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天前  8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


背景技术:

1、在水环境监测中,湖泊、海洋等大面积水域的水文监测,一直是环境领域的重要工作,监测水体的水量、水质和生态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水体变化情况,对水体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决策环保措施的重要信息。

2、目前,水环境监测水样采集一般是由监测人员定期驾船进行采集,但是,海洋等水域由于需要监测面积大,采用人工驾船进行取样监测的工作强度大、成本高、耗时长,而且存在较大的人身安全隐患。且其周期相对较长,无法对水环境保持全天候的检测,往往发现问题时基本已经处于恶性状态,其主动防治效果不佳。

3、因此,近年来逐渐出现了一些用于监测水体质量指标的无人船,以克服人工采样监测所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发展时间尚短,部分无人船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无人船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执行固定设置的监测功能等。

4、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必须使用到水下监测机器人,例如:1)远离陆地岸边的区域;2)普通船只难以进入抵达的区域;3)不能靠近,但却需要抵近观察和监测的区域;4)危险区域:有剧毒、有放射性、有爆炸性及其他严重危险的区域。

5、对于上述区域的水环境监测中,现有技术必须通过监测人员驾船携带水下监测机器人到达上述区域附近,然后用线缆控制水下监测机器人前往。这样依然会增加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存在较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6、因此就希望设计通过无人船携带水下监测机器人直接前往上述区域,但这样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水下监测机器人体积大、重量大,而无人船的船体一般体型较小,如果将水下监测机器人直接放置到无人船上面进行携带,会导致无人船无法驱动,或者续航被大大缩短,且增加无人船在水面上翻船的风险;还有就是如何将水下监测机器人放下到水中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实现了通过无人船携带水下监测机器人前往水域中进行监测。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下监测机器人,在船体的中部设有潜水孔,船体的中部上面设有卷扬机,卷扬机上缠绕有绳索,水下监测机器人位于船体的下面,水下监测机器与潜水孔对应,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位于潜水孔中,船体支撑在水下监测机器的上面,绳索的端部穿过潜水孔,并与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连接,与水下监测机器连接的线缆沿绳索进行布置。

4、进一步地,船体的上面设有太阳能板和电动旋转基座,太阳能板安装在电动旋转基座上。

5、进一步地,在船体的前端和后端两侧分别通过电动旋转基座安装有太阳能板。

6、进一步地,船体的前端下方设有陆用滑轮,水下监测机器人设有陆用履带轮。

7、进一步地,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设有向上凸出的连接架,连接架位于潜水孔中,绳索的端部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船体的前端设有前置摄像头,船体的后端上方设有球形摄像头。

9、进一步地,船体的后端竖直设有伸缩杆,球形摄像头设在伸缩杆的上端。

10、进一步地,船体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螺旋桨。

11、进一步地,船体上设有传输天线。

12、进一步地,船体上设有gps-rtk装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将水下监测机器人与无人船进行了结合,能同时实现水上监测和水下监测,能适用于更广的水域中。

15、本实用新型将水下监测机器人设置在船体的下面,而不将水下监测机器人放置到船体的上面进行运输,在水下监测机器人对应位置设置潜水孔和卷扬机,通过卷扬机卷起和放下绳索来将水下监测机器人进行投放与收回。船体为支撑在水下监测机器人上面,当在水上移动时,水下监测机器人是浮在水中的,不会大幅增加无人船的负担,无人船依然能轻松驱动,保证应有的航程,且在水上移动的过程非常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下监测机器人,在所述船体的中部设有潜水孔,所述船体的中部上面设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缠绕有绳索,所述水下监测机器人位于所述船体的下面,所述水下监测机器与所述潜水孔对应,所述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位于所述潜水孔中,所述船体支撑在所述水下监测机器的上面,所述绳索的端部穿过所述潜水孔,并与所述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连接,与所述水下监测机器连接的线缆沿所述绳索进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上面设有太阳能板和电动旋转基座,所述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电动旋转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体的前端和后端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电动旋转基座安装有所述太阳能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前端下方设有陆用滑轮,所述水下监测机器人设有陆用履带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设有向上凸出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潜水孔中,所述绳索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前端设有前置摄像头,所述船体的后端上方设有球形摄像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后端竖直设有伸缩杆,所述球形摄像头设在所述伸缩杆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螺旋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设有传输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设有gps-rtk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搭载水下监测机器人的环境监测无人船,其包括船体,其还包括水下监测机器人,在船体的中部设有潜水孔,船体的中部上面设有卷扬机,卷扬机上缠绕有绳索,水下监测机器人位于船体的下面,水下监测机器与潜水孔对应,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位于潜水孔中,船体支撑在水下监测机器的上面,绳索的端部穿过潜水孔,并与水下监测机器的上端连接,与水下监测机器连接的线缆沿绳索进行布置。本技术实现了通过无人船携带水下监测机器人前往水域中进行监测。

技术研发人员:安俊鑫,郑淞元,朱思为,陈秋梅,杨月霞,曹雁,陈宇佳,殷从焱,唐杰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1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