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盖板装置。
背景技术: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沉降后浇带,等主体结构封顶或沉降稳定后方可浇筑。后浇带部位需要进行防护,若是防护不到位,无法保证后浇带后期的工程质量。常见做法是直接用木模板作为盖板放置在后浇带上,进行简易防护,缺点在于固定不牢靠,易发生移位,防护作用薄弱,而且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木模板由于人员踩踏以及施工活动,易被散失、损坏,导致木模板的回收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牢靠、结构稳固、防护作用好、适应不同宽度的后浇带盖板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浇带盖板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和后浇带盖板装置,所述钢筋混凝土板预留有后浇带空间,后浇带空间呈矩形长条状,所述后浇带盖板装置包括伸缩杆、左角片、右角片和拼板,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外杆的端头侧壁开有第一圆孔,内杆的端头侧壁开有第二圆孔,外杆的端头和内杆的端头分别抵住后浇带空间的左右内壁,所述左角片的底端抵住左侧钢筋混凝土板的上壁,左角片的右端向后浇带空间伸出,伸出的部分对应第一圆孔的位置开有第一腰圆孔,设置第一螺钉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一腰圆孔并在底部螺接第一螺母,所述右角片与左角片关于后浇带空间对称布置,右角片的底部抵住右侧钢筋混凝土板的上壁并向后浇带空间伸出,伸出的部分开有对应第二圆孔的第二腰圆孔,设置第二螺钉穿过第二圆孔和第二腰圆孔并在底部螺接第二螺母,左角片和右角片形成的槽型空间内安装有拼板。
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拼板为若干块拼板沿着后浇带空间的长边方向拼接形成,所有的拼板均紧密贴合并且拼接缝均位于左角片和右角片上。
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由于拼板的尺寸是固定的,所以在左角片和右角片上设计腰圆孔方便调节左角片和右角片所形成的槽型空间的宽度,使得每块拼板与左角片以及右角片都是压紧贴合的。
5、优选的,所述外杆的端尾侧面开有条形孔,内杆对应条形孔的位置开有紧固圆孔,条形孔和紧固圆孔穿过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的尾部螺接有紧固螺母。
6、需要进一步说明的,由于后浇带空间的宽度并非完全均匀,通常会有1至2厘米左右的误差,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带来的稳固问题,通过条形孔配合紧固螺钉实现内杆与外杆的来回伸缩,保证每个伸缩杆和后浇带空间的内壁都是压紧贴合的。
7、优选的,所述左角片和右角片的截面均为l型。
8、优选的,所述拼板的宽度大于后浇带空间的宽度。
9、优选的,所述内杆与右角片紧密贴合,外杆与左角片紧密贴合。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杆适应后浇带空间的尺寸误差,并通过左、右角片对拼板进行限位,通过腰圆孔实现左、右角片的对齐,整个结构稳固性大大提升,并且结构稳固、防护作用好,同时形成模块化的拼装,回收利用率高。
1.一种后浇带盖板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和后浇带盖板装置,所述钢筋混凝土板预留有后浇带空间,后浇带空间呈矩形长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盖板装置包括伸缩杆、左角片、右角片和拼板,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外杆的端头侧壁开有第一圆孔,内杆的端头侧壁开有第二圆孔,外杆的端头和内杆的端头分别抵住后浇带空间的左右内壁,所述左角片的底端抵住左侧钢筋混凝土板的上壁,左角片的右端向后浇带空间伸出,伸出的部分对应第一圆孔的位置开有第一腰圆孔,设置第一螺钉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一腰圆孔并在底部螺接第一螺母,所述右角片与左角片关于后浇带空间对称布置,右角片的底部抵住右侧钢筋混凝土板的上壁并向后浇带空间伸出,伸出的部分开有对应第二圆孔的第二腰圆孔,设置第二螺钉穿过第二圆孔和第二腰圆孔并在底部螺接第二螺母,左角片和右角片形成的槽型空间内安装有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的端尾侧面开有条形孔,内杆对应条形孔的位置开有紧固圆孔,条形孔和紧固圆孔穿过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的尾部螺接有紧固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角片和右角片的截面均为l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板的宽度大于后浇带空间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与右角片紧密贴合,外杆与左角片紧密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