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4天前  18


本公开涉及定影器能够拆装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一种具有加热器的定影器能够拆装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记载于日本特开2017-203944号公报。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将开闭盖打开的状态下把持定影器的把手部并拆装定影器。并且,已知有一种伴随于定影器的装配而定影器的连接器与主体的连接器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18-2055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考虑到作为单元的定影器在沿不同的多个方向移动之后向主体壳体装配。如此,要求即使在向主体壳体装配单元时的单元的移动轨迹复杂的情况下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也容易卡合。

2、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向主体壳体装配单元时的单元的移动轨迹复杂的情况下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也容易卡合的图像形成装置。

3、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4、为了达成上述的课题,本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主体壳体和单元。

5、主体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件、从第一引导件以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的第二引导件、从第二引导件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凹陷的槽、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主体壳体的主体连接器。

6、单元能够从主体壳体外装配于主体壳体的装配位置。单元具有在单元位于装配位置的情况下进入槽的第一基准部、以及在单元位于装配位置的情况下与主体连接器连接的单元连接器。

7、单元经过第一工序、第二工序和第三工序而装配于主体壳体。

8、在第一工序中,第一基准部由第一引导件引导并从第一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第二工序中,在第一工序之后第一基准部由第二引导件引导并进行移动。在第三工序中,在第二工序之后第一基准部进入槽而单元位于装配位置。

9、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在第一工序中,单元连接器与主体连接器卡合。在第二工序中,伴随于单元连接器进行移动而主体连接器进行移动。在第三工序中,伴随于单元连接器进行移动而主体连接器进行移动。

10、在单元经过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而装配于主体壳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单元连接器在第一工序中与主体连接器卡合之后,在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中主体连接器能够伴随于单元连接器进行移动而移动。因此,即使在向主体壳体装配单元时的单元的移动轨迹复杂的情况下,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也容易卡合。

11、并且,主体连接器也可以具有对端子进行保持的主体外壳、以及卡合部。并且,单元连接器也可以具有:对端子进行保持并在单元装配于主体壳体的情况下与主体外壳嵌合的单元外壳、与卡合部卡合且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情况下在单元外壳与主体外壳嵌合之前与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12、在单元外壳与主体外壳嵌合之前卡合部和被卡合部进行卡合,因此能够将单元外壳适当地向主体外壳引导。

13、并且,卡合部也可以是引导销,该引导销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突出且前端位于比主体外壳靠第一方向的一侧处。并且,被卡合部也可以是供引导销插入的引导孔。

14、并且,主体连接器也可以能够倾动,以使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面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并且,主体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工序中第一面朝向第一方向,在第二工序中第一面以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的方式倾斜。

15、在第一工序中第一面朝向第一方向且在第二工序中第一面以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的方式倾斜,因此即使在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卡合的状态下改变单元的移动轨迹的方向,主体连接器与单元连接器的卡合也不易脱开。

16、并且,主体连接器也可以在第三工序完成而单元位于装配位置时第一面朝向第一方向。

17、第三工序完成之后,第一面朝向第一方向,因此能够使装配开始时的姿势和装配完成时的姿势大致相同。

18、并且,主体连接器也可以能够以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的方式倾动。

19、并且,单元连接器也可以在第二工序中与主体连接器电连接。

20、并且,可以的是,主体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引导件,单元具有第二基准部。并且,也可以在第一工序中单元通过第二基准部被第三引导件引导而移动。并且,也可以在第二工序中单元以第二基准部为中心进行转动。

21、并且,第二基准部也可以位于比第一基准部靠第一方向的一侧。

22、并且,可以的是,第一引导件具有朝向上方的第一引导面,第二引导件具有朝向斜上方的第二引导面。并且,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工序中通过第一基准部在第一引导面上滑动而单元向第一方向移动,在第二工序中通过第一基准部在第二引导面上滑动而第一基准部向斜上方移动,在第三工序中通过第一基准部进入槽而第一基准部向下方移动并且单元位于装配位置。

23、并且,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加热部和加压部的定影器,所述加热部具有加热器,所述加压部在与加热部之间对片材进行压接。

24、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主体壳体具备能够将电力向加热器通电的通电部,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将通电部与加热器电连接。

25、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主体壳体具备对通电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单元具备对加热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将控制部与传感器电连接。

26、作为达成上述的课题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方案,公开具备主体壳体和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壳体具有主体连接器。单元能够从主体壳体外装配于主体壳体的装配位置。单元具有在单元位于装配位置的情况下与主体连接器连接的单元连接器。

27、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过程中以相互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状态卡合。

28、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中的一方是能够移动的可动连接器。

29、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中的另一方是不能移动的固定连接器。

30、主体壳体和单元中的设有可动连接器的一方具有第一限制部、第二限制部、弹簧。

31、第一限制部对可动连接器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第一限制部在第一方向上朝向固定连接器的装配方向的上游侧,能够与可动连接器接触。

32、第二限制部对可动连接器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第二限制部朝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能够与可动连接器接触。

33、弹簧对可动连接器朝向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两者进行施力。

34、主体壳体以及单元中的设有可动连接器的一方具有在第一方向上朝向固定连接器的装配方向的上游侧并能够与可动连接器接触的第一限制部、朝向第二方向并能够与可动连接器接触的第二限制部、对可动连接器朝向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两者进行施力的弹簧。因此,在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进行卡合之前,可动连接器被朝向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两者施力,在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进行卡合的过程中可动连接器能够移动。其结果是,即使在相对于主体壳体而拆装单元时的单元的移动轨迹复杂的情况下,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情况下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也容易卡合。

35、并且,可动连接器也可以第二方向的尺寸比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尺寸大。

36、并且,也可以是,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之前的状态下可动连接器与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接触,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可动连接器从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中的至少一方分离。

37、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壳体和单元中的设有可动连接器的一方也可以具有第三限制部,该第三限制部在可动连接器与第二限制部接触的状态下与可动连接器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38、通过主体壳体具有第三限制部,可动连接器能够在第二限制部与第三限制部之间沿第二方向移动。

39、并且,可动连接器也可以能够倾动,以使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二限制部的部分从第一限制部沿第一方向离开。

40、可动连接器能够倾动,因此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容易卡合。

41、并且,主体壳体和单元中的设有可动连接器的一方也可以具有第四限制部,该第四限制部在可动连接器与第一限制部接触的状态下与可动连接器的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二限制部的部分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分离。

42、通过主体壳体具有第四限制部,能够限制可动连接器倾动的范围。

43、并且,可以的是,可动连接器具有供弹簧钩挂的钩挂部,钩挂部位于可动连接器的比第二方向上的中央远离第二限制部的部分。

44、在可动连接器倾动时,弹簧能够对可动连接器的从支点远离的部分进行施力,因此可动连接器的姿势稳定。

45、并且,可动连接器也可以具有对端子进行保持的外壳和与固定连接器卡合的卡合部,该卡合部是配置成夹着外壳的两个卡合部。

46、并且,可以的是,卡合部是对可动连接器与固定连接器的连接进行引导的引导销,引导销的前端比外壳突出,固定连接器具有供引导销插入的引导孔。

47、并且,主体壳体和单元中的一方也可以具有第五限制部和第六限制部,该第五限制部对可动连接器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能够从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一侧与可动连接器接触,该第六限制部对可动连接器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能够从第三方向的另一侧与可动连接器接触。并且,从第五限制部到第六限制部为止的距离也可以比可动连接器的第三方向的尺寸大。

48、主体壳体具有第五限制部和第六限制部,因此能够允许可动连接器的第三方向的移动,且限制可动连接器的第三方向的移动量。

49、并且,可动连接器也可以设于主体壳体。

50、通过将可动连接器设于主体壳体,将固定连接器设于单元,能够使单元紧凑。

51、并且,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加热部和加压部的定影器,该加热部具有加热器,该加压部在与加热部之间对片材进行压接。

52、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主体壳体具备能够将电力向加热器通电的通电部,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将通电部与加热器电连接。

53、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主体壳体具备对通电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单元具备对加热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将控制部与传感器电连接。

54、作为达成上述的课题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又一方案,公开具备主体壳体和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壳体具有主体连接器。单元能够从主体壳体外装配于主体壳体的装配位置。单元具有在单元位于装配位置的情况下与主体连接器连接的单元连接器。

55、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过程中以相互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状态卡合。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中的一方具有对主体连接器与单元连接器的卡合进行引导的引导销。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中的另一方具有在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卡合的情况下供引导销插入的引导孔。引导孔具有筒状部、入口、锥部。筒状部通过引导销插入来限制单元连接器相对于主体连接器的位置。入口比筒状部大。锥部将入口与筒状部连接。

56、入口在与筒状部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内,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尺寸相比,与轴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尺寸大。

57、通过使锥部的入口的第三方向的尺寸比锥部的入口的第二方向的尺寸大,抑制锥部在第二方向上变大,且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情况下单元连接器即使在第三方向上稍微偏移也容易与主体连接器卡合。

58、并且,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中的一方也可以为能够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移动的可动连接器。并且,主体壳体和单元中的设有可动连接器的一方也可以具有限制部和弹簧,该限制部对可动连接器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能够从第二方向的一侧与可动连接器接触,该弹簧对可动连接器朝向限制部进行施力。

59、由于可动连接器具有限制部和弹簧,所以在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进行卡合之前可动连接器被朝向限制部施力,在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进行卡合的过程中可动连接器能够移动。其结果是,即使在相对于主体壳体而拆装单元时的单元的移动轨迹复杂的情况下,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情况下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也容易卡合。

60、并且,主体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主体壳体。

61、通过形成为主体连接器移动而单元连接器不移动的结构,能够抑制单元的大型化。

62、并且,主体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在引导销进入筒状部的状态下,能够以使与单元连接器相对的面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的方式倾动。

63、由于主体连接器能够倾动,所以在将单元向主体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即使在单元的移动轨迹复杂的情况下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也能够成为一体地移动。

64、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连接器以及单元连接器也可以第二方向的尺寸比第三方向的尺寸大。

65、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引导销设有两个,在两个引导销之间设置对端子进行保持的外壳,引导孔设有两个,在两个引导孔之间设置对端子进行保持的外壳。

66、通过两个引导销和两个引导孔,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能够稳定地卡合。

67、并且,可以的是,两个引导孔中的一方的筒状部的截面为正圆形状,两个引导孔中的另一方的筒状部的截面为在两个引导销排列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

68、由于另一方的筒状部的截面为长圆,所以尺寸上有富余,两个引导销容易卡合。

69、并且,引导销的前端也可以比外壳突出。

70、由于引导销的前端比外壳突出,所以能够抑制外壳与其他的部件接触。

71、并且,引导销也可以设于主体连接器。

72、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单元是具有加热部和加压部的定影器,该加热部具有加热器,该加压部在与加热部之间对片材进行压接。

73、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主体壳体具备能够将电力向加热器通电的通电部,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将通电部与加热器电连接。

74、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主体壳体具备对通电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单元具备对加热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将控制部与传感器电连接。

75、发明效果

76、根据本公开,即使在向主体壳体装配单元时的单元的移动轨迹复杂的情况下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也容易卡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20.根据权利要求10~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连接器和单元连接器变得容易卡合。主体壳体(10)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面(G1)、向第一方向倾斜并延伸的第二引导面(G21)、槽(第一凹部(G3))、主体连接器(160)。定影器(80)具有在位于装配位置的情况下进入槽的第一基准部(120)、在定影器(80)位于装配位置的情况下与主体连接器(160)连接的单元连接器(170)。定影器(80)经过由第一引导面(G1)引导的第一工序、由第二引导面(G21)引导的第二工序和第一基准部进入槽而单元位于装配位置的第三工序而装配于主体壳体。在第一工序中,单元连接器(170)与主体连接器(160)卡合。在第二工序及第三工序中,伴随单元连接器(170)移动而主体连接器(160)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入山翔太,铃木泰弘,石塚大辅,大须贺未都,福江修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