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和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天前  18


本发明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板对板之间互联用到的电源连接器,一般由插头和插座组成,插头由插针和壳体组成,插座由插孔和壳体组成。更进一步的,插针可以是大功率的电流端子,也可以是小功率的信号端子。插头和插座配合后,插针和插孔的端面形成良好弹性接触,进而实现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电流和信号传输。

2、传统的配合高度h主要取决于两端的塑胶壳体高度h1、接触长度h2以及配合间隙的大小。h=h1+h2+间隙,所以传统的板间配合的配高大、物料种类多、体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和通信设备,同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公母同体端子兼具插针和插孔的设计,可以实现端子的自配对接触方式,且同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壳体兼具插座和插头的壳体的结构,可以实现壳体之间的主动避让,避免装配干涉,对于降低板间配合高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第一端形成对接口,第二端形成连接口;和

4、多个公母同体端子,所述公母同体端子装设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每个公母同体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对接口的第一电触点、和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二电触点;

5、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平行于所述对接口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配置为将一个所述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壳体围绕所述翻转轴转动180°后,其对接口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壳体的对接口对接,以使所述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第一电触点与所述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

6、所述公母同体端子被配置为关于所述翻转轴轴对称设置,且每个所述公母同体端子的第一电触点和第二电触点关于所述翻转轴轴对称设置。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母同体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或第二端子,

8、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为单触点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为双触点端子。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

10、第一固定体,所述第一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11、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自所述第一固定体朝向所述连接口一侧延伸;

12、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自所述第一固定体朝向所述对接口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悬臂在平行于所述对接口的平面内具有沿着与所述翻转轴垂直的方向的弹性变形量;

13、第一接触凸点,所述第一接触凸点形成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末端,且沿着所述弹性变形量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悬臂;

14、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凸点形成为所述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一悬臂形成为所述第二电触点。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通过第一绝缘壳体装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6、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包括:固定所述第一固定体的第一容置空间、暴露所述第一接触凸点的第一槽、和在所述弹性变形量的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悬臂的极限位置的第一限位部。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沿着所述翻转轴的延伸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并排设置。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包括:

19、第二固定体,所述第二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20、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自所述第二固定体朝向所述连接口一侧延伸;

21、一对插孔端子,所述插孔端子自所述第二固定体朝向所述对接口一侧延伸,所述一对插孔端子之间具有间隔;

22、一对插针端子,所述一对插针端子自所述第二固定体朝向所述对接口一侧延伸,且在平行于所述对接口的平面内具有沿着与所述翻转轴垂直的方向的弹性变形量,每个插针端子的末端具有朝向彼此相背的方向凸出的第二接触凸点,以插入至对应的一对插孔端子之间;

23、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凸点形成为所述第一电触点,所述插孔端子形成为所述第二电触点。

2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二端子中,所述插孔端子和插针端子关于所述翻转轴轴对称地设置。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沿着所述翻转轴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通过第二绝缘壳体装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27、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包括:固定所述第二固定体的第二容置空间、暴露所述第二接触凸点和插孔端子的第二槽、以及在所述弹性变形量的方向上限位所述插孔端子的极限位置的第二限位部。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具有止位面,所述止位面与所述第二槽平齐、且低于所述对接口;

29、当所述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口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口对接时,所述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止位面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止位面之间具有止位间隙。

30、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对接的高度为所述侧壁的高度与所述止位间隙之和。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口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口对接时,所述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侧壁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侧壁组合形成环形侧壁。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的第一端具有导向定位柱和与所述导向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导向定位柱和定位孔关于所述翻转轴轴对称地设置。

33、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34、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以通过对应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电连接。

3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配对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通过公母同体端子20和壳体10构成一个完整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兼具插头和插座的结构,可以实现板对板之间自配对的互联。其中,同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公母同体端子兼具插针和插孔的设计,可以实现端子的自配对接触方式。且同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壳体兼具插座和插头的壳体的结构,可以实现壳体之间的主动避让,避免装配干涉,对于降低板间配合高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母同体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21)和/或第二端子(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1)通过第一绝缘壳体(31)装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21)沿着所述翻转轴(11)的延伸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翻转轴(11)的方向并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第二端子(22)中,所述插孔端子(223)和插针端子(224)关于所述翻转轴(11)轴对称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22)沿着所述翻转轴(11)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22)通过第二绝缘壳体(32)装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32)具有止位面(323),所述止位面(323)与所述第二槽(321)平齐、且低于所述对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对接的高度为所述侧壁的高度与所述止位间隙之和。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口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口对接时,所述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侧壁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侧壁组合形成环形侧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第一端具有导向定位柱(12)和与所述导向定位柱(12)适配的定位孔(13),所述导向定位柱(12)和定位孔(13)关于所述翻转轴(11)轴对称地设置。

1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板对板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包括侧壁,侧壁的第一端形成对接口,第二端形成连接口;和多个公母同体端子,其装设于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每个公母同体端子具有暴露于对接口的第一电触点、和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二电触点;其中,壳体具有平行于对接口的翻转轴,翻转轴配置为将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壳体围绕翻转轴转动180°后,其对接口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壳体的对接口对接,以使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第一电触点与另一个板对板电源连接器的第二电触点电连接;公母同体端子被配置为关于翻转轴轴对称设置,且每个公母同体端子的第一电触点和第二电触点关于翻转轴轴对称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梅,高飞,蔡树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