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

xiaoxiao3月前  42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1、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而ais治疗的关键是急性闭塞动脉的开通及挽救半暗带。直接抽吸首次通过技术(adapt)提供了更快的再通时间和更低的手术成本。adapt的原理是:将大口径导管输送到血栓位置,随后用抽吸法去除血栓(其中可利用球囊实现局部真空负压),导管还可用作进行支架取栓术等其他操作通道;机械取栓术中采用球囊导管阻断闭塞动脉的近端血流,有助于支架拉栓和抽吸血栓时防止血栓往远端脱落,减少新的脑梗死发生。目前对于脑血管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采用球囊导管辅助下的抽栓或支架取栓成为标准的操作。

2、然而,目前的抽吸导管和球囊导管时分离的,属于两种器械。取栓时,球囊导管主要位于颈内动脉近端,远离海绵窦,因而抽吸导管往往在颅内,远离球囊导管抽吸力度小,抽吸效率低。此外,球囊导管的支撑导管质地硬,妨碍通路的建立,降低抽吸效率。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能阻断近端血流,保证安全有效地抽吸血栓。

2、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包括:

3、介入管,包括吸引端、释放端与连接段;所述吸引端、释放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段的两侧;

4、标记部,分别设置在吸引端的两端;

5、定位部,将连接段包裹在内;

6、所述吸引端吸引血栓时,定位部处于充盈状态。

7、进一步,所述标记部包括第一标记结构与第二标记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结构与第二标记结构分别设置在吸引端的两端。

8、进一步,所述第一标记结构与第二标记结构均为环形结构。

9、进一步,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球囊与第一充盈管路;所述第一定位球囊与第一充盈管路贯通。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球囊、第一充盈管路将连接段包裹在内。

11、进一步,所述第一充盈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球囊贯通。

12、进一步,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定位球囊;所述第二定位球囊设置在第一充盈管路的侧壁上。

13、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球囊与第一充盈管路贯通。

14、或者,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充盈管路;所述第二定位球囊与第二充盈管路贯通。

15、进一步,所述第二充盈管路包括第二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球囊贯通。

1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7、1、在第一定位球囊、第二定位球囊收缩后,将吸引端与连接段插入患者血管;

18、2、在x光下将吸引端正对颅内血栓,且第二标记结构位于患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和c1之间),以使第一定位球囊、第二定位球囊位于患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19、3、将第一定位球囊、第二定位球囊中的一个或两个进入充盈状态;

20、4、在释放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吸引血栓;

21、5、使第一定位球囊、第二定位球囊收缩;

22、6、将吸引端与连接段从患者体内拔出。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定位部在固定介入管位置的同时能阻断近端血流;标记部设置在吸引端的外侧,在x光下清晰可见,便能确定血栓与吸引端之间的距离,调整介入管的位置,使得吸引端能够正对血栓;标记部分别设置在吸引端的两端,便能确定定位部的位置,防止第一定位球囊充盈后挤压血栓;在抽吸血栓的过程中,既无血流干扰,也能使介入管正对血栓,保证安全有效地抽吸血栓。



技术特征:

1.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部包括第一标记结构与第二标记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结构与第二标记结构分别设置在吸引端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结构与第二标记结构均为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球囊与第一充盈管路;所述第一定位球囊与第一充盈管路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球囊、第一充盈管路将连接段包裹在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盈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球囊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定位球囊;所述第二定位球囊设置在第一充盈管路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球囊与第一充盈管路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二充盈管路;所述第二定位球囊与第二充盈管路贯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盈管路包括第二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球囊贯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脑动脉血栓抽吸球囊导管装置,其包括:介入管,包括吸引端、释放端与连接段;所述吸引端、释放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段的两侧;标记部,分别设置在吸引端的两端;定位部,将连接段包裹在内;所述吸引端吸引血栓时,定位部处于充盈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定位部在固定介入管位置的同时能阻断近端血流;标记部设置在吸引端的外侧,在X光下清晰可见,便能确定血栓与吸引端之间的距离,调整介入管的位置,使得吸引端能够正对血栓;标记部分别设置在吸引端的两端,便能确定定位部的位置,防止第一定位球囊充盈后挤压血栓;在抽吸血栓的过程中,既无血流干扰,也能使介入管正对血栓,保证安全有效地抽吸血栓。

技术研发人员:莫大鹏,王伊龙,缪中荣,佟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17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