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石油地质开发,涉及一种因流体性质变差后增能增产技术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
背景技术:
1、一是针对于在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受注入水冷伤害及部分注水不见效井层,统计规律显示,原油因轻质成分采出、地层压力下降、注入水冷伤害等因素,原油粘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特高含水开发期老油田,随着含水饱和度的上升,油相渗透率大幅下降,严重影响油井压裂增产能力。如何通过压裂的方式,提高油相渗透率,提高原油流动性,改善因该原因导致的压裂后增产幅度低的不利因素。
2、二是针对于长期因地面因素无水井、或停注井层,长期处于亏空生产状态,因原油脱气导致原油粘度上升,采取常规压裂技术,无法提高因地层压力低、原油粘度高等因素导致的低产。
3、三是针对于稠油区块因多轮热采未压裂投产井,常规压裂不增产显著或增产低的问题,亟需发明一种针对于上诉三种因素导致的常规压裂增产低、或不增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于因流体性质发生变化的油藏,长期受注水开发、多轮次热采后、稠油区块长期开发后,石蜡、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而这三种组分是影响原油粘度的主要因素,大分子间通过多种微观相互作用缔合成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是原油高粘的主要作用机理。本着提质增效,提有效益的增产量的原则,采取不同流体性质及储层特征条件下压裂技术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发明了一种针对于新井射孔压裂、老井新射孔层段、热采投产未压裂井流体非均质下压裂方法及流程。
4、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前置液冻胶造裂缝+冻胶携砂支撑裂缝+降粘剂快速滤失扩大波及体积+裂缝支撑缝口及近井地带+后置降粘剂+闷井。
6、所述流体非均质条件为重复压裂井流体非均质条件下,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依据区块及井层剩余油认识、流体变化、地层压力保持状况、生产动态分析、导流能力情况综合判定进行选井选层;
8、步骤二:对新选井层的流体粘度进行室内测试,同时需要查阅本井及本区块从投产以来流体性质变化情况,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如果粘度上升,则进行步骤三;如果区块内或者本井流体性质未发生变化,则该区块及本井仍采取常规压裂技术方法执行,不需执行以下步骤;
9、步骤三:加入降粘剂,浓度按照0.5%-2%之间进行降粘率分析,降粘率以大于90%为界限,结合增产量与效益关系分析,确定最佳比例,施工时的浓度为最佳比例的1-2倍;
10、步骤四:确定压裂技术方案及施工流程,如果导流能力下降幅度较小,但该井含水上升幅度较快,此时按照大排量泵入降粘剂不加砂的方式压裂;如果导流能力下降幅度较大,首先采取前置液冻胶进行造裂缝,设计参数一般采取距最近一次压裂时排量的1.5倍,采取冻胶携砂的方式,排量与造缝阶段一致,加砂量为原来的1倍,提高排量泵入降粘剂,泵入量为携砂液+前置液量的1.5-2倍,冻胶携砂,加砂强度为第一阶段的0.5倍,后置降粘剂调高近井地带裂缝导流能力及油相渗透率,闷井2-3天作业开井。
11、进一步的,步骤四所述大排量泵入降粘剂不加砂的方式为:排量设计为最近一次压裂时排量的2-4倍,总注入量设计为每米强度30方-50方/米,加入浓度为0.5-2%之间的降粘剂,施工结束闷井,待降粘剂滤失与地层中流体充分融合,反应,按照室内评价闷井2-3天进行作业开抽。
12、所述流体非均质条件为新井射孔压裂或老井新射孔层段或热采投产未压裂井的非均质条件下,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一:低排量泵入热水,配置低浓度降粘剂蓄能,泵入总液量为压裂层每米40-50方强度;
14、步骤二:提排量,排量设计为本区域内井常规压裂的2-3倍,设计适量的前置液,裂缝穿透比设计为50-60%;
15、步骤三:冻胶携砂,排量与前置液阶段相同,加砂量确定按照设计裂缝长度*高度*宽度计算,本阶段按照总加砂量的2/3设计;
16、步骤四:热水配置降粘剂,排量设计为加砂阶段的1.2-1.5倍;
17、步骤五:冻胶携砂,排量与之前相同,加砂量为剩余的1/3;
18、步骤六:热水配置降粘剂注入,降低排量,注入量按照一个井筒+10-15方过量顶替;
19、步骤七:闷井反应,作业下泵生产。
20、进一步的,所述的降粘剂为xy-115。
21、进一步的,步骤一所述低排量为2.5方/分。
22、进一步的,步骤六所述降低排量为原来排量的60-80%。
23、进一步的,步骤七所述闷井反应的时间为2-3天。
2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25、现场试验20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由常规的4.0t增加至6.2t,日增油量由0.3t提高到0.5t。
1.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流体非均质条件为重复压裂井流体非均质条件下,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四所述大排量泵入降粘剂不加砂的方式为:排量设计为最近一次压裂时排量的2-4倍,总注入量设计为每米强度30方-50方/米,加入浓度为0.5-2%之间的降粘剂,施工结束闷井,待降粘剂滤失与地层中流体充分融合,反应,按照室内评价闷井2-3天进行作业开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流体非均质条件为新井射孔压裂或老井新射孔层段或热采投产未压裂井的非均质条件下,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降粘剂为xy-1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所述低排量为2.5方/分。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六所述降低排量为原来排量的60-8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流体非均质条件下的压裂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七所述闷井反应的时间为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