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3天前  30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存在一种包括两个电芯的软包电池。这两个电芯可以是相互串联的。这种软包电池通常还包括一个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隔板,隔板被包在铝塑膜内,铝塑膜所围出的空间被隔板分隔为两个子空间,两个电芯分别设置在不同子空间中。这样可以避免两个电芯的电解液串扰,从而避免电解液承受过高的电压而被分解。

2、在这种软包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评估软包电池是否合格,需要检测和评估每一个电芯的保液系数。然而,若按照现有的软包电池的生产工艺对电池进行生产,那么在铝塑膜的内部抽真空时,可能会同时抽走两个子空间的电解液。如此一来,使用者只能够确定整个软包电池的保液系数,无法确定每一个电芯的保液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芯组件,该电芯组件方便使用者检测每一个电芯的保液系数。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组件,包括:隔板;第一电芯;第二电芯;第一电解液;第二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与所述第一电解液相同;第一铝塑膜,所述第一铝塑膜与所述隔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铝塑膜与所述隔板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冲坑区和第一气袋区,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一电解液位于所述第一冲坑区;第二铝塑膜,所述第二铝塑膜与所述隔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铝塑膜和所述第二铝塑膜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不同侧,所述第二铝塑膜与所述隔板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的第二空间,所述隔板用于阻碍所述第一电解液从所述第一空间转移至所述第二空间,所述隔板用于阻碍所述第二电解液从所述第二空间转移至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相互分隔,所述第二空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冲坑区和第二气袋区,所述第二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解液位于所述第二冲坑区,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相互错开。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芯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气袋区和第二气袋区相互错开,当第一气袋区和第二气袋区的其中一者被刺破时,另一者仍可以保持完整(即不被刺破)。这有利于使用者后续确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保液系数。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满足: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同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沿所述第三方向上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的不同侧;或者,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同一侧。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满足: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沿所述第三方向上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气袋区和所述第二气袋区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空间还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冲坑区和所述第一气袋区之间,所述过渡区与所述第二气袋区相互重叠。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铝塑膜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一叠合部和所述第一外围部,所述隔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二叠合部和第二外围部;所述第一叠合部和所述第二叠合部重叠,所述第一外围部和所述第二外围部重叠,所述第一铝塑膜的边缘和所述隔板的边缘连接从而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外围部和所述第二外围部之间的部分为所述第一气袋区,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叠合部和所述第二叠合部之间的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冲坑区和所述过渡区;所述第二铝塑膜与所述第二叠合部重叠,所述第二铝塑膜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叠合部的边缘连接从而形成所述第二空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连接于所述隔板背对所述第一铝塑膜的一侧,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芯的一端,所述第一胶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一铝塑膜的热封层的熔点。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二铝塑膜的热封层的熔点;其中,所述第二胶层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胶层连接于所述第一铝塑膜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叠合部远离所述第一电芯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二胶层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胶层连接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铝塑膜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叠合部远离所述第一电芯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二胶层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胶层相互重叠,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胶层连接于所述第一铝塑膜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叠合部远离所述第一电芯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二胶层连接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铝塑膜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叠合部远离所述第一电芯的一端。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第三胶层,所述第三胶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二铝塑膜的热封层的熔点,所述第二冲坑区、所述第三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胶层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胶层连接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铝塑膜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三胶层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胶层连接于所述第二铝塑膜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三胶层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胶层相互重叠,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胶层连接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铝塑膜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三胶层连接于所述第二铝塑膜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

1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塑膜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一外围部,所述隔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二叠合部和第二外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连接于所述隔板背对所述第一铝塑膜的一侧,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芯的一端,所述第一胶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一铝塑膜的热封层的熔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二铝塑膜的热封层的熔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第三胶层,所述第三胶层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二铝塑膜的热封层的熔点,所述第二冲坑区、所述第三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隔板、第一电芯、第二电芯、第一电解液、第二电解液,第一铝塑膜、第二铝塑膜与所述隔板层叠设置,第一铝塑膜与隔板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的第一空间,第二铝塑膜与隔板相互连接以形成密闭的第二空间,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相互分隔;第一空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冲坑区,第二空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冲坑区和第二气袋区,第一气袋区和第二气袋区相互错开。该电芯组件有利于使用者确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保液系数。

技术研发人员:廖燕,谢安河,吴声本,陈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2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