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一般是由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组成的三合一电驱系统,随着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高性能和高功率密度的要求提出,三合一电驱系统中的电机冷却方式从水冷逐渐向冷却效果更好的油冷发展,在此情况下,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水道不再与电机的水道连成一体,电机控制器的出水口无法直插入电机内部,而是与减速器上的热交换器水嘴相连。现有的控制器的出水口位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控制器出水口设置在电机控制器的前端(远离减速器的一端),而减速器的热交换器的进水嘴一般靠近电机控制器的侧部设置,因此出水口距离减速器的热交换器远,导致水管较长,且需要在减速器上增加水管卡点,结构复杂;另一种是将电机控制器的出水口设置在电机控制器的底面且靠近电机,由此会占用电机控制器底部较大的空间,减小了空间利用率;因此,缩短电控冷却水道出水口与减速器的热交换器的进水嘴的距离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水管用量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使水管走向更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电机控制器通过在箱体上设置多段冷却水道来改变冷却水道的出水口位置,不仅可以实现电机控制器内部元器件的散热而且使得冷却水道的出水口靠近减速器的热交换器的进水嘴,以缩短电机控制器冷却水道的出水口与减速器的热交换器之间的距离,使得水管走向更加美观。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冷却水道、水道进水口和水道出水口,所述水道进水口通过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水道出水口连通;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远离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一侧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进水嘴;所述水道出水口的开口设在所述箱体的邻近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外侧面上,所述水道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进水嘴连通。
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驱动系统中,通过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水道可使得水道出水口靠近热交换器,在实现电机控制器冷却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水道出水口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距离,以减少水管用量降低成本。
5、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驱动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道包括第一水冷通道和第二水冷通道,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用于水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道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冷通道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用于水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道出水口连通。由此,可以满足对电机控制器内部的多个元器件的散热需求,以提高散热效率。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口位置。由此,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具有一定的势能,更便于第一水冷通道的冷却水定向流入第二水冷通道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开口位置设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横截面的夹角大于0o且小于180o。设置倾斜的导流面可以减小水道流阻,更便于第一水冷通道的冷却水流入第二水冷通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上设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可拆卸地联接至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并封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一凹槽限定所述第一腔体。由此,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水道可以实现对功率模块的冷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底面上设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水道盖板,所述水道盖板与所述第二突起部联接并封闭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水道盖板和所述第二凹槽限定所述第二腔体。设置可分离式的水道盖板不仅可以实现对电机控制器内部其它元器件的散热,也便于加工,简化箱体的加工工艺。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内的冷却水的流向与所述第二水冷通道内的冷却水的流向的夹角大于0o且小于180o。由此,不仅可以改变冷却水道的出水口位置,缩短水道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嘴之间的距离,减少水管用量,还可以增加冷却水道的散热面积,提高电机控制器的散热效率。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之间设有密封件。由此,可以保证第一水冷通道的密封性,防止冷却水流出损坏电机控制器内部的元器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道盖板通过摩擦焊的形式与所述第二突起部固定联接。由此,不仅可以提高水道盖板与第二突起部的固定强度,还可以保证第二水冷通道的密封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道包括多段水冷通道,所述多段水冷通道相互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对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道进水口通过所述多段水冷通道与所述水道出水口连通。由此,可以增加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水道的面积,提高对电机控制器内部元器件的散热效率。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控制器箱体上的冷却水道不仅可以实现对电机控制器内部元器件的散热需求,也可以缩短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水道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嘴之间的距离,节省水管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使得水管的走向更加美观。
1.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包括第一水冷通道和第二水冷通道,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用于水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道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冷通道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用于水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道出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开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开口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开口位置设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横截面的夹角大于0o且小于180o。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上设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可拆卸地联接至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并封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一凹槽限定所述第一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外底面上设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水道盖板,所述水道盖板与所述第二突起部联接并封闭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水道盖板和所述第二凹槽限定所述第二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内的冷却水的流向与所述第二水冷通道内的冷却水的流向的夹角大于0o且小于180o。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之间设有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盖板通过摩擦焊的形式与所述第二突起部固定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包括多段水冷通道,所述多段水冷通道相互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对应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道进水口通过所述多段水冷通道与所述水道出水口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