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衣弹性织带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4天前  15


本技术涉及纺织,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衣弹性织带。


背景技术:

1、目前,内衣弹性织带作为一种服装辅料已被广泛地当作文胸、美背等内衣的肩带来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内衣的舒适性,美观性和塑身性也不断地提高,因此要求内衣的弹性织带比较亲肤和贴身,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内衣弹性织带大部分都是整体弹力一致的产品,当内衣弹性织带的弹力过大,肩带调节过紧时弹性织带会将内衣一直往上拉提,影响内衣穿着的舒适度,而肩带调节过松时,由于弹性织带下部的弹力过大会使得内衣不能很好的托住胸部,造成内衣随胸部晃动,影响穿着的美观;当内衣弹性织带的弹力过小,肩带调节过紧时会使得肩部有勒痕和负重感,且不便于运动,而肩带调节过松时,又易出现肩带松垮和滑脱的现象,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2、为解决了上述问题,目前市面上通常会在内衣织带的贴肤面滴上一层防滑的硅胶或是采用纳米新材料防滑的做法,但是虽然解决了防止肩带滑落和胸部晃动的问题,但是又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困扰,譬如许多消费者并不喜欢硅胶效果的贴肤感,对硅胶敏感,出现瘙痒等症状。与此同时,纳米材料的价格比较昂贵,并且后处理的工序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化学药品,不利于环保。

3、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亲肤性好、塑身性强的内衣弹性织带,该内衣弹性织带由前后两段不同弹力的弹性织带编织成型,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肩带滑落和胸部晃动的作用,让消费者在穿着使用的过程中更舒适,塑身更完美。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内衣弹性织带,包括织带本体,包括一体编织成型的且用于连接内衣前胸部分的第一弹性织带和用于连接内衣后背部分的第二弹性织带,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和第二弹性织带沿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二弹性织带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

4、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第一弹性织带的最大拉伸率为120~135%,所述第二弹性织带的最大拉伸率为150~180%。

5、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包括第一弹性织带子体,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子体的纺织结构包括第一内层和第一外层,所述第一内层的经线走九低一中的组织结构;第一外层的经线走九高一中的组织结构。

6、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第一弹性织带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子体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的经线走九高一低和九低一高的组织结构。

7、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包括第二弹性织带子体,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的纺织结构包括第二内层和第二外层,所述第二内层的经线走七低一高的组织结构;所述第二外层的经线走三高一低的组织结构。

8、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第二弹性织带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经线走五高一低和五低一高的组织结构。

9、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的两侧还设有锁边纱,所述锁边纱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和第二连接层之间,所述锁边纱的经线走两高两低的组织结构。

10、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和第二弹性织带之间设有中间连接纱将两者连接成一体。

11、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中间连接纱的经线走一高一低的组织结构。

12、如上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所述织带本体包括锦纶、涤纶、氨纶、棉纱至少其中一种编织而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内衣弹性织带,包括一体编织成形且用于连接内衣前胸部分的第一弹性织带和用于连接内衣后背部分的第二弹性织带,第二弹性织带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织带,第一弹性织带为微弹织带和内衣前胸部分连接时,由于第一弹力的最大拉伸率小,能很好的固定住内衣,防止胸部晃动,塑身更完美,第二弹性织带为中弹的织带,最大拉伸率较大,和内衣后背部分连接时用能紧贴后背和肩部,起到防止肩带滑落的作用。

15、2.通过限定第一弹性织带和第二弹性织带的最大拉伸率,保证织带本体应用在内衣上时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16、3.通过在第二弹性织带子体两侧边设有锁边纱,避免了第二弹性织带子体和第一弹性织带子体的弹力不同引起第二弹性织带子体翻卷的问题,保证了织带本体的平整和美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衣弹性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1)包括一体编织成型的且用于连接内衣前胸部分的第一弹性织带(11)和用于连接内衣后背部分的第二弹性织带(12),所述第一弹性织带(11)和第二弹性织带(12)沿织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二弹性织带(12)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11)的最大拉伸率为120~135%;所述第二弹性织带(12)的最大拉伸率为150~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11)包括第一弹性织带子体(111),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子体(111)的纺织结构包括第一内层(1111)和第一外层(1112),所述第一内层(1111)的经线走九低一中的组织结构;第一外层(1112)的经线走九高一中的组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1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子体(111)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层(112),所述第一连接层(112)的经线走九高一低和九低一高的组织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织带(12)包括第二弹性织带子体(121),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121)的纺织结构包括第二内层(1211)和第二外层(1212),所述第二内层(1211)的经线走七低一高的组织结构;所述第二外层(1212)的经线走三高一低的组织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织带(1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121)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层(122),所述第二连接层(122)的经线走五高一低和五低一高的组织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121)的两侧还设有锁边纱,所述锁边纱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织带子体(121)和第二连接层(122)之间,所述锁边纱的经线走两高两低的组织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11)和第二弹性织带(12)之间设有中间连接纱将两者连接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纱的经线走一高一低的组织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衣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1)由锦纶、涤纶、氨纶、棉纱中的至少一种编织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衣弹性织带,包括织带本体,一种内衣弹性织带,包括织带本体,包括一体编织成型的且用于连接内衣前胸部分的第一弹性织带和用于连接内衣后背部分的第二弹性织带,所述第一弹性织带和第二弹性织带沿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第二弹性织带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织带。该内衣弹性织带亲肤性好、塑身性强的内衣弹性织带,该内衣弹性织带由前后两段不同弹力的弹性织带编织成型,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肩带滑落和胸部晃动的作用,让消费者在穿着使用的过程中更舒适,塑身更完美。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斌,黄耀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鼎伟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8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