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蛙拟饵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7天前  20


本技术涉及渔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蛙拟饵。


背景技术:

1、蛙饵作钓简称“蛙钓”,是指用模仿蛙类游水形态的水面拟饵(所谓的“雷蛙”)进行作钓,有时也会使用水老鼠、水蛇和小鸭等其他形态的假饵,主要针对能捕食两栖动物、小型水和陆生动物的大型掠食类,比如大口黒鲈、狗、黒、鲇、玻璃梭鲈等。目前雷蛙拟饵常在蛙体下部固定配重的圆柱体铅块,蛙体上设有凹槽,铅块用胶封闭在凹槽中进行固定;或者在鱼钩上固定圆柱体铅坠。镶嵌式铅坠和固定鱼钩的铅坠虽然增加了抛投距离,但由于铅坠不可移动,导致拟饵的重心不能移动,且拟饵配重固定,在垂钓时拟饵仅能浮水或仅能沉水,而影响了拟饵的诱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垂钓过程中能够缓沉的雷蛙拟饵,以增强拟饵的诱鱼效果,该雷蛙拟饵还能作为浮水拟饵使用。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雷蛙拟饵,包括柔性饵套和钓钩,柔性饵套包括背部和腹部,在柔性饵套腹部上部或者柔性饵套的前端设有上穿出孔,在柔性饵套腹部下部设有下穿出孔,钓钩包括钓钩本体和弯钩部,钓钩本体上部具有上连接环,钓钩本体位于柔性饵套内腔中,弯钩部从下穿出孔穿出,弯钩部末端位于柔性饵套的背部;钓钩本体上缠绕有配重的铅丝,缠绕铅丝的钓钩本体部分可从下穿出孔穿出而无法从上穿出孔穿出。

4、进一步的,所述铅丝外部套有防护套。

5、进一步的,所述铅丝在下部或钓钩本体下部连接有下连接环。

6、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环与下转环连接,下转环在柔性饵套外部。

7、进一步的,所述下转环与金属亮片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环与上转环连接,上转环从柔性饵套上的上穿出孔传出,上转环在柔性饵套的外部,上转环上设有连接环a。

9、进一步的,柔性饵套采用乳胶、硅胶、tpe制成。

10、进一步的,弯钩部的尖部均与所述柔性饵套的外侧壁贴合。

11、进一步的,弯钩部的折弯部与所述柔性饵套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柔性饵套上设有上穿出孔和下穿出孔,缠绕铅丝的钓钩本体部分可从下穿出孔穿出而无法从上穿出孔穿出,垂钓时水缓慢从下穿出孔进入柔性饵套内部,随着进水量的增加拟饵可沉入水中,增加诱鱼效果;当需要将拟饵作为浮水拟饵使用时,只需要用防水胶或防水胶贴封闭下穿出孔防止水进入即可保持拟饵处于浮水状态,满足不同的诱鱼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雷蛙拟饵,包括柔性饵套和钓钩,柔性饵套包括背部和腹部,其特征在于:在柔性饵套腹部上部或者柔性饵套的前端设有上穿出孔,在柔性饵套腹部下部设有下穿出孔,钓钩包括钓钩本体和弯钩部,钓钩本体上部具有上连接环,钓钩本体位于柔性饵套内腔中,弯钩部从下穿出孔穿出,弯钩部末端位于柔性饵套的背部;钓钩本体上缠绕有配重的铅丝,缠绕铅丝的钓钩本体部分可从下穿出孔穿出而无法从上穿出孔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蛙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铅丝外部套有防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蛙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铅丝在下部或钓钩本体下部连接有下连接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雷蛙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环与下转环连接,下转环在柔性饵套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雷蛙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环与金属亮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蛙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环与上转环连接,上转环从柔性饵套上的上穿出孔传出,上转环在柔性饵套的外部,上转环上设有连接环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蛙拟饵,其特征在于:弯钩部的尖部均与所述柔性饵套的外侧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蛙拟饵,其特征在于:弯钩部的折弯部与所述柔性饵套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雷蛙拟饵,包括柔性饵套和钓钩,柔性饵套包括背部和腹部,在柔性饵套腹部上部或者柔性饵套的前端设有上穿出孔,在柔性饵套腹部下部设有下穿出孔,钓钩包括钓钩本体和弯钩部,钓钩本体上部具有上连接环,钓钩本体位于柔性饵套内腔中,弯钩部从下穿出孔穿出,弯钩部末端位于柔性饵套的背部;钓钩本体上缠绕有配重的铅丝,缠绕铅丝的钓钩本体部分可从下穿出孔穿出而无法从上穿出孔穿出。垂钓时水缓慢从下穿出孔进入柔性饵套内部,随着进水量的增加拟饵可沉入水中,增加诱鱼效果;当需要将拟饵作为浮水拟饵使用时,只需要用防水胶或防水胶贴封闭下穿出孔防止水进入即可保持拟饵处于浮水状态,满足不同的诱鱼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乐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7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