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传输系统、方法、介质颗粒、芯片和网络设备与流程

xiaoxiao19天前  15


本技术涉及通信,特别涉及流量传输系统、方法、介质颗粒、芯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1、在通信技术领域中,往往需要通过介质颗粒(die)对网络流量进行传输。如何合理的进行流量传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系统、方法、介质颗粒、芯片和网络设备,以进行流量的传输。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n个介质颗粒,n个介质颗粒之间两两连接,n大于等于3。其中,第一介质颗粒用于接收目标流量,第一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源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还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中的第一流量,第二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目的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还用于通过第三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中的第二流量,第三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除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之外的(n-2)个介质颗粒,第一流量和第二流量的带宽之和等于目标流量的带宽。

3、其中,作为源介质颗粒的第一介质颗粒既向作为目的介质颗粒的第二介质颗粒发送了目标流量中的第一流量,又通过其他的第三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了目标流量中的第二流量,使得需要传输的目标流量能够通过多个介质颗粒负载,则每个介质颗粒仅需负载较小带宽的流量。由此,可以减小不同介质颗粒之间的链路的带宽,降低各个介质颗粒的交换侧加速比,并实现目标流量的非阻塞交换。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大于3,第一介质颗粒用于通过每个第三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三流量,第三流量的带宽与(n-2)的乘积等于第二流量的带宽。其中,每个第三介质颗粒可以负载相同的第三流量。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第一流量的带宽为2b/n,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n-2)/n],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n。其中,第一流量、第二流量和第三流量分别为目标流量中一定比例的流量。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b小于等于m;第一流量、第二流量和第三流量的带宽根据b、m和n之间的目标关系确定。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关系为b大于[m(1-1/n)]且小于等于m,也即是目标流量具有较大的带宽b。第一流量的带宽为[b-m(n-2)/n],第二流量的带宽为[m(n-2)/n],第三流量的带宽为m/n。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关系为b大于m/n且小于等于[m(1-1/n)],也即是目标流量具有较小的带宽b。第一流量的带宽为m/n,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m/n),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m/n)/(n-2)]。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用于连接任意两个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2m/n。按照此种方式设置链路带宽,有利于避免在目标流量的传输过程中发生拥塞情况。

1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系统,系统包括形成矩形拓扑的n个介质颗粒,n个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n大于或等于3。其中,第一介质颗粒用于接收目标流量,第一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源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还用于通过n个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第二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目的介质颗粒。

11、其中,需要传输的目标流量能够通过n个介质颗粒中的多个介质颗粒进行负载,则每个介质颗粒仅需负载较小带宽的流量。由此,可以减小不同介质颗粒之间的链路的带宽,降低各个介质颗粒的交换侧加速比,并实现目标流量的非阻塞交换。该第二种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的各个介质颗粒可以为同构的介质颗粒,工程实现简单。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颗粒用于向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第四流量,第四流量的带宽与n的乘积等于目标流量的带宽。其中,每个介质颗粒均衡的负载第四流量。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颗粒用于将目标流量向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流量向所在列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或者,第一介质颗粒用于将目标流量向所在列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所在列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用根据接收到的流量向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无论是先行均衡后列均衡,还是先列均衡后行均衡,均可以实现目标流量的均衡发送。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行包括的与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发送第四流量,每个与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或者,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列包括的与第二介质颗粒同行的介质颗粒发送第四流量,每个与第二介质颗粒同行的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无论是先行汇聚后列汇聚,还是先列汇聚后行汇聚,均可以实现目标流量的汇聚。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n个介质颗粒包括的n个网络侧接口朝向至少两个方向,至少两个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方向。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对的一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1.5m,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邻的两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2m。按照此种方式设置链路带宽,有利于避免在目标流量的传输过程中发生拥塞情况。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n个介质颗粒包括的n个网络侧接口朝向两个相互平行的方向。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对的一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m,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邻的两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2m。按照此种方式设置链路带宽,有利于避免在目标流量的传输过程中发生拥塞情况。

19、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系统,系统包括n个介质颗粒,n个介质颗粒包括形成矩阵拓扑的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和n2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矩形拓扑的四个边缘包括的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与一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相连接,矩形拓扑的同一边缘包括的交换侧介质颗粒所连接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n1与n2之和为n,n1大于等于2。其中,第一介质颗粒用于接收目标流量,第一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源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还用于按照目标方式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第二介质颗粒为目标流量对应的目的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该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和拥塞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是否属于同一边,拥塞信息指示目标流量是否为拥塞流量。

20、其中,需要传输的目标流量能够通过网络侧介质颗粒和交换侧介质颗粒共同进行负载,则无论是网络侧介质颗粒还是交换侧介质颗粒,每个介质颗粒仅需负载较小带宽的流量。由此,可以减小不同介质颗粒之间的链路的带宽,降低各个介质颗粒的交换侧加速比,并实现目标流量的非阻塞交换。该第三种流量传输系统的架构易于进行扩展,能够不断进行演进,以适配各种需求。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属于不同的边,或者,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和拥塞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且拥塞信息指示目标流量为拥塞流量;第一介质颗粒用于按照目标方式,通过第一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一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第二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二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和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在需要将目标流量由一边传输至另一边的情况下,或者目标流量发生拥塞的情况下,均可以通过网络侧介质颗粒和交换侧介质颗粒共同负载目标流量。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颗粒用于将目标流量向第一边包括的每个网络侧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一边包括的每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将接收到的流量向所在行或列包括的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行或列包括的目标网络侧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目标网络侧介质颗粒属于第二边;每个目标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此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网络侧介质颗粒和交换侧介质颗粒进行目标流量的均衡,再通过交换侧介质颗粒和网络侧介质颗粒实现目标流量的汇聚,参与均衡的介质颗粒的数量较多,均衡效果较好,有利于缓解目标流量的拥塞情况。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和拥塞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条边,目标流量的拥塞情况指示目标流量为非拥塞流量;第一介质颗粒用于按照目标方式,通过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所属的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介质颗粒的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用于连接交换侧介质颗粒与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用于连接不同交换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矩形拓扑包括(n2/2-k)行和k列,(n2/2-k)与k的乘积等于n1;对于矩形拓扑的行边缘对应的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k/2);对于矩形拓扑的列边缘对应的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n2-2k)/4]。按照此种方式设置链路带宽,有利于避免在目标流量的传输过程中发生拥塞情况。

25、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一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为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的n个介质颗粒中的一个,n个介质颗粒之间两两连接,n大于等于3,方法包括:第一介质颗粒接收目标流量,第一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源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中的第一流量,第二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目的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通过第三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中的第二流量,第三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除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之外的(n-2)个介质颗粒,第一流量和第二流量的带宽之和等于目标流量的带宽。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大于3,第一介质颗粒通过第三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中的第二流量,包括:第一介质颗粒通过每个第三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三流量,第三流量的带宽与(n-2)的乘积等于第二流量的带宽。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第一流量的带宽为2b/n,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n-2)/n],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n。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b小于等于m;第一流量、第二流量和第三流量的带宽根据b、m和n之间的目标关系确定。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关系为b大于[m(1-1/n)]且小于等于m,第一流量的带宽为[b-m(n-2)/n],第二流量的带宽为[m(n-2)/n],第三流量的带宽为m/n。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关系为b大于m/n且小于等于[m(1-1/n)],第一流量的带宽为m/n,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m/n),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m/n)/(n-2)]。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用于连接任意两个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2m/n。

32、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一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为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的形成矩形拓扑的n个介质颗粒中的一个介质颗粒,n个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n大于或等于3,方法包括:第一介质颗粒接收目标流量,第一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源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通过n个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第二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目的介质颗粒。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颗粒通过n个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包括:第一介质颗粒向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第四流量,第四流量的带宽与n的乘积等于目标流量的带宽。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颗粒向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包括:第一介质颗粒将目标流量向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流量向所在列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或者,第一介质颗粒将目标流量向所在列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所在列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用根据接收到的流量向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行包括的与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发送第四流量,每个与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或者,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列包括的与第二介质颗粒同行的介质颗粒发送第四流量,每个与第二介质颗粒同行的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n个介质颗粒包括的n个网络侧接口朝向至少两个方向,至少两个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方向。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对的一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1.5m,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邻的两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2m。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n个介质颗粒包括的n个网络侧接口朝向两个相互平行的方向。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对的一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m,三个交换侧接口中与网络侧接口相邻的两个交换侧接口的带宽大于等于2m。

40、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一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为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的n个介质颗粒中的一个介质颗粒,n个介质颗粒包括形成矩阵拓扑的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和n2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矩形拓扑的四个边缘包括的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与一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相连接,矩形拓扑的同一边缘包括的交换侧介质颗粒所连接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n1与n2之和为n,n1大于等于2,方法包括:第一介质颗粒接收目标流量,第一介质颗粒为n个介质颗粒中目标流量对应的源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按照目标方式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第二介质颗粒为目标流量对应的目的介质颗粒,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其中,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和拥塞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是否属于同一边,拥塞信息指示目标流量是否为拥塞流量。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属于不同的边,或者,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和拥塞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且拥塞信息指示目标流量为拥塞流量;第一介质颗粒按照目标方式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包括:第一介质颗粒按照目标方式,通过第一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一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第二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二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和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颗粒按照目标方式,通过第一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一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第二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二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和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包括:第一介质颗粒将目标流量向第一边包括的每个网络侧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一边包括的每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将接收到的流量向所在行或列包括的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行或列包括的目标网络侧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目标网络侧介质颗粒属于第二边,每个目标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方式根据布局信息和拥塞信息确定,布局信息指示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条边,目标流量的拥塞情况指示目标流量为非拥塞流量;第一介质颗粒按照目标方式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包括:第一介质颗粒按照目标方式,通过第一介质颗粒和第二介质颗粒所属的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介质颗粒的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用于连接交换侧介质颗粒与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用于连接不同交换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矩形拓扑包括(n2/2-k)行和k列,(n2/2-k)与k的乘积等于n1;对于矩形拓扑的行边缘对应的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k/2);对于矩形拓扑的列边缘对应的网络侧介质颗粒,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m(n2-2k)/4]。

45、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介质颗粒,介质颗粒用于执行第四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及这些方面对应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

46、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七方面提供的介质颗粒。

47、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八方面提供的芯片。

4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第四方面至第九方面及其对应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及其对应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个介质颗粒,所述n个介质颗粒之间两两连接,所述n大于等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大于3,所述第一介质颗粒用于通过每个第三介质颗粒向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三流量,所述第三流量的带宽与所述(n-2)的乘积等于所述第二流量的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所述第一流量的带宽为2b/n,所述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n-2)/n],所述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所述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所述b小于等于所述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关系为所述b大于[m(1-1/n)]且小于等于所述m,所述第一流量的带宽为[b-m(n-2)/n],所述第二流量的带宽为[m(n-2)/n],所述第三流量的带宽为m/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关系为所述b大于m/n且小于等于[m(1-1/n)],所述第一流量的带宽为m/n,所述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m/n),所述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m/n)/(n-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用于连接任意两个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2m/n。

8.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形成矩形拓扑的n个介质颗粒,所述n个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所述n大于或等于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颗粒用于向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所述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第四流量,所述第四流量的带宽与所述n的乘积等于所述目标流量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颗粒用于将所述目标流量向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所述所在行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流量向所在列包括的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所述第四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行包括的与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发送所述第四流量,每个与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用于向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

16.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个介质颗粒,所述n个介质颗粒包括形成矩阵拓扑的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和n2个网络侧介质颗粒,所述矩形拓扑的四个边缘包括的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与一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相连接,所述矩形拓扑的同一边缘包括的交换侧介质颗粒所连接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所述n1与所述n2之和为所述n,所述n1大于等于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方式根据所述布局信息确定,所述布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介质颗粒和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属于不同的边,或者,所述目标方式根据所述布局信息和所述拥塞信息确定,所述布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介质颗粒和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且所述拥塞信息指示所述目标流量为拥塞流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颗粒用于将所述目标流量向所述第一边包括的每个网络侧介质颗粒均衡发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方式根据所述布局信息和所述拥塞信息确定,所述布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介质颗粒和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条边,所述目标流量的拥塞情况指示所述目标流量为非拥塞流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介质颗粒的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用于连接交换侧介质颗粒与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所述m,用于连接不同交换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所述m;

21.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介质颗粒,所述第一介质颗粒为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的n个介质颗粒中的一个,所述n个介质颗粒之间两两连接,所述n大于等于3,所述方法包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大于3,所述第一介质颗粒通过第三介质颗粒向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所述目标流量中的第二流量,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所述第一流量的带宽为2b/n,所述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n-2)/n],所述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n。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流量的带宽为b,所述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所述b小于等于所述m;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关系为所述b大于[m(1-1/n)]且小于等于所述m,所述第一流量的带宽为[b-m(n-2)/n],所述第二流量的带宽为[m(n-2)/n],所述第三流量的带宽为m/n。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关系为所述b大于m/n且小于等于[m(1-1/n)],所述第一流量的带宽为m/n,所述第二流量的带宽为(b-m/n),所述第三流量的带宽为[(b-m/n)/(n-2)]。

27.根据权利要求21-2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对应的最大网络侧带宽为m,用于连接任意两个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2m/n。

28.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介质颗粒,所述第一介质颗粒为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的形成矩形拓扑的n个介质颗粒中的一个介质颗粒,所述n个介质颗粒为网络侧介质颗粒,所述n大于或等于3,所述方法包括: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颗粒通过所述n个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所述目标流量,包括: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颗粒向每个介质颗粒均衡发送第四流量,包括:

31.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用于向所在行包括的与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发送所述第四流量,每个与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同列的介质颗粒用于向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接收到的流量;

32.根据权利要求28-3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

34.根据权利要求28-3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包括一个网络侧接口;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所述n个介质颗粒中的每个介质颗粒还包括三个交换侧接口;

36.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介质颗粒,所述第一介质颗粒为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的n个介质颗粒中的一个介质颗粒,所述n个介质颗粒包括形成矩阵拓扑的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和n2个网络侧介质颗粒,所述矩形拓扑的四个边缘包括的每个交换侧介质颗粒与一个网络侧介质颗粒相连接,所述矩形拓扑的同一边缘包括的交换侧介质颗粒所连接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所述n1与所述n2之和为所述n,所述n1大于等于2,所述方法包括: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方式根据所述布局信息确定,所述布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介质颗粒和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属于不同的边,或者,所述目标方式根据所述布局信息和所述拥塞信息确定,所述布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介质颗粒和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边且所述拥塞信息指示所述目标流量为拥塞流量;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颗粒按照所述目标方式,通过所述第一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一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所述第二介质颗粒所属的第二边包括的网络侧介质颗粒和所述n1个交换侧介质颗粒向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发送所述目标流量,包括: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方式根据所述布局信息和所述拥塞信息确定,所述布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介质颗粒和所述第二介质颗粒属于同一条边,所述目标流量的拥塞情况指示所述目标流量为非拥塞流量;

40.根据权利要求36-3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介质颗粒的网络侧接口的带宽为m,用于连接交换侧介质颗粒与网络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所述m,用于连接不同交换侧介质颗粒的链路的带宽大于等于所述m;

41.一种介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颗粒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1-40任一所述的方法。

4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41所述的介质颗粒。

4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42所述的芯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流量传输系统、方法、介质颗粒、芯片和网络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流量传输系统包括N个介质颗粒,N个介质颗粒之间两两连接,N大于等于3。其中,用于作为目标流量的源介质颗粒的第一介质颗粒接收目标流量,向用于作为目的介质颗粒的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中的第一流量,并通过第三介质颗粒向第二介质颗粒发送目标流量中的第二流量。第一流量和第二流量的带宽之和等于目标流量的带宽。本申请使得需要传输的目标流量能够通过多个介质颗粒负载,则每个介质颗粒仅需负载较小带宽的流量。由此,可以减小不同介质颗粒之间的链路的带宽,降低各个介质颗粒的交换侧加速比,并实现目标流量的非阻塞交换。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梁宇,韩新伟,李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