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通常利用按压操作而伴随咔哒感进行动作的按压开关,更具体而言,涉及如下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当施加了第一按压操作时,伴随第一咔哒感而从自然状态转移至第一导通状态,并且,当施加了第二按压操作时,伴随第二咔哒感而从第一导通状态转移至第二导通状态。
背景技术:
1、以往,利用仅通过按压操作就能够执行多个动作的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例如,在使用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作为相机快门按钮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按压开关的第一按压动作(半按压动作),与第一咔哒感一起执行相机的聚焦动作(第一导通状态)。并且,在持续进行第一按压动作的状态下,若对按压开关施加第二按压操作(全按压动作),则与第二咔哒感一起执行相机快门动作(摄影动作)(第二导通状态)。
2、专利文献1公开了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500。图1是按压开关5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按压开关50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按压开关500具备:将中央固定接点501a、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以及第二外侧固定接点501c以相互绝缘的状态收纳于内部的外壳503;配置在外壳503内的圆顶状的第一可动接点504;与第一可动接点504分离地配置在外壳503内的第二可动接点505;粘贴在外壳503的上表面且对外壳503的内部空间进行密闭的防尘带506;以及从上方安装于外壳503的罩507。另外,中央固定接点501a的端子部502a、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的端子部502b以及第二外侧固定接点501c的端子部502c从外壳503向外部露出,与未图示的设备连接。
3、在图2所示的未向按压开关500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中央固定接点501a、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以及第二外侧固定接点501c以相互绝缘的状态由外壳503保持。另外,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可动接点504与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接触,但不与中央固定接点501a接触。另一方面,第二可动接点505与第二外侧固定接点501c接触。
4、在自然状态下,若对一部分从罩507向上方突出的防尘带506施加按压操作,则第二可动接点505朝向下方弹性变形,与第一可动接点504接触。此时,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与第二外侧固定接点501c经由第一可动接点504以及第二可动接点505而导通(第一导通状态)。设备通过检测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与第二外侧固定接点501c之间的导通,来识别对按压开关500执行第一按压操作(半按压操作)的情况,执行预定的动作(例如,对焦动作)。
5、在维持第一导通状态的状态下,若对防尘带506进一步施加按压操作,则经由第二可动接点505对第一可动接点504施加外力,第一可动接点504向下方弹性变形,与中央固定接点501a接触。此时,中央固定接点501a与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经由第一可动接点504而导通(第二导通状态)。设备通过检测中央固定接点501a与第一外侧固定接点501b之间的导通,来识别对按压开关500执行第二按压操作(全按压操作)的情况,执行预定的动作(例如,快门动作)。
6、另外,第一可动接点504以及第二可动接点505分别是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向上侧凸出的圆顶形状的金属部件。因此,若对第一可动接点504或者第二可动接点505从上方施加预定的动作力以上的按压力,则第一可动接点504或者第二可动接点505急剧地向下方弹性变形。这种急剧的弹性变形能够对相对于按压开关500施加按压操作的用户提供咔哒感。通过按压开关500从自然状态向第一导通状态转移时产生的第二可动接点505的弹性变形,来向用户提供第一咔哒感。并且,通过按压开关500从第一导通状态向第二导通状态转移时产生的第一可动接点504的弹性变形,向用户提供第二咔哒感。用户能够通过第一咔哒感认识到第一按压操作(半按压操作)完成,通过第二咔哒感认识到第二按压操作(全按压操作)完成。
7、如上所述,第一可动接点504以及第二可动接点505分别是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向上侧凸出的圆顶形状的金属部件,能够对用户提供咔哒感。然而,具有第一可动接点504以及第二可动接点505那样的圆顶形状的金属部件向下方的可弹性变形量非常小。另外,从自然状态至第一导通状态的行程长度、以及从第一导通状态至第二导通状态的行程长度主要通过位于比第一可动接点504靠上侧的第二可动接点505向下方的可弹性变形量来限制。这是因为,在按压开关500从自然状态转移至第二导通状态的期间,若第二可动接点505向下方的弹性变形量超过第二可动接点505向下方的可弹性变形量,则导致第二可动接点505破损。
8、尤其是,若从第一导通状态至第二导通状态的行程长度较小,则对于用户来说难以区别并执行第一按压操作(半按压操作)和第二按压操作(全按压操作)。例如,用户原想执行第一按压操作(半按压操作)但却执行了第二按压操作(全按压操作)的状况频发。这种事态导致使用按压开关500的设备的用户操作性下降。
9、另外,若从自然状态至第一导通状态的行程长度较小,则按压开关500在不希望的时机成为导通状态,从而有引起误动作的风险。例如,在将使用按压开关500的电子设备放入衣兜时、因该电子设备与某个物体接触时的微小的按压力而按压开关500动作,有可能引起按压开关500的误动作。这样,在用户不希望的时机,由于按压开关500动作,从而存在按压开关500的可靠性下降之类的问题。
10、由于这些原因,存在能够对用户提供第一咔哒感以及第二咔哒感,并且对行程长度较长的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的非常强烈的需求。
11、现有技术文献
12、专利文献
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47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用户提供第一咔哒感以及第二咔哒感,并且行程长度较长的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
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防止对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施加了振动、冲击等的情况下的噪音的产生。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用于使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从自然状态向第一导通状态转移的行程长度、以及用于使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从第一导通状态向第二导通状态转移的行程长度稳定,从而使两级动作的按压开关的动作稳定。
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5、这种目的通过由以下的(1)规定的本发明来实现。
6、(1)一种按压开关,是能够根据施加的按压力来取得第一导通状态或者第二导通状态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7、外壳,其具备由底板以及从上述底板向上方延伸的壁部规定的收纳部;
8、多个固定接点,其相互分离地设置在上述收纳部内,能够利用导通状态的组合来提供上述第一导通状态和上述第二导通状态;
9、圆顶状的可动接点,其设置在上述收纳部内;
10、弹性接触件,其以位于比上述可动接点靠上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收纳部内;以及
11、盖体,其以从上侧覆盖上述弹性接触件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收纳部内,
12、上述盖体由弹性材料形成,
13、上述按压开关从未对上述按压开关施加上述按压力的自然状态向上述第一导通状态转移时的上述盖体的弹性变形量比上述按压开关从上述第一导通状态向上述第二导通状态转移时的上述可动接点的弹性变形量大。
14、发明的效果
15、在本发明的按压开关中,与圆顶状的可动接点比较,具有更大的可弹性变形量的弹性接触件用于提供第一导通状态,并且,通过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盖体的弹性变形,提供按压开关从自然状态向第一导通状态转移时的第一咔哒感。并且,通过圆顶状的可动接点的弹性变形,提供按压开关从第一导通状态向第二导通状态转移时的第二咔哒感。因此,能够对用户提供第一咔哒感和第二咔哒感,并且使从自然状态至第一导通状态的行程长度、以及从第一导通状态至第二导通状态之间的行程长度足够长。尤其是,从第一导通状态至第二导通状态之间的行程长度较长,且动作力重,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区别并执行第一按压操作(半按压操作)和第二按压操作(全按压操作)。
16、另外,在本发明的按压开关中,按压开关从自然状态向第一导通状态转移时的盖体的弹性变形量比按压开关从第一导通状态向第二导通状态转移时的可动接点的弹性变形量大。因此,能够使从自然状态至第一导通状态的行程长度变长,能够防止用户在不希望的时机,按压开关1从自然状态向第一导通状态转移。
1.一种按压开关,是能够根据施加的按压力来取得第一导通状态或者第二导通状态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