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在透明薄膜的表面具备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及在偏振片的表面贴合有作为透明保护薄膜的易粘接薄膜的偏光板。进而,本发明涉及具备该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作为可移动设备、汽车导航装置、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电视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液晶显示装置从其显示原理来看,在液晶单元的辨识侧表面配置有偏光板。在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单元的双面均配置有偏光板。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抑制其因外部光被金属电极(阴极)反射而被辨识为镜面,有时在辨识侧表面配置有圆偏光板(典型为偏光板和1/4波长板的层叠体)。
2、偏光板一般在偏振片的单面或双面上具备以保护偏振片等为目的的透明薄膜。作为偏振片,使聚乙烯醇(pva)系薄膜吸附碘并通过拉伸等使分子进行了取向的偏振片被广泛使用。
3、作为贴合在偏振片的表面的透明保护薄膜,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薄膜由于与pva系偏振片的粘接性优异而被广泛使用。作为透明保护薄膜,也使用丙烯酸系薄膜。丙烯酸系薄膜比纤维素系薄膜透湿度低,因此使用丙烯酸系透明保护薄膜的偏光板有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湿环境的情况下光学特性的变化也小、耐久性优异的倾向。另外,由于丙烯酸系薄膜双折射率低,因此还可以期待光学特性的改善(例如图像显示装置的漏光减少)。
4、丙烯酸系薄膜与纤维素系薄膜相比,有与pva系偏振片的粘接性低的倾向。为了改善pva系偏振片与丙烯酸系薄膜的粘接性,提出了在丙烯酸系薄膜的表面设置易粘接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丙烯酸系薄膜的表面设置有含有聚氨酯系树脂的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但并未公开其与pva系偏振片的粘接性优异。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使易粘接层含有微粒,可以抑制将易粘接薄膜卷取成卷状时的粘连,示出了将具备氨基甲酸酯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来制作偏光板的例子,所述氨基甲酸酯易粘接层包含1~7重量%的微粒,平均厚度为400nm(厚度范围300~500nm)。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54733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大型化、高亮度化的进行过程中,对于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偏光板,要求在更严苛环境(例如更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光学特性的变化也小。对于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备易粘接层的丙烯酸系透明保护薄膜的偏光板,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薄膜的粘接性优异,粘接可靠性也高。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新发现了以下问题:具备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易粘接薄膜的偏光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湿度环境时,偏光板会产生条纹状的不均,并导致显示特性的降低。
3、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用作偏振片保护薄膜的易粘接薄膜。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板,其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薄膜的粘接性优异,且即使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时也难以产生条纹状的不均,显示的均匀性优异。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本发明的易粘接薄膜在丙烯酸系薄膜的表面具备易粘接层。本发明的偏光板在聚乙烯醇系偏振片的一面具备借助粘接剂层贴合的透明保护薄膜。偏振片的另一面也可以设置有透明保护薄膜。
6、贴合于偏振片的一面的透明保护薄膜为在丙烯酸系薄膜的表面具备易粘接层的易粘接薄膜,易粘接层形成面优选与偏振片贴合。设置于丙烯酸系薄膜的表面的易粘接层含有聚氨酯树脂及微粒,厚度为280nm以下。
7、易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50nm以上。易粘接层中的微粒的含量优选为8~50重量%。易粘接层优选碱性成分的含量为5ppm以下。
8、发明的效果
9、具备本发明的易粘接薄膜的偏光板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度环境的情况下也难以产生条纹状的不均,耐久性优异。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偏光板,可以得到显示的均匀性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
1.一种偏光板,其具备: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的聚乙烯醇系偏振片、及借助粘接剂层贴合于所述偏振片的第一主面的透明保护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无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1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板,其还具备借助粘接剂层贴合于所述偏振片的第二主面的第二透明保护薄膜。
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图像显示单元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