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角度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月前  29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具体是一种为圆柱形工件表面进行抛光的装置。


背景技术:

1、压粒机的压辊等圆柱形工件的表面通常有通过钻、铣等方式加工出来的机加工特征。加工后,这些特征的边缘处存在毛刺、尖角,影响工件的正常使用。

2、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通过人工打磨抛光的方式去除这些毛刺和尖角,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尤其当机加工特征数量较多、分布密集时。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抛光设备进行处理:一种方式是人工手持工件靠向高速转动的抛光刷,同时不断的变换和位置,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工件体积大、重量沉,操作难度很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方式是将工件安装在常规磨床上进行抛光,但磨床工作时抛光工具的回转轴线和工件的轴线始终是平行的,无法对工件表面的特征进行全角度的打磨。例如压辊的表面有密布的凹槽特征,打磨时不仅要覆盖整个圆柱表面,还要对每个凹槽的四周边缘处进行处理,传统的磨床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目的是:解决圆柱形工件表面加工特征打磨效率低下、无法完成全角度打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全角度抛光装置,用于对圆柱形工件表面的加工特征进行抛光处理,全角度抛光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4、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自转机构,用于带动圆柱形工件绕自身轴线转动;

5、所述第二部包括公转机构、第二自转机构和圆柱状的抛光刷;所述第二自转机构用于夹持抛光刷并驱动抛光刷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公转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自转机构绕公转轴线转动;

6、所述圆柱形工件的轴线与公转轴线相垂直,抛光刷的轴线与公转轴线始终垂直;

7、全角度抛光装置还包括进给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部或第二部相对于底座沿圆柱形工件的轴线方向平移。

8、作为所述全角度抛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距离调整机构,所述距离调整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部或第二部相对于底座沿公转轴线方向平移。

9、作为所述全角度抛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安装在进给机构的第一平移工作台上,所述进给机构安装在距离调整机构的第二平移工作台上,所述距离调整机构安装在底座上。

10、作为所述全角度抛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形工件的轴线与公转轴线垂直相交,抛光刷的轴线与公转轴线始终垂直相交。

11、作为所述全角度抛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部还上还设有包裹在抛光刷外侧的护罩,所述护罩上开设有与圆柱形工件位置相对应的开口。

12、作为所述全角度抛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朝向第二部的一侧设有两个伸出的连接部;一个连接部上安装有作为第一自转机构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方式连接与圆柱形工件配合的夹持机构;另一连接部上安装有夹紧气缸,夹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与所述夹持机构相对设置的顶尖。

13、作为所述全角度抛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安装有作为公转机构的第二电机;

14、所述第二自转机构包括u形的回转架和安装在回转架上的第三电机;所述回转架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抛光刷的两端与回转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抛光刷传动连接;

15、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方式与所述回转架相连接,驱动回转架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

16、作为所述全角度抛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回转架与第二本体转动连接处设有电刷机构,所述第三电机上的控制端子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刷机构的电刷条相连接,电刷机构的电刷座通过导线与控制第三电机的控制装置相连接。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抛光刷的自转与公转,实现了对工件当前操作区域的全角度抛光;进一步借助进给动作和工件的自转,可以实现对圆柱形工件全表面、全角度抛光操作,提高了效率,并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角度抛光装置,用于对圆柱形工件(6)表面的加工特征进行抛光处理,其特征在于:全角度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底座(1)上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距离调整机构(2),所述距离调整机构(2)用于驱动第一部或第二部相对于底座(1)沿公转轴线方向平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安装在进给机构(4)的第一平移工作台(5)上,所述进给机构(4)安装在距离调整机构(2)的第二平移工作台(3)上,所述距离调整机构(2)安装在底座(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工件(6)的轴线与公转轴线垂直相交,抛光刷(13)的轴线与公转轴线始终垂直相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还上还设有包裹在抛光刷(13)外侧的护罩(7),所述护罩(7)上开设有与圆柱形工件(6)位置相对应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朝向第二部的一侧设有两个伸出的连接部;一个连接部上安装有作为第一自转机构的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方式连接与圆柱形工件(6)配合的夹持机构;另一连接部上安装有夹紧气缸(15),夹紧气缸(15)的活塞杆连接有与所述夹持机构相对设置的顶尖。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本体(11),所述第二本体(11)上安装有作为公转机构的第二电机(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角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架(9)与第二本体(11)转动连接处设有电刷机构(10),所述第三电机(8)上的控制端子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刷机构(10)的电刷条相连接,电刷机构(10)的电刷座通过导线与控制第三电机(8)的控制装置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角度抛光装置,用于对圆柱形工件表面的加工特征进行抛光处理,全角度抛光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包括第一自转机构,用于带动圆柱形工件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二部包括公转机构、第二自转机构和圆柱状的抛光刷;第二自转机构用于夹持抛光刷并驱动抛光刷绕自身轴线转动,公转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自转机构绕公转轴线转动;圆柱形工件的轴线与公转轴线相垂直,抛光刷的轴线与公转轴线始终垂直。本技术实现了对工件全表面、全角度抛光,提高了效率,并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正,刘青春,王继大,周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正海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4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