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具体为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
背景技术:
1、共享电动车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通过扫码开锁,循环共享。已经出现了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动汽车。电动车的使用者遍及男女老少各个人群。
2、目前,由于使用人群高矮胖瘦各有不同,且每个人的骑行姿势也不尽相同,因此,往往需要对坐垫进行手动调节,而现有电动车只能快速对坐垫的高度进行手动调节,对于坐垫的前后位置无法进行调节,给骑行人员的使用带来不便。为此提出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解决了:现有共享电动车无法对坐垫的前后进行调节而影响骑行舒适度的问题,利用底座、导轨、坐包以及调节机构组成可调节坐垫,方便使用人员快速对坐包的前后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人群骑行的使用需求,提高共享电动车使用的通用性和舒适性。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包括底座、导轨、坐包以及调节机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表面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座、转动内筒以及调节杆,所述滑动座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轨内嵌于导向槽内且与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槽的中心设有转动连接转动内筒,所述转动内筒的中心设有插接连接的调节杆,所述滑动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坐包固定连接在夹块的表面。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调节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六边形的定位块,所述调节杆贯穿转动内筒且右端设有弯折的把手。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转动内筒的中心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左端开设有六边形的沉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导轨包括两根且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导轨的内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齿牙。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转动内筒的侧壁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齿牙相互咬合连接。
9、(三)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利用底座、导轨、坐包以及调节机构组成可调节坐垫,方便使用人员快速对坐包的前后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人群骑行的使用需求,提高共享电动车使用的通用性和舒适性。
12、2、本实用新型利用调节杆转动带动转动内筒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动座沿导轨表面进行滑动,提高坐包调节操作的方便性以及调节后的稳定性,通过在调节杆的左端设有六边形的内孔,配合带有定位块的调节杆,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1.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包括底座(1)、导轨(2)、坐包(3)以及调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2),所述导轨(2)的表面设有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滑动座(6)、转动内筒(7)以及调节杆(8),所述滑动座(6)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9),所述调节槽(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0),所述导轨(2)内嵌于导向槽(10)内且与滑动座(6)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槽(9)的中心设有转动连接转动内筒(7),所述转动内筒(7)的中心设有插接连接的调节杆(8),所述滑动座(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块(11),所述坐包(3)固定连接在夹块(11)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六边形的定位块(12),所述调节杆(8)贯穿转动内筒(7)且右端设有弯折的把手(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内筒(7)的中心开设有插接孔(14),所述插接孔(14)的左端开设有六边形的沉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包括两根且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导轨(2)的内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齿牙(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电动车可调节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内筒(7)的侧壁开设有螺旋槽(17),所述螺旋槽(17)与齿牙(16)相互咬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