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动端子、继电器模块和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6小时前  3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动端子,包括该继电器动端子的继电器模块以及包括该继电器模块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目前新能源、电力及汽车应用的发展,对使用的继电器要求具有更高的电流承载能力的同时要求更小的体积及更低的温升。

2、目前常见的同类型继电器,可动弹片引出端子通常采用如下设计方式:

3、1)引出端子与动端子弹片设计成一体,通过折弯成双层提高端子横截面积。但是由于动端子弹片厚度设计受线圈吸力制约,所以与电路板连接的引出端子的横截面积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产品对导电、导热方面的要求,从而影响到继电器整体的电流承载能力。

4、2)引出端子与轭铁设计成一体,但是轭铁的导电率,热传导率相对较低,承载大电流时存在温升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动端子。所述继电器动端子包括:端子弹片和引出端子。端子弹片适于在继电器的线圈的吸力的作用下从与继电器的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移动到与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引出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被固定至所述端子弹片;和端子引脚,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所述引出端子的有效载流面积大于所述端子弹片的有效载流面积,以提高所述继电器的载流能力。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引出端子的制造材料的导电性能高于所述端子弹片的制造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或所述引出端子的制造材料的导热性能高于所述端子弹片的制造材料的导热性能。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主体被铆接和/或焊接到所述端子弹片上。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主体呈l型并包括:水平梁,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具有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和竖直梁,与所述水平梁的第一端相连并沿竖直方向朝上延伸,所述竖直梁被固定到所述端子弹片上,所述端子引脚与所述水平梁相连。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引脚连接到所述水平梁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位并沿所述竖直方向朝下延伸,以适于插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插孔中。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水平梁、所述竖直梁和所述端子引脚的横截面呈矩形,并且所述水平梁和所述竖直梁的横截面积不小于所述端子引脚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水平梁和所述竖直梁的有效载流面积不小于所述端子引脚的有效载流面积。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弹片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到继电器的轭铁上;和弹臂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所述弹臂部适于在所述断开位置和所述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为单层板状部或多层板状部,并且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和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适于被叠置和固定到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的表面上;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的一侧适于被拼接到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的一侧上。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引出端子和所述端子弹片被固定到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上时,所述引出端子的水平梁面对所述第一板部的端面,所述端子弹片的弹臂部从所述引出端子的水平梁和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之间的间隙穿过。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的一侧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的一侧上的对配凹部接合;和/或在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的一侧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用于与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的一侧上的对配凸起接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上形成有第一铆接柱,在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上形成有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一铆接柱被铆接到所述第一铆接孔中,以将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铆接到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具有被焊接到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上的焊接部,以将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焊接到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上。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上形成有第二铆接孔,所述第二铆接孔用于与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上的第二铆接柱铆接在一起,以将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铆接到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上。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弹片还包括:条状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并沿所述竖直方向朝下延伸,所述端子弹片的条状部的下端部被焊接到所述水平梁的第二端上。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轭铁;和继电器动端子,其端子弹片被固定到所述轭铁。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轭铁呈l型并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被固定到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所述轭铁的第二板部用于连接到继电器的磁芯。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上形成有第二铆接柱,所述第二铆接柱被铆接到所述端子弹片的固定部上的第二铆接孔中。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的一侧上形成有对配凹部,所述对配凹部与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的一侧上的凸起接合;和/或在所述轭铁的第一板部的一侧上形成有对配凸起,所述对配凸起与所述引出端子的竖直梁的一侧上的凹部接合。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壳体;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中;静端子,固定到所述壳体;和继电器模块。所述轭铁与所述磁芯相连,所述端子弹片适于在所述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的作用下从与所述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移动到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2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单独的引出端子,该引出端子被固定到端子弹片且其有效载流面积大于端子弹片,从而能够在不增加线圈功耗及继电器尺寸的基础上,提高继电器的电流承载能力,并能够保证继电器在工作过程中维持较低的温升水平。

2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引出端子使用高导电率、高热传导率的材料,并且引出端子可采用与端子弹片铆接加焊接的固定方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继电器产品的电流承载能力和能够进一步降低继电器产品工作时的温升。

24、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动端子,其特征在于:

16.一种继电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继电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继电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继电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20.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继电器动端子、继电器模块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动端子包括:端子弹片和引出端子。端子弹片适于在继电器的线圈的吸力的作用下从与继电器的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移动到与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引出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被固定至所述端子弹片;和端子引脚,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所述引出端子的有效载流面积大于所述端子弹片的有效载流面积,以提高所述继电器的载流能力。在本技术中,提供了单独的引出端子,该引出端子被固定到端子弹片且其有效载流面积大于端子弹片,从而能够在不增加线圈功耗及继电器尺寸的基础上,提高继电器的电流承载能力,并能够保证继电器在工作过程中维持较低的温升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杰,张晓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6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