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xiaoxiao4天前  37


本发明涉及具有第一、第二封皮部的构造体。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具有用于保持为闭合姿势的带(band)的各种笔记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2、这种笔记本中的带通过呈大致环状地包围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各外表面,能够以前封皮不会相对于后封皮打开的方式进行姿势保持。

3、但是,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则使带在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外侧包围的作业会变得繁琐。

4、而且,该构成的带架设于前封皮及后封皮中的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的外侧整个区域,因此,不得不成为相对于前封皮及后封皮的各外表面大范围地突出的构造,产生了在收纳时或搬运时容易体积增大这样的不良情况。

5、此外,以上的情况并不限于设置有带的笔记本,在设置有卡定构件的所有构造体中也是同样的。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8750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至少提供一种不仅卡定构件相对于卡定片适当地卡合、而且在收纳时或搬运时卡定片不易体积增大的设计的自由度优异的构造体。

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4、即,本发明呈如下构成。

5、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构造体,所述构造体构成为具备:第一封皮部,所述第一封皮部设置有卡定片;第二封皮部,所述第二封皮部配设于该第一封皮部的相反侧;以及卡定构件,所述卡定构件设置于该第二封皮部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卡定片卡定,在所述卡定片设置有铰接部。

6、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卡定片通过以向所述第一封皮部的基端方向凸出的方式在该第一封皮部形成缝隙而设置。

7、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卡定片通过在所述第一封皮部形成呈大致u字形状的缝隙而设置。

8、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卡定片通过在所述第一封皮部形成呈大致コ字形状的缝隙而设置。

9、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第一封皮部呈大致平板状,所述卡定片中的比所述铰接部靠顶端侧的部分构成为能够位于比所述第一封皮部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

10、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卡定构件为具有伸缩性的带状或绳状的构件。

11、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封皮部,与所述缝隙连续地在所述卡定片的基端部附近形成有缺口部,构成为在所述缺口部收纳与所述卡定片卡定的所述卡定构件的一部分。

12、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缺口部与所述缝隙的边界部分构成为平滑地连续。

13、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缺口部形成为大致扇状。

14、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构造体,在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封皮部与所述第二封皮部之间配设有将多张片状物品层叠而成的册子部。

15、发明效果

16、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至少提供一种不仅卡定构件相对于卡定片适当地卡合、而且在收纳时或搬运时卡定片不易体积增大的设计的自由度优异的构造体。



技术特征:

1.一种构造体,所述构造体构成为具备:第一封皮部,所述第一封皮部设置有卡定片;第二封皮部,所述第二封皮部配设于该第一封皮部的相反侧;以及卡定构件,所述卡定构件设置于该第二封皮部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卡定片卡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造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造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造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卡定构件相对于卡定片适当地卡合、而且在收纳时或搬运时卡定片不易体积增大的设计的自由度优异的构造体。作为构造体的线圈笔记本构成为具备:作为第一封皮部的前封皮(1),其设置有卡定片(12);作为第二封皮部的后封皮(2),其配设于前封皮(1)的相反侧;以及卡定构件(4),其设置于后封皮(2)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卡定片(12)卡定,所述线圈笔记本构成为在卡定片(12)设置有铰接部(H)。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慎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誉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