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0天前  17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1、在冬季,传统的燃油车可以利用其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来给车内供暖,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中没有发动机,只能利用电能加热进行取暖,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常用的供暖方式包括有热泵空调系统和ptc电阻加热器。

2、其中,热泵空调系统,是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车内冷凝器释放热量;ptc电阻器,是通过ptc电阻进行加热,ptc电阻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可防止发生过热,因此相对热泵空调系统其使用较多。ptc电阻加热又可分为风加热ptc和水加热ptc,风加热ptc是直接通过风机向车内吹送经ptc加热后的空气实现暖风;水加热ptc是通过加热液体,使得液体升温并进行循环来向车内提供热量。

3、由于风加热ptc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因此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都采用风加热ptc方式,但是,该种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1、由于ptc加热采用的是半导体器件,难以在高压环境下应用,容易被击穿;2、ptc电阻的加热速度慢,且功耗大、加热效率低;3、ptc加热器的重量和体积很大,占用较多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风加热ptc方式来提供暖风导致存在易被击穿、加热效率低、重量大、体积大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可在高压环境下应用,而且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暖风系统。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包括:

4、框体,所述框体两端开口,其中第一端形成为进风端,第二端形成为出风端,所述框体的中部设有导热体;

5、导热体,所述导热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加热膜,所述导热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导热风道,所述导热体的正面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导热风道,所述导热体的背面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导热风道。

6、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体为内部形成有导热片的型材铝。

7、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包括有电阻层,所述电阻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导热风道的风道方向且平行设置的条形电阻。

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还包括有绝缘层、导体层和覆盖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热体和所述电阻层之间;所述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电阻层之上,所述导体层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若干个中间电极,若干个所述中间电极与多个所述条形电阻电连接形成蛇形电连接回路,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所述蛇形电连接回路的首端和尾端电连接;所述覆盖层覆盖于所述导体层之上。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上连接的引线靠近所述进风端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上在所述第二导热风道和第三导热风道中分别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导热风道或第三导热风道的风道方向且平行设置的导热板。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暖风加热结构,所述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有暖风风管,所述空调暖风加热结构被配置为向所述暖风风管中吹风,且在其进风端处设有风机。

12、进一步地,所述暖风风管上形成有多个风口,所述暖风风管上还设有可切换各风口开闭的风门,所述空调暖风加热结构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空调暖风加热结构转动以使其出风端朝向不同的风口。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采用加热膜的方式进行加热,不存在ptc等半导体器件,不易击穿,可以在800v的高压环境下应用。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膜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功率稳定,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组加热膜,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对应两组加热膜形成有三风道结构,空气可以从两组加热膜的上、中、下三个位置流过,从而可以更充分地被加热然后形成暖风。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膜的厚度很低,使得产品的整体尺寸很小,占用空间小,利于结构的布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2)为内部形成有导热片(22)的型材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1)包括有电阻层(211),所述电阻层(211)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导热风道(23)的风道方向且平行设置的条形电阻(2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1)还包括有绝缘层(212)、导体层(213)和覆盖层(214),所述绝缘层(212)设置在所述导热体(2)和所述电阻层(211)之间;所述导体层(213)设置在所述电阻层(211)之上,所述导体层(213)包括正电极(2131)、负电极(2132)和若干个中间电极(2133),若干个所述中间电极(2133)与多个所述条形电阻(2111)电连接形成蛇形电连接回路,所述正电极(2131)和负电极(2132)分别与所述蛇形电连接回路的首端和尾端电连接;所述覆盖层(214)覆盖于所述导体层(213)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1)上连接的引线靠近所述进风端(1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上在所述第二导热风道(24)和第三导热风道(25)中分别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导热风道(24)或第三导热风道(25)的风道方向且平行设置的导热板(13)。

7.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暖风加热结构,所述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有暖风风管(3),所述空调暖风加热结构被配置为向所述暖风风管(3)中吹风,且在其进风端(11)处设有风机(3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风管(3)上形成有多个风口,所述暖风风管(3)上还设有可切换各风口开闭的风门,所述空调暖风加热结构连接有电机(37),所述电机(37)可驱动所述空调暖风加热结构转动以使其出风端(12)朝向不同的风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所述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包括框体和导热体,所述框体两端开口,其中第一端形成为进风端,第二端形成为出风端,所述框体的中部设有导热体,所述导热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加热膜,所述导热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导热风道,所述导热体的正面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导热风道,所述导热体的背面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导热风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暖风加热结构,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而且可在高压环境下应用,特别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暖风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李寅威,程迎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益莱赫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9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