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双向底筋布设,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叠合板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其中,预制部分在工厂预先制作,底部配置钢筋以增强其结构性能,双向底筋中的“双向”意味着钢筋沿两个方向进行布置,这样可以在两个方向上提供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增加叠合板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2、目前,公开号为:cn113496053b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洞口的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此发明通过提取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其主要步骤包括提取叠合板模型的底面数据,根据底面上四条边进行点线位置的偏移,得到叠合板底筋的定位线,将洞口处的钢筋定位线根据洞口碰撞位置,选取弯绕方向进行钢筋弯绕,得到弯绕后底筋的钢筋定位线,最后生成钢筋实体模型,此发明利用计算机编程语句,有效避免底部钢筋与洞口的碰撞,实现了叠合板底部钢筋的准确定位,其中创新性的对洞口处需要弯绕的钢筋进行自动化弯绕的参数设计,保证了后期钢筋量统计的准确性,为钢筋的精确下料奠定了基础。
3、现有的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及方法在使用的时候有以下缺点:
4、1、缺少对底筋连续布设结构,因此无法将底筋连续布设在所需的预制叠合板上,从而降低了对底筋布设时的效率;
5、2、缺少对根据所需布设预制叠合板所需间距调节结构,因此无法调节所需的间距,降低了对底筋布设时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及方法,其优点是:
2、1、拥有对底筋连续布设结构,因此可以将底筋连续布设在所需的预制叠合板上,从而提高了对底筋布设时的效率;
3、2、拥有对根据所需布设预制叠合板所需间距调节结构,因此可以调节所需的间距,提高了对底筋布设时的灵活性。
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及方法,包括移动机构和布设机构,所述布设机构栓接在移动机构的内侧,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栓接在传动组件的顶部,所述布设机构包括推动组件、扩张组件、固定组件、连接组件、定位组件和限制组件,所述推动组件栓接在限位组件的内侧,所述扩张组件转动连接在推动组件的表面,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在扩张组件的表面,所述连接组件栓接在固定组件的内侧,所述定位组件栓接在连接组件的表面,所述限制组件栓接在定位组件的表面。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和布设机构,移动机构可以带动布设机构进行移动,布设机构可以将底筋连续布设在所需的预制叠合板上,并且可以根据所需不同的间距调节铺设间距。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动履带、引导板和固定板,所述引导板栓接在电动履带的表面,所述固定板栓接在电动履带的顶部。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动组件,电动履带可以与引导板和固定板配合,带动引导板和固定板进行移动,引导板可以外接在引导设备上,沿着引导设备对电动履带的移动进行限位,固定板可以对限位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固定架和限位杆,所述定位板栓接在固定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架栓接在定位板的顶部,所述限位杆栓接在固定架的内侧。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定位板可以与固定架配合,对限位杆进行支撑和限位,限位杆可以对推动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并且可以随着电动履带的带动带动推动组件进行移动。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带动板、液压杆和伸缩转板,所述带动板栓接在限位杆的内侧,所述液压杆栓接在带动板的表面,所述伸缩转板栓接在液压杆远离带动板一侧的输出端。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推动组件,带动板可以与液压杆配合,对液压杆进行支撑和限位,液压杆会将伸缩转板向远离带动板的一侧进行移动,伸缩转板可以对扩张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张组件包括伸缩转杆、伸缩剪板和运动转板,所述伸缩转杆转动连接在伸缩转板的内侧,所述伸缩剪板转动连接在伸缩转杆的表面,所述运动转板转动连接在伸缩剪板远离伸缩转杆的一侧。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扩张组件,伸缩转杆可以与伸缩剪板配合,伸缩剪板可以随着伸缩转杆的移动,将运动转板的位置进行改变,运动转板可以与固定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转板、固定块和连接板,所述定位转板转动连接在运动转板的内侧,所述固定块栓接在定位转板的内侧,所述连接板栓接在固定块的内侧。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定位转板可以与固定块配合,带动连接板进行支撑和限位,连接板可以对连接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伸缩板、传输板和防偏板,所述伸缩板栓接在连接板的内侧,所述传输板栓接在伸缩板的表面,所述防偏板栓接在传输板的表面。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伸缩板可以与传输板配合,对防偏板进行支撑和限位,防偏板可以对定位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传输板可以外接电源,为定位组件提供电力支持。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电磁铁、固定座和限位卡环,所述电磁铁栓接在传输板的表面,所述固定座栓接在电磁铁的表面,所述限位卡环栓接在固定座的表面。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组件,电磁铁可以与固定座配合,对限位卡环进行支撑盒限位,限位卡环可以对底筋进行限位,电磁铁可以通电并启动后,通过磁力将底筋吸附在限位卡环内。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组件包括接触板、嵌合板和导向板,所述接触板栓接在限位卡环的表面,所述嵌合板栓接在接触板的底部,所述导向板栓接在嵌合板的表面。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制组件,接触板可以对嵌合板和导向板进行支撑和限位,嵌合板可以与导向板配合,在接触板收缩互相接触时,嵌合板会与导向板互相卡接,对接触板进行限位。
22、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s1.导向移动:首先,将移动机构通电并启动,之后电动履带就会带动固定板上的固定架将限位杆上的布设机构进行移动,从而沿着所需布设底筋的预制叠合板进行移动;
24、s2.调节和布设:首先,将布设机构通电并启动,在需要增加底筋之间间距时,液压杆就可以沿着液压杆将伸缩转板推动,伸缩转板就会带动伸缩转杆将伸缩剪板推动,伸缩剪板就会带动运动转板进行扩张,运动转板就会将定位转板推动,定位转板就会带动固定块和连接板扩张,从而带动伸缩板和传输板进行移动,最终改变电磁铁和限位卡环的位置,在需要减少底筋之间间距时,液压杆就可以沿着液压杆将伸缩转板拉动,伸缩转板就会带动伸缩转杆将伸缩剪板拉动,伸缩剪板就会带动运动转板进行收缩,运动转板就会将定位转板拉动,定位转板就会带动固定块和连接板收缩,从而带动伸缩板和传输板进行移动,导向板就会互相接触,直至嵌合板互相卡接在接触板上,最终改变电磁铁和限位卡环的位置,之后将底筋放在限位卡环上,再启动电磁铁,电磁铁就会通过磁力将底筋固定在限位卡环上,之后随着移动机构的移动,并逐渐沿着移动机构转动,在底筋与预制叠合板接触时,电磁铁断电既可以让底筋放置在预制叠合板上。
25、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通过设置移动机构,传动组件可以与限位组件配合,对限位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并且可以带动限位组件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布设机构进行移动;
27、2、通过设置布设机构,推动组件可以带动扩张组件进行扩张和收缩,固定组件可以与连接组件配合随着扩张组件的扩张和收缩,带动定位组件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将定位组件之间的间距进行改变,并且在定位组件进行收缩时,与限制组件配合,将定位组件进行限位,从而可以增加对底筋铺设的灵活性。
1.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包括移动机构(1)和布设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机构(2)栓接在移动机构(1)的内侧,所述移动机构(1)包括传动组件(101)和限位组件(102),所述限位组件(102)栓接在传动组件(101)的顶部,所述布设机构(2)包括推动组件(201)、扩张组件(202)、固定组件(203)、连接组件(204)、定位组件(205)和限制组件(206),所述推动组件(201)栓接在限位组件(102)的内侧,所述扩张组件(202)转动连接在推动组件(201)的表面,所述固定组件(203)转动连接在扩张组件(202)的表面,所述连接组件(204)栓接在固定组件(203)的内侧,所述定位组件(205)栓接在连接组件(204)的表面,所述限制组件(206)栓接在定位组件(205)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01)包括电动履带(1011)、引导板(1012)和固定板(1013),所述引导板(1012)栓接在电动履带(1011)的表面,所述固定板(1013)栓接在电动履带(101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02)包括定位板(1021)、固定架(1022)和限位杆(1023),所述定位板(1021)栓接在固定板(1013)的顶部,所述固定架(1022)栓接在定位板(1021)的顶部,所述限位杆(1023)栓接在固定架(1022)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201)包括带动板(2011)、液压杆(2012)和伸缩转板(2013),所述带动板(2011)栓接在限位杆(1023)的内侧,所述液压杆(2012)栓接在带动板(2011)的表面,所述伸缩转板(2013)栓接在液压杆(2012)远离带动板(2011)一侧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组件(202)包括伸缩转杆(2021)、伸缩剪板(2022)和运动转板(2023),所述伸缩转杆(2021)转动连接在伸缩转板(2013)的内侧,所述伸缩剪板(2022)转动连接在伸缩转杆(2021)的表面,所述运动转板(2023)转动连接在伸缩剪板(2022)远离伸缩转杆(202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03)包括定位转板(2031)、固定块(2032)和连接板(2033),所述定位转板(2031)转动连接在运动转板(2023)的内侧,所述固定块(2032)栓接在定位转板(2031)的内侧,所述连接板(2033)栓接在固定块(2032)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04)包括伸缩板(2041)、传输板(2042)和防偏板(2043),所述伸缩板(2041)栓接在连接板(2033)的内侧,所述传输板(2042)栓接在伸缩板(2041)的表面,所述防偏板(2043)栓接在传输板(2042)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205)包括电磁铁(2051)、固定座(2052)和限位卡环(2053),所述电磁铁(2051)栓接在传输板(2042)的表面,所述固定座(2052)栓接在电磁铁(2051)的表面,所述限位卡环(2053)栓接在固定座(2052)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组件(206)包括接触板(2061)、嵌合板(2062)和导向板(2063),所述接触板(2061)栓接在限位卡环(2053)的表面,所述嵌合板(2062)栓接在接触板(2061)的底部,所述导向板(2063)栓接在嵌合板(2062)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