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装配建筑,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
背景技术:
1、pk3型板全称为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以下简称叠合板,近年来,装配式体系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而得到快速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结构体系之一,其发展尤为迅速。
2、但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相关配套技术仍沿用于传统建筑,叠合板、叠合梁等水平构件安装时仍需要设置大量临时支撑,叠合板在安装于叠合梁上时,如果采用密拼连接,那么相邻楼板之间的间距需要进行控制,在吊装时,由于楼板的晃动以及叠合梁之间的间距与楼板的长度相近,因此需要不断的通过多次起吊和放下的操作进行微调才能使楼板安装至指定位置,这就导致间距调整困难,导致施工时间长,没有体现出装配式建筑快速建造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其用于对pk3型板进行支撑,包括支撑杆,还包括:
3、托起主件,其套设在横梁的外部,托起主件设置于支撑杆上部,所述托起主件包括基座、构造板以及侧支板,所述基座上沿着竖直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竖板,所述竖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构造板安装在中部的安装槽内,所述侧支板安装在两侧的安装槽内;
4、稳定部,其包括支脚,至少三个所述支脚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撑杆的下部。
5、优选的,所述构造板设置成t字形,所述构造板的水平段抵接在横梁的下表面。
6、优选的,所述侧支板的侧面抵接在横梁的两侧,所述构造板的两端抵接在侧支板上。
7、优选的,所述pk型板的两端搭接在侧支板上,所述侧支板上表面和横梁上表面齐平。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上限位板,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滑动套接有固定套,所述支脚的端部设置有嵌入块,所述嵌入块嵌入所述固定套内,所述支撑杆下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固定套施加竖直向上的推力。
9、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底板和弹簧,所述底板设置在支撑杆的下部,所述弹簧活动套接在支撑杆外部,所述弹簧的上部抵触在所述固定套的下表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型板支撑立杆:通过基座配合构造板来实现对横梁的支撑,并且在两侧的侧支板对叠合板进行支撑,间接增大了横梁的宽度,这样在进行落板时,即使出现偏斜,叠合板依然可以获得支撑,只需要后续微调即可保证,极大的提高了叠合板的拼装效率。
11、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12、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1.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其用于对pk3型板(7)进行支撑,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板(4)设置成t字形,所述构造板(4)的水平段抵接在横梁(2)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板(5)的侧面抵接在横梁(2)的两侧,所述构造板(4)的两端抵接在侧支板(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pk3型板(7)的两端搭接在侧支板(5)上,所述侧支板(5)上表面和横梁(2)上表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上限位板(11),所述支撑杆(1)的外部滑动套接有固定套(14),所述支脚(13)的端部设置有嵌入块(12),所述嵌入块(12)嵌入所述固定套(14)内,所述支撑杆(1)下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固定套(14)施加竖直向上的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pk3型板支撑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底板(16)和弹簧(15),所述底板(16)设置在支撑杆(1)的下部,所述弹簧(15)活动套接在支撑杆(1)外部,所述弹簧(15)的上部抵触在所述固定套(14)的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