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液冷板,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液冷板作为电池模组的组成部件,对电芯的换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一些在电芯侧面设置液冷板的方案中,需要考虑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所产生的膨胀力。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电芯与液冷板之间设置缓冲垫,通过缓冲垫来吸收电芯在充放电时所产生的膨胀力,然而,通过设置缓冲垫会阻隔液冷板与电芯之间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不设置缓冲垫还能够吸收电芯所产生的膨胀力的液冷板、用于控制液冷板的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能够减少设置缓冲垫的成本,同时在不设置缓冲垫的情况下,还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板,包括:相对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通过多个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
4、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液冷板包括相对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个侧板之间通过多个倾斜的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连接,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一方面,能够对液冷板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倾斜设置,而非水平设置,因此,当电芯对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产生膨胀力时,第一连接筋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连接位置易产生形变,使液冷板在厚度方向上便于压缩,从而可以吸收电芯所产生的膨胀力,无需通过设置缓冲垫来吸收膨胀力,降低生产成本,且液冷板直接与电芯贴合,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倾斜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倾斜方向相反。
6、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的倾斜方向相同,从而可以使液冷板容易产生形变,便于吸收电芯的膨胀力;当然,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也可以倾斜方向相反,这样,液冷板在容易产生形变的同时,还能够具备相应的结构强度。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形成的锐角被配置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20°~40°;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形成的锐角被配置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相等。
8、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将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形成的锐角被配置为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取值范围在20°~40°,可以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液冷板的厚度方向上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弹性形变能力。若第一夹角角度太小的话,第一连接筋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不容易成型;若第一夹角的角度太大的话,使第一连接筋接近水平状态,这样,液冷板就不容易产生形变,无法吸收电芯所产生的膨胀力。同理,第二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形成的锐角被配置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相等,能够与第一夹角产生同样的效果。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均包括多个倾斜段,同一个连接筋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倾斜段之间通过水平段连接。
10、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均包括多个倾斜段,同一个连接筋上的相邻的两个倾斜段之间通过水平段连接,水平段能够起到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间隔的作用,避免液冷板在被挤压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完全接触,造成挤压变形过渡,无法使换热介质流动;而倾斜段则是为了使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整体为倾斜状态,便于液冷板被压缩,容易吸收膨胀力。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的位置设有圆弧倒角。
12、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的位置设有圆弧倒角,从而能够避免出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形变过程中应力集中,开裂等问题,提高液冷板的质量。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冷板还包括在高度方向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位置的切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形成的夹角被配置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30°。
14、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液冷板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连接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位置的切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形成的夹角被配置为第三夹角,第三夹角小于30°,这样使连接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位置趋近于竖直结构,方便连接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位置产生形变;由于连接板也存在支撑力,若第三夹角的角度过大,使连接板趋近于水平状态,这样便不容易压缩液冷板。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圆弧的曲率范围在1.5~1.8。
16、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连接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位置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可以避免在连接的位置应力集中导致液冷板开裂,同时,圆弧的曲率范围在1.5~1.8之间,可以满足连接板与电芯的接触面积。若圆弧的曲率过大,说明圆弧的弯曲弧度很大,则连接板与电芯的接触面积就会较少,不利于换热;若圆弧的曲率过小,不利于成型。
1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包括凸出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的曲率范围为5~10。
18、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连接板包括凸出的圆弧段,圆弧段的曲率范围为5~10,使连接板的局部为圆弧状态,容易使连接板产生形变,另外,通过对圆弧段的曲率的限制,避免连接板的局部呈趋近于水平段的结构,不容易产生形变。
1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板组件,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板;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液冷板的端部连接,并与所述液冷板内的腔室连通,所述连接件包括凸出于所述液冷板的端部可供连接管连接的连接部。
20、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液冷板的两端设置两个连接件,对液冷板起到封堵的作用,同时,连接件与液冷板内的腔室连通,其连接件包括凸出于液冷板的连接部,通过凸出的连接部,方便连接管将相邻的两个液冷板连通,从而实现换热介质在多个液冷板中的换热循环。
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冷板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部连通。
22、在上述方案的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能够与相邻的两个连接部连通,从而使换热介质能够在多个液冷板中进行流动换热。
2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三方面提供的液冷板组件。
24、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安装有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模组。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倾斜方向相同,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形成的锐角被配置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20°~4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均包括多个倾斜段,同一个连接筋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倾斜段之间通过水平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的位置设有圆弧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在高度方向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位置的切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形成的夹角被配置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位置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圆弧的曲率范围在1.5~1.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凸出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的曲率范围为5~10。
9.一种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部连通。
1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冷板组件。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装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