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模块、基站和基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5天前  12


本发明涉及扫地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模块、基站和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1、扫地机器人,又被称作扫地机、智能吸尘器、机器人吸尘器等,是一种便捷的可以在不需要人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执行清扫任务的新型家用电器。

2、随着扫地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扫地机器人设备搭配扫地机器人基站使用,基站可以用于给扫地机器人进行充电并对扫地机器人(的清洁件,例如,抹布)进行清洗。扫地机器人的充电模块一般为触片式接触充电。当扫地机器人回到基站后,基站上的充电极片与扫地机器人上的充电极片压紧贴合,以实现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功能。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站集成了如洗抹布、吹风烘干、大功率集尘等功能。然而,在执行这些功能时,基站上的充电极片与扫地机器人上的充电极片易发生磨损,从而导致两者的充电极片接触不良,甚至产生打火等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模块、基站和基站系统。

2、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充电模块,用于基站,所述充电模块包括:

3、壳体;

4、活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沿第一路径依次排布,其中,

5、所述活动件被配置为:

6、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与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间隔或接触,

7、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充电接口保持接触,

8、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充电接口间隔。

9、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充电模块中,沿用电设备进入基站的路径,活动件可以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时,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活动件间隔;在第二位置时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活动件接触。用电设备可以在第二位置时与基站接触从而执行充电操作,并在进一步抵达第三位置时,用电设备可以在基站中执行其他功能。这样配置使得用电设备在基站中执行其他功能时,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活动件可以间隔,从而使得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活动件不易发生接触不良,进而避免产生打火等安全问题。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支撑部和导电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沿第二路径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路径的方向相反。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导引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孔,所述支撑部通过至少部分活动于所述导向孔中使得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活动件,所述传动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用电设备的推动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活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

15、在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向第二路径凸出于所述接触部位,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一路径相反;

16、在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向所述第二路径持平于所述接触部位,或向所述第二路径凸出于所述接触部位;

17、在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位向所述第二路径凸出于所述活动件。

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通过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传动部件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连接部运动,以使所述活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摆臂,所述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接触部固定连接,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在所述接触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第二端使所述活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接触部位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的接触部和所述摆臂的第二端转过的角度相同。

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的接触部位和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一侧。

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为分体成型结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

2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弹性,所述传动部件用于向所述活动件提供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的作用力。

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活动件提供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的作用力。

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用电设备的推动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8、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充电模块,用于基站,所述充电模块包括:

29、壳体;

30、活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路径移动;和

31、传动部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传动部件被配置为在用电设备的推动作用下,使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

3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

33、在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向第二路径凸出于所述接触部位,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一路径相反;

34、在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向所述第二路径持平于所述接触部位,或向所述第二路径凸出于所述接触部位;

35、在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位向所述第二路径凸出于所述活动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沿第一路径依次排布。

3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通过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沿所述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运动。

3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摆臂,所述摆臂的一端部与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所述摆臂通过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摆臂,所述摆臂沿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端部使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运动。

3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接触部位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摆臂的所述端部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3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以所述转轴为转动中心所转过的角度与所述接触部位所转过的角度相同。

4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活动件,所述传动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用电设备的推动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运动。

4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成型结构,所述分体成型结构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

4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支撑部和导电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沿第二路径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一路径相反。

4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导引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

4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孔,所述支撑部通过至少部分活动于所述导向孔中使得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

45、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站包括:

46、外壳;

47、以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48、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站系统包括:

49、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基站;和

50、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能够通过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基站电连接。

51、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模块,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支撑部和导电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沿第二路径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路径的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导引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孔,所述支撑部通过至少部分活动于所述导向孔中使得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活动件,所述传动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用电设备的推动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活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通过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传动部件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连接部运动,以使所述活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摆臂,所述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接触部固定连接,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在所述接触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第二端使所述活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接触部位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接触部和所述摆臂的第二端转过的角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接触部位和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为分体成型结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弹性,所述传动部件用于向所述活动件提供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的作用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活动件提供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的作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用电设备的推动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17.一种充电模块,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通过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沿所述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运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摆臂,所述摆臂的一端部与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所述摆臂通过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摆臂,所述摆臂沿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摆臂通过所述端部使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接触,所述接触部位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摆臂的所述端部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以所述转轴为转动中心所转过的角度与所述接触部位所转过的角度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接触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活动件,所述传动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用电设备的推动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运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成型结构,所述分体成型结构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支撑部和导电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沿第二路径的一端,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一路径相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导引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孔,所述支撑部通过至少部分活动于所述导向孔中使得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

2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29.一种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模块、基站和基站系统。充电模块用于基站,并包括壳体和活动件。活动件设置于壳体,并相对于壳体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沿第一路径依次排布,其中,活动件被配置为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与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间隔或接触,被配置为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与充电接口接触,并被配置为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与充电接口间隔。用电设备可以在第二位置时与基站接触从而执行充电操作,并在进一步抵达第三位置时,用电设备可以在基站中执行其他功能。这样使得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活动件不易发生接触不良,进而避免产生打火等安全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鼎,陆冰,朱坤鹏,朱小刚,孙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