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上装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支撑凳。
背景技术:
1、在进行车辆配件上装时,需要用到支撑凳来支撑上装设备或者车辆配件,在完成一车辆部分配件的安装后需要移动支撑凳位置来安装剩余配件,为保证支撑凳的稳定性,以使其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来支撑上装工作,支撑凳往往设计的较为沉重,移动困难,每次移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需要反复调整位置以能更好的实现对车辆配件的上装,这些都会影响车辆配件上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支撑凳,以解决传统支撑凳移动困难、调整位置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可移动式支撑凳,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承载梁以及位于所述承载梁下方的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梁的支撑组件,还包括可带动支撑凳运动的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通过竖向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移动单元可在所述竖向调节机构的带动下发生竖向位移,以使所述移动单元的底面在低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面的位置以及不低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面的位置之间切换。
4、本申请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还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5、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包括传动轮以及与所述移动单元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轮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轴竖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移动单元竖向运动。
6、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中空并具备供所述传动轴运动的移动腔。
7、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侧部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贯穿所述传动轮的横轴,所述传动轮绕所述横轴转动。
8、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支撑组件通过焊接连接。
9、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沿所述承载梁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移动件与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均通过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
10、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或,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横杆以及位于所述横杆下方的以所述横杆中心截面对称分布的移动轮。
11、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承载梁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
12、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一端与所述承载梁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支撑腿之间有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13、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申请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包括承载梁以及位于承载梁下方的用于支撑承载梁的支撑组件,还包括可带动支撑凳移动的移动单元,其中承载梁用以承载车辆配件或者车辆上装所需的顶升设备等机构,为车辆上装提供工作面。当进行上装工作时,移动单元不低于支撑组件的底面的位置,以使支撑组件能够稳定支撑承载梁,从而保证上装工作的稳定性;当该区域的上装工作完成,需要移动支撑凳位置以进行下个区域的上装工作时,将移动单元在竖向调节机构的带动下移位至低于支撑组件的底面的位置,从而将支撑组件连通上方的承载梁顶起后带动支撑凳运动至进行后续上装工作所需的位置,待抵达相应位置后,竖向调节机构带动移动单元沿竖直方向向上位移以抵达不低于支撑组件的底面的位置,支撑组件从悬空状态变为与地面抵接的状态,即可开始后续上装工作。通过移动单元带动支撑凳更换位置,使得支撑凳的位置变换所需的时间较少,移位效率高,提升了车辆上装效率。
16、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传动轮以及传动轴,并通过转动传动轮控制传动轴沿竖向运动,从而带动移动单元的竖向运动,使得操作人员仅需对传动轮施加旋转力即可改变移动单元竖向位置,转动传动轮所需的工作孔间较小,节省了控制移动单元位移所需要的竖向工作长度,优化了竖向调节机构的结构设计,有利于竖向调节机构的小型化,从而使得竖向调节机构能够较小的占据支撑凳的空间,继而有利于优化支撑凳的结构设计。
1.一种可移动式支撑凳,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承载梁以及位于所述承载梁下方的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梁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带动支撑凳运动的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通过竖向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移动单元可在所述竖向调节机构的带动下发生竖向位移,以使所述移动单元的底面在低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面的位置以及不低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面的位置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移动式支撑凳,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