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具体为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1、综合能源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异质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在满足系统内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要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一体化的能源系统。
2、现有技术中的电力综合能源储能设备的防护性能较低,在受到外力的撞击时储能设备会造成损坏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现有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通过缓冲杆、第一防护壳体、第二防护壳体可以在外壳受到外力撞击时降低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受到的冲击力,通过第一防护壳体和第二防护壳体,可以提高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的防护性能,防止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受到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相比较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实用性。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包括壳体;
6、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承载腔和第二承载腔,所述第一承载腔和第二承载腔内设置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防护壳体和第二防护壳体,所述第一防护壳体内安装有第一储存器,所述第二防护壳体内安装有第二储存器,所述壳体前部开设有第一添加口和第二添加口,所述第一添加口和第二添加口分别与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连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杆均匀分布在第一承载腔和第二承载腔的内壁上,且与第一承载腔和第二承载腔内壁进行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防护壳体和第二防护壳体外壁与缓冲杆进行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与第一防护壳体和第二防护壳体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口通过导线与第一储存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添加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储存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承载腔和第二承载腔前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第一添加口和第二添加口顶部转动连接有防护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缓冲杆、第一防护壳体、第二防护壳体可以在外壳受到外力撞击时降低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受到的冲击力,通过第一防护壳体和第二防护壳体,可以提高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的防护性能,防止第一储存器和第二储存器受到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相比较现有技术大大增加了实用性。
1.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130)均匀分布在第一承载腔(110)和第二承载腔(120)的内壁上,且与第一承载腔(110)和第二承载腔(120)内壁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体(140)和第二防护壳体(150)外壁与缓冲杆(130)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存器(160)和第二储存器(170)与第一防护壳体(140)和第二防护壳体(15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添加口(180)通过导线与第一储存器(16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添加口(190)通过管道与第二储存器(17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综合能源用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腔(110)和第二承载腔(120)前部安装有密封板(200),所述第一添加口(180)和第二添加口(190)顶部转动连接有防护板(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