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6天前  9


本发明涉及具有由2张板材构成的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热交换器通过多个热交换单元配置为层状而构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关于这样的热交换器的技术。

2、日本特许第7018814号公报所公开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单元。各个热交换单元由2张板材重合而构成,具有供水在内部流动的流路。

3、详细而言,热交换单元具有:多个热交换部,该多个热交换部在燃烧气体与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燃烧气体在该多个热交换部的周围流动,该水在该多个热交换部的内部流动;分支部,其与各个热交换部的入口连通,能够供水向各个热交换部的入口分支;以及合流部,其与各个热交换部的出口连通,能够供通过了热交换部的第2流体合流。各个热交换部呈直线状的筒状,沿热交换单元的宽度方向排列。

4、各个热交换单元具有能够供燃烧气体在热交换单元的周围通过的气体通气孔。另一方面,该气体通气孔成为能够供在热交换器的内部生成的冷凝水通过的孔。当冷凝水经由气体通气孔而向燃烧器滴落时,热交换的效率会降低,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冷凝水向燃烧器滴落的热交换器。

2、第1方式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由多个热交换单元配置为层状而构成,所述热交换单元由第1板材和第2板材重合而构成,该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部,该多个热交换部在第1流体与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1流体在该多个热交换部的周围流动,该第2流体在该多个热交换部的内部流动;分支部,其与各个所述热交换部的入口连通,能够供第2流体向各个所述热交换部的入口分支;以及合流部,其与各个所述热交换部的出口连通,能够供通过了所述热交换部的出口的第2流体合流,其中,当将从所述分支部朝向所述合流部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将所述分支部和所述合流部所延伸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时,所述第2板材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所述第2板材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设定为水平,所述第2板材的上表面具有第1冷凝水接受部,该第1冷凝水接受部能够接受在所述第2板材的上表面流动的冷凝水,所述第1冷凝水接受部具有贯穿所述第1板材和所述第2板材而能够供冷凝水通过的至少一个冷凝水通过孔。

3、在第2方式中,优选为,在第1方式所述的热交换器中,所述冷凝水通过孔形成有2个,位于所述第1冷凝水接受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4、在第3方式中,优选为,在第1方式或第2方式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各个所述热交换单元具有多个通气孔,该多个通气孔在整个长度方向的范围内贯穿所述第1板材和所述第2板材,当将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中的上下相邻的单元设为上单元和下单元时,所述上单元的所述通气孔与所述下单元的所述通气孔以宽度方向为基准而相互偏移。

5、在第4方式中,优选为,在第1方式所述的热交换器中,所述分支部具有:分支部底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板材,是所述分支部的底;以及分支部顶板部,其形成于所述第2板材,与分支部底部隔开间隔而设置,所述合流部具有:合流部底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板材,是所述合流部的底;以及合流部顶板部,其形成于所述第2板材,与合流部底部隔开间隔而设置,所述合流部顶板部具有贯穿所述合流部顶板部的顶板部贯通孔,所述分支部底部具有贯穿分支部底部的底部贯通孔,所述底部贯通孔与所述顶板部贯通孔通过相互重叠而构成将积存于分支部底部的水排出的排水孔。

6、在第5方式中,优选为,在第2方式所述的热交换器中,所述分支部顶板部具有能够供水导入的导入孔,所述导入孔与所述排水孔以宽度方向的位置为基准而相互偏移。

7、在第6方式中,优选为,在第1方式所述的热交换器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中的位于最靠下方的位置的所述热交换单元被支承板支承,所述支承板具有第2冷凝水接受部,该第2冷凝水接受部能够接受通过了位于最靠下方的位置的所述热交换单元的冷凝水通过孔的冷凝水,所述第2冷凝水接受部具有能够将冷凝水向外部排出的外部排出孔。

8、在第7方式中,优选为,在第6方式所述的热交换器中,所述第2冷凝水接受部的底部具有朝向排出孔倾斜的倾斜部。

9、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冷凝水向燃烧器滴落的热交换器。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由多个热交换单元配置为层状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单元配置为层状而构成。热交换单元由第1板材和第2板材重合而构成。第2板材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宽度方向设定为水平。第2板材的上表面具有第1冷凝水接受部,该第1冷凝水接受部能够接受在上表面流动的冷凝水。第1冷凝水接受部具有贯穿第1板材和第2板材而能够供冷凝水通过的至少一个冷凝水通过孔。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梢,近藤稔广,野田亮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丰技研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