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5天前  25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1、农业生产中,降雨径流、农田排水及渗漏流入易携带富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进入周围水体(如池塘、河流)造成水体污染,此种污染称为农田面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是造成淡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物具有污染物可溶解性、污染物可吸附性、部分污染物可挥发性和污染物产生的时空变异性的特点,如何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推动我国农业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

2、农田面源污染面广量大、污染主体多、污染源分散且隐蔽,污染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监测、难量化,治理难度较大。因此,为解决上述农田面源治理难点,提出净化系统,利用生态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式削减农田面源污染,减轻对周围环境水体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2、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包括与农田连通的预沉区和设置在所述预沉区下游的水质净化区,所述水质净化区均与所述预沉区连通,其下游还布设有植物净化区,所述植物净化区与所述水质净化区连通;所述水质净化区中布设顶部至少与水质净化区内水面齐平的净化坝,所述净化坝包括层累布设的多层格宾石笼,所述格宾石笼中都填充有脱氮除磷填料。

3、可选地,所述水质净化区的中还设置有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包括固定在池底的沉水风机,所述沉水风机上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上安装有多个曝气盘。

4、可选地,所述水质净化区中布设有填料绳,所述填料绳顶部连接在所述水质净化区池底的固定架上。

5、可选地,所述脱氮除磷填料粒径40~60mm,装填孔隙率35%~40%。

6、可选地,所述植物净化区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覆盖度为30%~70%。

7、可选地,所述净化坝至少有一端端部与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池壁固定连接。

8、可选地,所述预沉区底部设置有基底填料层。

9、可选地,所述填料绳填充率为50%~80%,其底部距离水质净化区池底0.2~0.3m。

10、可选地,所述填料绳的顶部还连接有浮球。

11、可选地,所述预沉区通过进水管道或进水沟渠与农田连通,所述植物净化区上连接有排水管或排水沟渠;所述预沉区、水质净化区和植物净化区之间通过过水管道或过水沟渠连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通过设置预沉区、水质净化区和植物净化区的多塘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进行处理,针对我国农业种植过程中,尤其是南方水田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农田退水等存在的面源污染问题,充分利用生态净化措施实现农田面源污染物的针对性去除,降低悬浮物和氮磷有机物等物质浓度,最终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水进入附近河道时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基本通过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并辅以净化坝等结构实现对污染水的生态化处理,在实现水污染减少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态性和美观度,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农田连通的预沉区和设置在所述预沉区下游的水质净化区,所述水质净化区均与所述预沉区连通,其下游还布设有植物净化区,所述植物净化区与所述水质净化区连通;所述水质净化区中布设顶部至少与水质净化区内水面齐平的净化坝,所述净化坝包括层累布设的多层格宾石笼,所述格宾石笼中都填充有脱氮除磷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区中还设置有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包括固定在池底的沉水风机,所述沉水风机上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上安装有多个曝气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区中布设有填料绳,所述填料绳顶部连接在所述水质净化区池底的固定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除磷填料粒径40~60mm,装填孔隙率35%~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净化区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覆盖度为3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坝至少有一端端部与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池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区底部设置有基底填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绳填充率为50%~80%,其底部距离水质净化区池底0.2~0.3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绳的顶部还连接有浮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区通过进水管道或进水沟渠与农田连通,所述植物净化区上连接有排水管或排水沟渠;所述预沉区、水质净化区和植物净化区之间通过过水管道或过水沟渠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了公开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包括与农田连通的预沉区和设置在所述预沉区的下游一个或多个水质净化区,所述水质净化区均与所述预沉区连通,其下游还布设有植物净化区,所述植物净化区与所述水质净化区连通;所述水质净化区中布设顶部至少与水质净化区内水面齐平的净化坝,所述净化坝包括层累布设的多层格宾石笼,所述格宾石笼中都填充有脱氮除磷填料。本技术公开的农田面源污染多塘净化系统化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及地表径流中携带的面源污染,充分利用生态净化措施实现农田面源污染物的针对性去除,降低悬浮物和氮磷有机物等营养因子浓度,最终降低进入附近河道水体的污染物浓度。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琳,杨晶涵,郭士林,谭宇杰,周彬杰,董辰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9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