,所述供药组件未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6、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从患者皮肤中抽出,所述供药组件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使得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
7、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供药组件包括第一通道、过渡腔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与过渡腔连通,所述供药组件用于供药液流动,第一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入,第二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出,从第二通道中流出的药液用于流向第一作用区域,所述针头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过渡腔相配合,在所述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活塞与针头同步运动,以改变过渡腔的空间的大小,使所述过渡腔的空间交替式的变大或变小,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朝向患者皮肤的端部为第一端部,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伸出第一端部的过程中,所述过渡腔的空间逐渐增大,并能使所述针头刺入皮肤的深度逐渐增加;
8、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9、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座、第一基座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阀体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基座相连,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一基座均固定在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阀座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呈压缩状,第一弹簧提供弹性力使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相抵,使第一阀体封堵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阀体受到从第一阀座指向第一基座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一弹簧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一阀体解除对第一开口的封堵,所述第一基座相较于第一阀座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靠近过渡腔的位置;
10、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座、第二基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阀体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基座相连,所述第二阀座和第二基座均固定在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二阀座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弹簧呈压缩状,第二弹簧提供弹性力使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相抵,使第二阀体封堵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阀体受到从第二阀座指向第二基座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二弹簧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二阀体解除对第二开口的封堵,所述第二基座相较于第二阀座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远离过渡腔的位置。
11、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一部与第一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均与第一阀座相配合。
12、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一部与第二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均与第二阀座相配合。
13、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针头本体为实心结构。
14、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供药组件还包括有储药器,所述储药器内形成有储药腔,所述储药腔与第一通道相适配,所述储药腔用于存放药液并向所述第一通道供应药液。
15、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储药器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相适配,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的侧壁相接触,在所述储药腔的药液经第一通道被吸入过渡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挡板相对储药器移动,使所述储药腔的空间逐渐缩小。
16、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储药器包括有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所述储药器座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储药器本体上,所述储药器本体与储药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共同形成储药腔。
17、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配合槽,所述针头还包括有针座,所述针头本体设置在针座上,所述针座与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针座沿第一配合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18、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具有弹性,所述橡胶垫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所述橡胶垫呈与第一端部相适配的环形结构。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1. 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挡板,使得在第一壳体处于与皮肤相抵的情况下时,第一挡板、第一壳体的内壁和皮肤之间形成第一作用区域,在驱动组件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基础上,在针头本体逐渐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针头本体逐渐刺入患者皮肤,以便在患者头皮上形成微孔通道,在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过程中,针头本体逐渐从患者头皮中抽出,其供药组件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在向空间有限的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的过程中,会使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
21、一方面,所形成的第一作用区域能够与外界环境相隔,能够降低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流淌至第一作用区域外的风险;
22、另一方面,供药组件在向第一作用区域注入药液发生在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阶段,在针头本体从皮肤中抽出的较短时间内,在所形成的微孔通道的周边组织的弹性作用下,所形成的微孔通道的横截面积未明显缩小,此时微孔通道的横截面积较大,更利于药液流入横截面积较大的微孔通道中,更利于皮肤的吸收,并且能够降低药液在皮肤表面所停留的时间,进一步降低药液被污染的风险;
23、再一方面,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能够进一步利于微孔通道队药液的吸收;
24、再一方面,在所需治疗的头皮区域为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时,所形成的第一作用区域能够降低其区域内的药液从该区域漏出的风险,并且在针头本体从患者头皮上拔出以及药液被加压注入至微孔通道的过程中,其第一作用区域始终存在,从而在对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进行微针针刺上药操作时,能够在提高头皮对药液的吸收效率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无需患者频繁变换体位,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25、2. 在其活塞与针头的运动同步的基础上,实现了头皮的刺伤操作和头皮的供药操作的同步作业,即在针头本体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药液逐渐补充至过渡腔中,在针头本体缩回至第一壳体的过程中,过渡腔中的药液逐渐经第二通道注入至第一作用区域中,无需其他动力装置单独控制药液的补充和注入,进一步确保了在针头本体从头皮中拔出的过程中向微孔通道注药的稳定性,并且,过渡腔的存在,便于药液的临时存储,同时也为针头插拔的一个周期提供定量的药液,避免药液在加压注入微孔通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治疗区域药液过量或者部分治疗区域药液过少的情况;
26、3. 进一步的,通过将第一阀体一部设置成圆柱体结构,并将第一阀体二部设置成半球状结构,在第一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均与第一阀座相配合,使得在过渡腔中存在有药液并推动活塞以使过渡腔的空间逐渐减小的过程中,药液所施加的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一部的表面和第一阀体二部的表面,其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一部的圆柱形侧面后不会对第一阀体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其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二部的半球形表面后会加大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之间相抵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相抵时的密闭性;
27、4.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二挡板,使得在储药腔中的液体经第一通道被吸入过渡腔的过程中,第二挡板相对储药器移动,且储药腔的空间逐渐缩小,进而在储药腔的空间达到最小值时,难以使第二挡板发生移动,此时,在驱动针头移动以使针头本体具有向患者头皮刺入的趋势时,因储药腔的空间达到最小值,使得在持续驱动针头移动的过程中会使过渡腔内逐渐形成负压,其所形成的负压对针头本体相对第一壳体的移动起到阻碍作用,进一步的,所形成的负压对抗驱动组件对针头的驱动作用,以使其负压所产生的阻碍作用足以限制针头本体的运动,在其阻碍作用下,使得针头本体不刺入患者的头皮中,进而能够避免在无药液供给时对头皮进行刺伤操作,同时,便于将储药腔中有无药液的情况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补充药液,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1.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装置和驱动组件,所述针头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针头和供药组件,所述针头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针头包括有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用于刺破患者皮肤,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针头本体往复刺入皮肤或从皮肤中抽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药组件包括第一通道、过渡腔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与过渡腔连通,所述供药组件用于供药液流动,第一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入,第二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出,从第二通道中流出的药液用于流向第一作用区域,所述针头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过渡腔相配合,在所述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活塞与针头同步运动,以改变过渡腔的空间的大小,使所述过渡腔的空间交替式的变大或变小,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朝向患者皮肤的端部为第一端部,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伸出第一端部的过程中,所述过渡腔的空间逐渐增大,并能使所述针头刺入皮肤的深度逐渐增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一部与第一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均与第一阀座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一部与第二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均与第二阀座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本体为实心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药组件还包括有储药器,所述储药器内形成有储药腔,所述储药腔与第一通道相适配,所述储药腔用于存放药液并向所述第一通道供应药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器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相适配,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的侧壁相接触,在所述储药腔的药液经第一通道被吸入过渡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挡板相对储药器移动,使所述储药腔的空间逐渐缩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器包括有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所述储药器座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储药器本体上,所述储药器本体与储药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共同形成储药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配合槽,所述针头还包括有针座,所述针头本体设置在针座上,所述针座与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针座沿第一配合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具有弹性,所述橡胶垫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所述橡胶垫呈与第一端部相适配的环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