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月前  19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管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预应力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工程结构,用于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预应力管桩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刚度,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管桩可以起到支撑和传递荷载的作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预应力管桩通过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减少沉降现象,并且使用预应力管桩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材料和预应力处理等手段来加固土体,并增加其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单根预应力管桩可能无法达到设计规定的深度,所以需要将预应力管桩进行逐根连接,以满足设计需求,在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管桩的连接通常是使用法兰连接,但是预应力管桩体积较大,在进行法兰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扶持与固定,以确保两根预应力管桩能够稳固连接,导致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人力成本较高,同时也导致了预应力管桩的连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预应力管桩的连接通常是使用法兰连接,但是预应力管桩体积较大,在进行法兰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扶持与固定,以确保两根预应力管桩能够稳固连接,导致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人力成本较高,同时也导致了预应力管桩的连接效率较低。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桩,所述第一管桩外壁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的顶面上设置有垫环,所述第一管桩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管桩,所述第二管桩外壁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与垫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桩的顶部设置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辅助结构。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垫环为非封闭式垫环,同时垫环的材质设置为橡胶,可以在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对接完成后套在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之后使用固定螺栓将其固定在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使管桩在承受荷载发生一定的变形时,缓解不均匀变形,使各个管桩之间的变形更加均衡,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辅助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预留槽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预留槽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壁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卡槽。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柱的外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块,所述环形板之间靠近连接块的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在转动柱的外壁上,位于下方位置的所述环形板的外壁上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移动块。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柱进行转动时会带动环形板转动,从而使环形板带动移动块共同移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连接柱外壁靠近挡块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卡钩。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块移动至挡块的位置时,挡块会在移动块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挡块所连接的连接柱一同转动,当连接柱转动时,会带动卡钩转动。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管桩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面上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定位槽,所述预留槽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在定位槽内。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进行对接时,可以将定位槽对准导向柱,方便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的对接,并使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的连接质量得到提高。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靠近卡槽的位置设置有预留孔,所述套管内壁靠近卡钩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使用杆状工具穿过预留孔,使杆状工具能够进入卡槽,之后可以使转动柱转动,使卡钩能够进入固定架中,使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能够被初步固定,无法进行转动与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进行固定,同时也无需多名工作人员对管桩进行扶持固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人力成本得到降低,同时也使预应力管桩的连接效率得到提高。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辅助结构,当转动柱进行转动时会带动环形板转动,从而使环形板带动移动块共同移动,当移动块移动至挡块的位置时,挡块会在移动块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挡块所连接的连接柱一同转动,当连接柱转动时,会带动卡钩转动,使卡钩能够进入固定架中,使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能够被初步固定,无法进行转动与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进行固定,同时也无需多名工作人员对管桩进行扶持固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人力成本得到降低,同时也使预应力管桩的连接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桩(1)外壁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3),所述第一法兰(3)的顶面上设置有垫环(4),所述第一管桩(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管桩(2),所述第二管桩(2)外壁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5),所述第二法兰(5)与垫环(4)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桩(1)的顶部设置有预留槽(7),所述预留槽(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辅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辅助结构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固定连接在预留槽(7)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预留槽(7)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0),所述转动柱(10)的外壁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卡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10)的外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环形板(12),所述环形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块(13),所述环形板(12)之间靠近连接块(13)的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转动连接在转动柱(10)的外壁上,位于下方位置的所述环形板(12)的外壁上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移动块(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4)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挡块(15),所述连接柱(14)外壁靠近挡块(15)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卡钩(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桩(2)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套管(18),所述套管(18)的底面上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定位槽(19),所述预留槽(7)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向柱(8),所述导向柱(8)设置在定位槽(19)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8)靠近卡槽(11)的位置设置有预留孔(21),所述套管(18)内壁靠近卡钩(16)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属于预应力管桩技术领域,该用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桩,所述第一管桩外壁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的顶面上设置有垫环。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辅助结构,当转动柱进行转动时会带动环形板转动,从而使环形板带动移动块共同移动,当移动块移动至挡块的位置时,挡块会在移动块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卡钩能够进入固定架中,使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能被初步固定,无法进行转动与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进行固定,同时也无需多名工作人员对管桩进行扶持固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人力成本得到降低,同时也使预应力管桩的连接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钱龙,黄斌斌,赵超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6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