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通过电磁铁驱动实现主电路的通断,对于一些交流高压控制的场合,对其触头的接触效果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继电器在接触时,动触头需要通过衔铁翘板控制摆动,从而与静触头接触,一般动触头及静触头均为圆盘状,两者在微观角度上看往往为点接触,难以形成面接触,故在高压大电流场合下,两者接触部位容易发热,也容易在结合和断开时引弧导致触头烧蚀,虽然目前针对电弧的处理,可采用强磁灭弧的方式进行灭弧,但是针对触头的使用寿命及适配性上,还无较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稳定,承载电流大,散热效果好的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
2、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扣有壳体,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一对接线桩及一对控制引脚,所述底座还设有罩于壳体内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的线圈与控制引脚连接,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一对分别与两接线桩电连接的静触头;所述电磁铁组件设有通过其吸引实现摆动的衔铁翘板,所述衔铁翘板摆动端设有补偿弹片,所述补偿弹片的摆动端设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设有两个用于与两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的动触头;所述静触头面向动触头的一面为弧形凹面,所述动触头面向静触头的一面为弧形凸面,所述弧形凹面的中心轴线与弧形凸面的中心轴线均与衔铁翘板的摆动轴线平行。
3、上述结构中,动触头在摆动时,其运动路径基于衔铁翘板呈画弧运动,其与静触头的接触角度随着衔铁翘板会呈现一个动态的运动状态,利用弧形凸面与静触头的弧形凹面接触,两者可相互适配并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达到线接触或者面接触效果,以此增加有效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继电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时易发生点接触的问题,在继电器同体积状态下有效提升其电流及电压承载能力,以此提高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凸面的圆弧半径小于或等于或大于弧形凹面的圆弧半径。
5、上述结构中,弧形凸面的圆弧半径优选为略小于弧形凹面的圆弧半径,使两者在接触时呈现近乎面接触的相切状态。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接线桩与每个静触头之间通过五金件相连;所述接线桩与五金件相互铆接后与底座一体注塑实现固定。
7、上述结构中,五金件用于固定接线桩与静触头,同时五金件与底座一体注塑固定可有效保证相对位置精度。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五金件包括与底座平行并与接线桩相连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设有向上延伸到达底座上方的垂直部,所述静触头与垂直部铆接,两静触头轴线彼此平行的同时与底座平行。
9、上述结构中,五金件优选紫铜材质,其水平部与底座平行,垂直部则位于壳体内,可有效将静触头上的热量转移至水平部,并经整个底座散失,从而保证散热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位于线圈骨架内的铁芯,所述线圈绕于线圈骨架外,所述线圈骨架通过支架固定于底座上,所述铁芯轴线与静触头轴线平行;所述衔铁翘板远离导电板的一端与支架上侧相抵作为摆动支点,所述衔铁翘板远离导电板的一端还设有在线圈断电后拉动衔铁翘板设有导电板的一端摆动从而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的断路弹簧。
11、上述结构中,线圈通电前,铁芯无磁场,此时衔铁翘板在断路弹簧的牵引下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呈现分离状态;在对控制引脚供电后,线圈通电,铁芯产生磁场并吸附衔铁翘板,此时衔铁翘板设有导电板的一端摆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致使两接线桩导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设有缓冲金属片,所述缓冲金属片位于导电板背向静触头的一侧,所述线圈断电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所述动触头背向静触头的一端或导电板与缓冲金属片相抵。
13、上述结构中,底座为注塑材质,容易受到动触头或导电板的往复撞击而磨损,或者在动触头工作升温后融化底座,设置缓冲金属片可对底座进行有效隔离;在动触头复位时,一般是其背面与导电板铆接的铆头与缓冲金属片呈点接触,以降低热量传递。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板远离补偿弹片的一端设有开设于两动触头之间的补偿缝。
15、上述结构中,两动触头、静触头之间的生产及装配时由于存在一定的误差,补偿缝可在两动触头与两静触头相抵接触时,使两动触头之间的导电板能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通过自适应变形来弥补误差,以提升接触效果。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板朝向补偿弹片的一端往远离补偿弹片表面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摆动夹缝。
17、上述结构中,摆动夹缝能使补偿弹片具有更大的弹性变形空间,以保证对动触头能施加足够的接触弹力;其部分因素是考虑到补偿缝开设后,两动触头之间的导电板导电截面被削减,故将导电板朝向补偿弹片的一端往远离补偿弹片表面方向折弯并延伸,来保证足够的导电截面,但是该延伸部位如与导电板处于同一平面,将会在补偿弹片弯曲时与衔铁翘板相抵影响补偿弹片的弯曲,因此需要设置摆动夹缝为补偿弹片提供弹性变形的空间。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下表面内设有向下延伸的绝缘隔板,两接线桩之间及两控制引脚之间通过绝缘隔板隔开。
19、上述结构中,绝缘隔板可提高绝缘性。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动触头彼此远离的一侧设有固定于底座上的磁铁,所述磁铁对应于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面投影方向上。
21、上述结构中,磁铁为钕铁硼磁铁,进而建立磁场,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向左右运动,使电弧拉长,最终达到灭弧的目的。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动触头在摆动时,其运动路径基于衔铁翘板呈画弧运动,其与静触头的接触角度随着衔铁翘板会呈现一个动态的运动状态,利用弧形凸面与静触头的弧形凹面接触,两者可相互适配并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达到线接触或者面接触效果,以此增加有效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继电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时易发生点接触的问题,在继电器同体积状态下有效提升其电流及电压承载能力,以此提高使用寿命。
1.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扣有壳体,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一对接线桩及一对控制引脚,所述底座还设有罩于壳体内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的线圈与控制引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一对分别与两接线桩电连接的静触头;所述电磁铁组件设有通过其吸引实现摆动的衔铁翘板,所述衔铁翘板摆动端设有补偿弹片,所述补偿弹片的摆动端设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设有两个用于与两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的动触头;所述静触头面向动触头的一面为弧形凹面,所述动触头面向静触头的一面为弧形凸面,所述弧形凹面的中心轴线与弧形凸面的中心轴线均与衔铁翘板的摆动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面的圆弧半径小于或等于或大于弧形凹面的圆弧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接线桩与每个静触头之间通过五金件相连;所述接线桩与五金件相互铆接后与底座一体注塑实现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金件包括与底座平行并与接线桩相连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设有向上延伸到达底座上方的垂直部,所述静触头与垂直部铆接,两静触头轴线彼此平行的同时与底座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位于线圈骨架内的铁芯,所述线圈绕于线圈骨架外,所述线圈骨架通过支架固定于底座上,所述铁芯轴线与静触头轴线平行;所述衔铁翘板远离导电板的一端与支架上侧相抵作为摆动支点,所述衔铁翘板远离导电板的一端还设有在线圈断电后拉动衔铁翘板设有导电板的一端摆动从而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的断路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缓冲金属片,所述缓冲金属片位于导电板背向静触头的一侧,所述线圈断电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所述动触头背向静触头的一端或导电板与缓冲金属片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远离补偿弹片的一端设有开设于两动触头之间的补偿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朝向补偿弹片的一端往远离补偿弹片表面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摆动夹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表面内设有向下延伸的绝缘隔板,两接线桩之间及两控制引脚之间通过绝缘隔板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两动触头彼此远离的一侧设有固定于底座上的磁铁,所述磁铁对应于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面投影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