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xiaoxiao20天前  14


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直是车辆行业追求的目标。但在城市道路上,高楼大厦林立,太阳照射大厦在道路上留下阴影,令道路光照变化较大;或者在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中行驶,通常也会经过隧道,也存在光照变化较大的问题。以隧道为例,隧道作为一种半封闭空间结构,隧道内外光照环境差距大,当驾驶人在驶入和驶出隧道时易产生“黑洞效应”“白洞效应”等现象,无法看清前方的道路状况,行驶在隧道中时灯光的不合理布置会导致“频闪效应”或“斑马效应”等,增加了驾驶人的视觉负担,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因此,开展在光照变化较大时进行自动补光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也是车辆行业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可在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进行自动视觉补偿,从而可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方法,所述视觉补偿方法包括:

3、获取目标车辆外部当前时刻的第一光强度;

4、使用所述第一光强度与上一时刻的第二光强度进行比对,确定光强度差;

5、当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一光强阈值,获取当前时刻所述目标车辆的前方环境图像;

6、对所述前方环境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

7、根据所述阴影区域占比和所述光强度差,执行对应的视觉补偿策略。

8、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阴影区域占比和所述光强度差,执行对应的视觉补偿策略,包括:

9、确定所述阴影区域占比是否大于预设占比阈值;

10、若为是,确定所述光强度差是否高于第二光强阈值以及所述光强度差是否高于第三光强阈值;

11、若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二光强阈值但不高于第三光强阈值时,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近光灯;

12、若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三光强阈值时,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远光灯。

13、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前方环境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包括:

14、根据预设的阴影区域亮度阈值,确定所述前方环境图像中的阴影区域;

15、识别所述阴影区域的阴影像素总数;

16、将所述阴影像素总数与所述前方环境图像中的像素总数的比值,确定为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

17、可选的,所述视觉补偿方法还包括:

18、根据所述光强度差,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驶出阴影区域;

19、若为是,停止执行视觉补偿策略。

20、可选的,所述视觉补偿方法还包括:

21、识别视觉补偿指令,确定灯光类型;

22、根据所述灯光类型,开启目标灯光以进行视觉补偿;其中,所述目标灯光为近光灯或远光灯。

23、可选的,所述当前时刻与上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目标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确定。

24、可选的,所述第三光强阈值大于第二光强阈值,所述第二光强阈值大于第一光强阈值。

2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装置,所述视觉补偿装置包括:

26、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外部当前时刻的第一光强度;

27、比对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光强度与上一时刻的第二光强度进行比对,确定光强度差;

28、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一光强阈值,获取当前时刻所述目标车辆的前方环境图像;

29、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前方环境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

30、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阴影区域占比和所述光强度差,执行对应的视觉补偿策略。

31、可选的,所述补偿模块在用于根据所述阴影区域占比和所述光强度差,执行对应的视觉补偿策略时,所述补偿模块用于:

32、确定所述阴影区域占比是否大于预设占比阈值;

33、若为是,确定所述光强度差是否高于第二光强阈值以及所述光强度差是否高于第三光强阈值;

34、若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二光强阈值但不高于第三光强阈值时,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近光灯;

35、若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三光强阈值时,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远光灯。

36、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在用于对所述前方环境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时,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37、根据预设的阴影区域亮度阈值,确定所述前方环境图像中的阴影区域;

38、识别所述阴影区域的阴影像素总数;

39、将所述阴影像素总数与所述前方环境图像中的像素总数的比值,确定为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

40、可选的,所述视觉补偿装置还包括停止模块,所述停止模块用于:

41、根据所述光强度差,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驶出阴影区域;

42、若为是,停止执行视觉补偿策略。

43、可选的,所述视觉补偿装置还包括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

44、识别视觉补偿指令,确定灯光类型;

45、根据所述灯光类型,开启目标灯光以进行视觉补偿;其中,所述目标灯光为近光灯或远光灯。

46、可选的,所述当前时刻与上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目标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确定。

47、可选的,所述第三光强阈值大于第二光强阈值,所述第二光强阈值大于第一光强阈值。

4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系统,包括:光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车灯、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视觉补偿系统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所述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传感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所述车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的视觉补偿方法的步骤。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的视觉补偿方法的步骤。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视觉补偿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外部当前时刻的第一光强度;使用所述第一光强度与上一时刻的第二光强度进行比对,确定光强度差;当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一光强阈值,获取当前时刻所述目标车辆的前方环境图像;对所述前方环境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根据所述阴影区域占比和所述光强度差,执行对应的视觉补偿策略。

51、这样,通过光强度的变化值,确定是否驶入阴影区域,并根据阴影区域的占比以及光强度的变化值,进行针对性的补光操作,从而可有效保证行车安全。

5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阴影区域占比和所述光强度差,执行对应的视觉补偿策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前方环境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时刻与上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目标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强阈值大于第二光强阈值,所述第二光强阈值大于第一光强阈值。

8.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装置包括:

9.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车灯、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视觉补偿系统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所述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传感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所述车灯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视觉补偿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的视觉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视觉补偿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外部当前时刻的第一光强度;使用所述第一光强度与上一时刻的第二光强度进行比对,确定光强度差;当所述光强度差高于第一光强阈值,获取当前时刻所述目标车辆的前方环境图像;对所述前方环境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占比;根据所述阴影区域占比和所述光强度差,执行对应的视觉补偿策略。可在车辆进入阴影区域时进行自动视觉补偿,从而可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