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的碰撞载荷分布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6天前  20


本公开涉及一种机身的碰撞载荷分布结构。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机身的碰撞载荷分布结构,在该结构中,在空中移动体车辆的前部和后部设置碰撞盒,从而在发生斜向碰撞时吸收碰撞载荷并将减小的碰撞载荷传递到机身。


背景技术:

1、近来,作为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空中交通系统,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在复杂的城市中心使用的空中交通工具,即城市空中移动体(uam)车辆。这种uam车辆是一种能够将乘客安全地运输到市中心指定地点或短距离运输的运输工具,由于其能够垂直起降并因此不需要单独的跑道,因此使用成本较低。

2、由于乘客位于这种uam车辆的机身内侧附近,因此在发生碰撞时确保稳定性的技术是最重要的。然而,传统的uam车辆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在碰撞时对机身施加的冲击力会将较大的碰撞载荷传递到乘客所在的空间,因此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3、本公开的背景技术中包括的信息仅仅是为了增强对本公开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可被视为对这些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知道的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机身的碰撞载荷分布结构,其中,对于构成作为空中交通工具的空中移动体车辆的机身,前滑橇构件螺栓固定到机身侧隔板和支撑框架,后滑橇构件也以同样的方式紧固到机身侧隔板和支撑框架,同时,碰撞盒分别安装在前滑橇构件和后滑橇构件上,使得当发生斜向碰撞时,碰撞盒可以变形以吸收碰撞载荷产生的碰撞能量,并且可以减小传递到机身的碰撞载荷。

2、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包括:底板框架,限定机身底板;滑橇构件,紧固到底板框架的下部;以及碰撞盒,联接到滑橇构件并延伸到底板框架的下部,并且被构造成在发生斜向碰撞时沿碰撞载荷方向选择性地变形。

3、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滑橇构件可以包括:前滑橇构件,设置在底板框架的前部,并通过插入紧固构件而紧固到底板框架;以及后滑橇构件,设置在底板框架的后部,并通过插入紧固构件而紧固到底板框架。

4、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滑橇构件中可以在其中结合有一对管螺母,紧固构件插入管螺母中,该对管螺母沿滑橇构件的纵向延伸。

5、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前滑橇构件可以紧固到底板框架的下部,使得紧固构件穿过位于底板框架的前侧的前隔板和支撑底板框架的连接框架构件,并插入管螺母中。

6、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后滑橇构件可以紧固到底板框架的下部,使得紧固构件穿过位于底板框架的后侧的第一后部框架和在机身中划分乘坐区域的第二后部框架,并插入管螺母中。

7、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碰撞盒可以包括:前碰撞盒,联接到前滑橇构件的下部,并被构造成沿水平方向变形;以及后碰撞盒,联接到后滑橇构件的下部,并被构造成沿垂直方向变形。

8、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前碰撞盒可以包括:外部构件,联接到安装在前滑橇构件上的连接构件;内部构件,具有与外部构件相同的形状,并联接到外部构件的内侧;以及支撑构件,被构造成遮挡内部构件中的开放内部区域。

9、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部构件可以与内部构件一起设置有沿其垂直方向延伸并以规则的间隔分开的多个波纹(ripple)。

10、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后碰撞盒可以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以规则的间隔分开的多个波纹。

11、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该结构包括:底板框架,限定机身底板;前滑橇构件,紧固到底板框架的前下部;后滑橇构件,紧固到底板框架的后下部;以及碰撞盒,联接到前滑橇构件和后滑橇构件,并延伸到底板框架的前下部和后下部,并且被构造成在发生碰撞时,沿碰撞载荷方向选择性地变形。此处,前滑橇构件和后滑橇构件中可以各自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一对管螺母,并使紧固构件插入管螺母中以紧固到底板框架,并且当发生斜向碰撞时,碰撞盒可以发生变形并且反作用力可以被传递到碰撞盒。

12、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前滑橇构件和后滑橇构件中可以各自设置有相互间隔的一对管螺母。

13、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碰撞盒可以包括:前碰撞盒,该前碰撞盒联接到前滑橇构件的下部,该前碰撞盒上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以规则的间隔分开的多个波纹,并且该前碰撞盒被构造成沿水平方向变形;以及后碰撞盒,该后碰撞盒联接到后滑橇构件的下部,该后碰撞盒上设置有沿其水平方向延伸并以规则的间隔分开的多个波纹,并且该后碰撞盒被构造成沿垂直方向变形。

14、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示例性实施例将在下文中讨论。

15、将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车,包括各种船艇和船舶的水运工具,飞行器等,并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例如,除石油以外的资源衍生的燃料)车辆。如本文所指,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和电动双动力车辆。

16、下文讨论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特征。

17、本公开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将从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某些原理的并入本文的附图和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变得明显或在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地阐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滑橇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前滑橇构件紧固到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部,使得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穿过位于所述底板框架的前侧的前隔板和支撑所述底板框架的连接框架构件,并插入所述至少第一管螺母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滑橇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后滑橇构件紧固到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部,使得所述第二紧固构件穿过位于所述底板框架的后侧的第一后部框架和在机身中划分乘坐区域的第二后部框架,并插入所述至少第二管螺母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进一步包括后部中央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后部框架和所述第二后部框架沿所述结构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后部框架位于所述第一后部框架的后部,所述后部中央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后部框架和所述第二后部框架之间并沿所述结构的纵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碰撞盒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前碰撞盒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外部构件与所述内部构件一起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以规则的间隔分开的多个波纹。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碰撞盒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盒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以规则的间隔分开的多个波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进一步包括连接到所述底板框架的后部单元,其中,所述后部单元包括第一后部框架、第二后部框架和后部中央框架,所述第一后部框架和所述第二后部框架沿所述结构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后部框架位于所述第一后部框架的后部,所述后部中央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后部框架和所述第二后部框架之间并沿所述结构的纵向延伸。

15.一种结构,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前滑橇构件和所述后滑橇构件中各自设置有相互间隔的一对管螺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碰撞盒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后滑橇构件紧固到所述底板框架的后下部,使得所述紧固构件穿过位于所述底板框架的后侧的第一后部框架和在机身中划分乘坐区域的第二后部框架,并插入所述管螺母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结构,进一步包括后部中央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后部框架和所述第二后部框架沿所述结构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后部框架位于所述第一后部框架的后部,所述后部中央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后部框架和所述第二后部框架之间并沿所述结构的纵向延伸。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机身的碰撞载荷分布结构,该结构包括:底板框架,限定机身底板;滑橇构件,紧固到底板框架的下部;以及碰撞盒,联接到滑橇构件并延伸到底板框架的下部,并且被构造成在发生斜向碰撞时沿碰撞载荷方向选择性地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宋元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