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xiaoxiao16天前  25

本发明属于葡萄栽培,具体涉及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土壤沙漠化是世界农业的主要非生物胁迫源,也是世界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因子,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世界难题。据统计沙漠化使全世界每年丧失可耕地一千多万公顷,经济损失超过40亿美元,目前面临这一威胁的国家已达110多个,涉及全球70%的农用耕地,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造成贫困和移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km²,占国土面积的16.7%,其中,干旱区沙漠化土面积87.6万km²,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9.2万km²。各地沙漠化治理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基本上都是在沙漠化发生发展比较严重的农耕地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方法。但这种做法仅考虑到种树、种草,而未在建设基本农田、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上下功夫,从而导致退耕还植与减轻和消除沙漠化土地本已过重的人口压力之间未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沙地也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其也能够作为耕地战略储备资源。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沙地已成为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节约土地,合理利用沙地、盐碱滩涂地,且能够早产丰产,对于沙地、盐碱地滩涂地的利用、观光果园的建设、节水栽培、有机型栽培及数字高效农业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选址:选择水源、光照充足的沙地或盐碱滩涂地,葡萄离地种植生长,由盆内配方土壤和水肥营养供给其生长所需养分,无须考虑土地质量,只需保证水源充足;

4、步骤二、预制基质:按重量百分比将42.8%菌渣、15%中微量元素、15%腐熟有机质、1.75%腐殖酸钾、0.45%微生物菌种、25%园区表土混合堆积后,用塑料布盖严、压实发酵30天,得培养基质;

5、步骤三、种苗选择:选用苗木均为组培苗木,所述组培苗木选用侧根超过5条,侧根长超过20cm、侧根基粗超过0.3cm且枝叶分布均匀的苗木,绿枝嫁接苗基部粗度≥0.6cm,接穗品种芽眼数≥5个,芽眼饱满健壮,枝干高度≥30cm,充分成熟,砧木萌蘖完全清楚;

6、步骤四、控根定植:平整栽植场地,移栽苗木,具体地:

7、①先按照行距2m×株距1.5m挖土坑,

8、②在土坑内铺设无纺布袋,同时对种苗根系进行修剪,根系修剪留15-18cm,将修剪好的苗木根系浸在43-45℃的温水中,浸泡2h,再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捞出晾干,沾泥浆;

9、③再将培养基质装入到铺设有无纺布袋的土坑中,装入高度15-20cm,将准备好的移栽苗木放入到土坑中,放稳扶正之后从四周开始加培养基质,加到土坑内高的30cm时提提苗,使根系舒展,继续添加培养基质2-5cm,人工浇水,移栽时,种苗的嫁接口和无纺布袋的袋口平齐,定植之后浇灌;

10、步骤五、定杆控杆:树形为龙干形,定植后,每株选留1个强壮的新梢作为主蔓培养,主梢基部约30厘米以下的副梢全部抹除,以上的副梢留2~4叶摘心,所有二次副梢留1~3叶摘心;

11、步骤六、水肥管理

12、水分管理:

13、①新植幼树:定植后滴灌一次,滴灌时间30~60分钟,使得土壤被充分湿润,每亩根域1000~1500 kg水,苗木发芽后,气温低于30℃时,2~3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20~30分钟,每亩600~800 kg,气温超过35℃时,每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20~30分钟,每亩600~800kg;

14、②结果树:盛花后20日以前土壤水势阈值为-10千帕,果实第一次膨大阶段为-15千帕,果粒软化期至采收为-20千帕,果实采收后至落叶休眠前为-10千帕,灌水时,湿润根域土壤,每亩地600~800 kg;

15、施肥管理:

16、①新植幼树:发芽后待新梢长至5~10厘米时开始补施速效肥,每10~15天补一次,每次单株10 g尿素或20g复合肥,将肥料溶入灌溉水滴入,随着树体营养面的扩大,补施速效肥的量渐次加大,单株每次最大施肥量不能超过尿素20 g或复合肥40g;

17、②结果树:结果后分别在萌芽期、坐果后、硬核期和采收后使用复合肥,

18、每年9月白露至秋分期间,秋施基肥,断根,促进毛细根再生。

19、所述步骤二中预制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20、1)对菌渣、腐熟有机质进行喷洒熏蒸消毒;

21、2)按重量百分比将42.8%菌渣、15%中微量元素、15%腐熟有机质、1.75%腐殖酸钾、0.45%微生物菌种、25%园区表土混合堆体;

22、3)在堆体上部覆盖塑料薄膜,人工定期翻堆,使堆内温度维持在50℃~70℃,保持7天,之后使堆内温度维持在40℃~50℃,待无不良气味且温度稳定时,腐熟结束,得到所用基质。

23、所述步骤四中,无纺布的大小为50×50cm。

24、所述步骤四中消毒液是由硫酸铜和敌敌畏制成的混合溶液,硫酸铜和敌敌畏的混合溶液配制方法为:每100kg水中加入1kg硫酸铜、80%敌敌畏150ml,混合搅拌均匀。

25、所述步骤六中,复合肥中氮:磷:钾比例为20:20:20。

26、所述步骤六中,灌水时,待盆土发干时再浇水,浇水后要检查盆树,待其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为宜;生长期根据墒情和果树情况及时浇水,2天~3天浇1次透水,高温季节每天浇1次,早春、晚秋5天~7天浇1次,冬季每月检查1次墒情,如需补水应在中午灌溉,灌溉方式为滴灌。

27、所述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具体如下:

28、休眠期12月初-2月底:落叶后,辛菌胺醋酸盐清园一遍;伤流期前,3-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

29、萌芽期3月~4月:共防治四次:分别是2-3展叶期、花序展露期、花序分离期、开花前2-3天,防治药剂:37%苯醚甲环唑、430g/l代森锰锌、40%氟硅唑8000倍;70%吡虫啉、10%联苯菊酯、22%噻虫.高氯;

30、花期4~5月份:花期时期内不使用农药,保证花期安全;

31、落花后5月中-6月:花后3次用药:分为是落花后10-15天,落花后20-25天,套袋前;防治药剂:250克/升戊唑醇、40%苯醚甲环唑、25%氰霜唑;乙唑螨腈、阿维.乙螨唑、甲维.茚虫威、虫螨.茚虫威、功夫;

32、转色期7月:转色期保护好枝条和叶片,保证营养向果实积累,防止果面病虫害;霜脲氰、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等药剂,内吸+治疗性药剂混配;乙唑螨腈、噻虫•高氯氟、甲维•茚虫威、阿维•螺螨酯等药剂杀虫;

33、成熟期8月:采收后保叶,防治霜霉病,防治药剂:22.5%啶氧菌酯、霜脲氰、氰霜唑防治霜霉病。

34、步骤六中,对于结果树的施肥管理,在每年9月白露至秋分期间,使用宽8cm的钻头,在树体主干到盆边缘的中间,钻30cm深的孔,每盆树钻4个孔,在孔内填上腐熟羊粪2250g、腐殖酸钾150g、尿素40g、磷酸二铵40g、硫酸钾20g。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6、本方法节约土地,合理有效地利用沙地、盐碱滩涂地,并且能够早产丰产,15个月即可挂果,亩产2000~2500斤。对于地下水位高、容易积水的区域,可以避免因吸收过多的水分从而影响果实的糖分积累、香气物质和色素的形成,从而克服成熟的果实糖度不足、果皮上色不够、果汁风味淡、裂果较多等过多水分造成的问题;施用到根域的肥料营养也可被密集的根系充分吸收,流失量少;可根据葡萄生长发育需求精确供给水分和营养,进而控制地上部枝叶生长、结实和果实品质形成。本方法具有水肥高效利用、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和树体生长调控便利等许多显著优点,在提高果实品质、节水栽培、有机型栽培、观光果园建设、沙地及盐碱滩涂地利用、数字高效农业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7、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只作为对本发明的说明,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9、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选址:选择大荔县韦林镇澳林智慧果林产业园项目;土质为弱碱性沙壤土,水源充足。葡萄离地种植生长,由盆内配方土壤和水肥营养供给其生长所需养分,无须考虑土地质量,只需保证水源充足。

41、预制基质:基质土由腐熟的菌渣、中微量元素、腐熟的农家肥、腐殖酸钾、微生物菌种和园区表土混合后制得,对菌渣、腐熟有机质进行喷洒熏蒸消毒;按重量百分比为42.8%菌渣、15%中微量元素、15%腐熟有机质、1.75%腐殖酸钾、0.45%微生物菌种、25%园区表土,混合后堆积用塑料布盖严压实,人工定期翻堆,使堆内温度维持在50℃~70℃,保持7天,之后使堆内温度维持在40℃~50℃,待无不良气味且温度稳定。预制基质土有机质含量在35%以上,ph值在6.8。

42、种苗选择:苗木均为组培苗木,组培苗经组培技术优化基因后,挂果期比传统的苗木提前,挂果率高于传统果园;苗木要健壮整齐,芽眼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苗木要求侧根5条以上,侧根长为20cm以上,侧根基粗为0.3cm以上,分布均匀,不偏向一方,舒展,不卷曲,有较多小侧根及须根;绿枝嫁接苗基部粗度≥0.6cm,接穗品种芽眼数≥5个,芽眼饱满健壮;枝干高度≥30cm,充分成熟;砧木萌蘖完全清楚;接口愈合良好。

43、控根定值:先平整栽植场地,前一年冬天,先将苗木沙藏,移栽时对苗木进行修根、整株消毒杀菌;移栽时间为惊蛰到清明之间,按照行距2m×株距1.5m挖土坑,坑深20cm,直径50cm,在坑内摆放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大小为50*50 cm。移栽时,先将葡萄苗根系修剪留15-18cm,将修剪好的苗木根系放在43-45℃的温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硫酸铜和敌敌畏的配合溶液中浸泡15分钟,浸泡后捞出晾干,沾泥浆,栽种。硫酸铜和敌敌畏的配合溶液配置方法:每100 kg水加入1 kg硫酸铜、80%敌敌畏150 ml,混合搅拌均匀。

44、对于移栽的苗木使用预制基质培养的具体过程如下:

45、a. 将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质装入铺设无纺布袋的土坑中,装入高度以15-20cm为宜;

46、b. 将准备好的要移栽的苗木放入到土坑中,放稳扶正之后从四周开始加培养基质,加到控根容器内高的30cm时提提苗,使根系舒展;

47、c. 继续添加培养基质2-5cm,人工浇水,以能浇透水为原则;

48、d. 如果培养基质沉降较多,则第二天再补足;

49、e. 将栽好的苗木摆放在充分通风、全面见光的地方,以东西方向为行,行距≥树高,以保证树体中下部的受光量;

50、f. 苗木定植后,对于死亡或生长不良的苗木要及早进行补植;

51、g. 待苗木长出新根时,继续添加培养基质2-5cm。

52、定干控冠:树形为龙干形;幼苗定植后,每株选留1个强壮的新梢作为主蔓培养,主梢基部约30厘米以下的副梢全部抹除,以上的副梢留2~4叶摘心,所有二次副梢留1~3叶摘心,当主梢生长到2米以上时,可对其进行打顶,以促进枝条增粗、成熟。

53、冬季修剪时剪到成熟节位,一般剪口粗度达1.2~2.0 cm为宜,剪留长度在1.2~2.0 m。如果定植当年生长发育不良,主梢粗度和长度达不到修剪要求,冬剪时可将一年生枝留1~2芽短截,重新培养,到第二年,上年剪留的长枝已是很好的结果母枝,在主蔓上每隔15~20 cm选留一个新梢作为结果枝,主梢摘心和副梢处理同成年树管理;冬剪时,顶端延长梢长留继续使龙干向前延伸,直至长满架面为止,其余一年生枝一律留1~2芽短截。

54、水肥管理:水肥一体化滴灌进行施肥、浇水等管理

55、水分管理:土壤含水量10%以下为过干、11%-25%为干、26%-50%为正常、51%-70%为湿、70%以上为过湿。

56、(一)新植幼树:定植后充分滴灌一次,保证根域内土壤能够被充分浸湿,一般滴灌30~60分钟,每亩根域1000~1500 kg水;发芽后至气温在30℃以前,每2~3天滴灌一次,视气温高低每次滴灌20~30分钟,每亩600~800 kg,气温超过35℃以上时,每天滴灌一次,视气温高低每次滴灌20~30分钟,每亩600~800 kg;

57、(二)结果树:在花期和幼果期,防止培养基质过湿,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水分不宜过多;果实膨大期,盆土既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休眠期严格控制浇水,以盆土不过干为宜。灌水时,要待盆土发干时再浇水,浇水后要检查盆树,待其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为宜;生长期根据墒情和果树情况及时浇水,一般2天~3天浇1次透水,高温季节每天浇1次,早春、晚秋可5天~7天浇1次,冬季可每月检查1次墒情,如需补水应在中午灌溉。灌溉方式主要是滴灌,4月、5月及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浇水宜在中午温度较高时; 6月~9月上旬,浇水宜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

58、施肥管理:

59、(一)新植幼树:发芽后待新梢长至5~10厘米时开始补施速效肥,每10~15天补一次,每次单株10 g尿素或20g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20:20:20),将肥料溶入滴灌溉水滴入。随着树体营养面的扩大,补施速效肥的量可以渐次加大,单株每次最大施肥量不能超过尿素20 g或复合肥40g。

60、(二)结果树:结果后分别在萌芽期、坐果后、硬核期和采收后使用复合肥。每年9月白露至秋分期间,秋施基肥,断根,促进毛细根再生。施肥时期及肥料种类为:

61、新植幼树:发芽后待新梢长至5~10厘米时开始补施速效肥,每10~15天补一次,每次单株10 g尿素或20g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20:20:20),将肥料溶入灌溉水滴入。随着树体营养面的扩大,补施速效肥的量可以渐次加大,单株每次最大施肥量不能超过尿素20 g或复合肥40g。

62、结果树:萌芽期——开花前(3月~4月):高氮(30-10-10)5kg/亩;氨基酸水溶肥3kg/亩;开花前,施1次氮、磷、钾混合肥;落花后——封穗前(5月中-6月):平衡(20-20-20)或高钾(12-8-30)5kg/亩滴灌,3-4次,5kg/亩;转色期(7月):高钾肥(5-25-35)5-10kg/亩地,两次;成熟期-采收后(8月):采收后冲施一次平衡肥5kg/亩地,恢复树势。

63、秋施基肥:每年9月白露至秋分期间,断根,促进毛细根再生。使用宽8cm的钻头,在树体主干到盆边缘的中间,钻30cm深的孔,每盆树钻4个孔,在孔内填上腐熟羊粪2250g、腐殖酸钾150g、尿素40g、磷酸二铵40g、硫酸钾20g。

64、病虫害防治:休眠期(12月初-2月底):

65、落叶后,辛菌胺醋酸盐清园一遍;

66、伤流期前(芽萌动前),3-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

67、萌芽期——开花前(3月~4月):共防治四次:

68、1)2-3展叶期;

69、2)花序展露期;

70、3)花序分离期;

71、4)开花前2-3天(重点防治),防治药剂:37%苯醚甲环唑、430g/l代森锰锌、40%氟硅唑8000倍;70%吡虫啉、10%联苯菊酯、22%噻虫.高氯;花期(4~5月份):花期不使用农药,保证花期安全;落花后——封穗前(5月中-6月):花后3次用药:1、落花后10-15天;2、落花后20-25天;3、套袋前(封穗前)。防治药剂:250克/升戊唑醇、40%苯醚甲环唑、25%氰霜唑;乙唑螨腈、阿维.乙螨唑、甲维.茚虫威、虫螨.茚虫威,功夫;转色期(7月):转色期保护好枝条和叶片,保证营养向果实积累,防止果面病虫害;霜脲氰、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等药剂,内吸+治疗性药剂混配;乙唑螨腈、噻虫•高氯氟、甲维•茚虫威、阿维•螺螨酯等药剂杀虫;

72、成熟期-采收后(8月):采收后重点以保叶工作为主,重点防治霜霉病;22.5%啶氧菌酯、霜脲氰、氰霜唑防治霜霉病。

73、建园:采用培养2年的初结果树建园,株距1.5 m、行距2 m,一亩地220棵树。

74、本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对于地下水位高、容易积水的区域,可以避免因吸收过多的水分影响果实的糖分积累、香气物质和色素的形成,从而克服成熟的果实因糖度不足、果皮上色不够、果汁风味淡、裂果较多等过多水分造成的问题;施用到根域的肥料营养也可被密集的根系充分吸收,流失量少;可根据葡萄生长发育需求精确供给水分和营养,进而控制地上部枝叶生长、结实和果实品质形成。

75、本发明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具有水肥高效利用、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和树体生长调控便利等许多显著优点,在提高果实品质、节水栽培、有机型栽培、观光果园建设、沙地合理利用、数字高效农业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6、本发明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预制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无纺布的大小为50×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消毒液是由硫酸铜和敌敌畏制成的混合溶液,硫酸铜和敌敌畏的混合溶液配制方法为:每100kg水中加入1kg硫酸铜、80%敌敌畏150ml,混合搅拌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复合肥中氮:磷:钾比例为20:20: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灌水时,待盆土发干时再浇水,浇水后要检查盆树,待其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为宜;生长期根据墒情和果树情况及时浇水,2天~3天浇1次透水,高温季节每天浇1次,早春、晚秋5天~7天浇1次,冬季每月检查1次墒情,如需补水应在中午灌溉,灌溉方式为滴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具体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对于结果树的施肥管理,在每年9月白露至秋分期间,使用宽8cm的钻头,在树体主干到土坑边缘的中间,钻30cm深的孔,每颗树钻4个孔,在孔内填上腐熟羊粪2250g、腐殖酸钾150g、尿素40g、磷酸二铵40g、硫酸钾20g。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地葡萄的栽培方法,具体包含选址、预制基质、种苗选择、控根定值、定杆控杆、水肥管理步骤。本发明葡萄栽培方法主要应用在沙地、盐碱滩涂地,沙地阳光、水源充足,温度适宜,对于地下水位高、容易积水的区域,可以避免因吸收过多的水分影响果实的糖分积累、香气物质和色素的形成,从而克服成熟的果实因糖度不足、果皮上色不够、果汁风味淡、裂果较多等过多水分造成的问题;施用到根域的肥料营养也可被密集的根系充分吸收,流失量少;可根据葡萄生长发育需求精确供给水分和营养,进而控制地上部枝叶生长、结实和果实品质形成。

技术研发人员:师德元,赵翔,王雷,王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澳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