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及工艺流程

xiaoxiao3月前  31


本发明涉及竹荪种植,具体为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及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1、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2、一、然而,竹荪种植仍受到一些情况而存在一些问题:

3、1、在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准乱砍滥伐的情况下,导致竹荪传统铺料种植所需要的落叶阔叶林木材数量越来越少;

4、2、竹子生长迅速,每年都要砍伐,竹秆材数量巨大,竹荪营养价值高,口感清脆,市场需求量巨大;

5、3、传统竹荪种植对农民而言,技术复杂,周期长,风险大,不容易推广;

6、4、传统竹荪种植主要是在耕地搭建遮阴棚,随着对耕地实施保护,大田种植竹荪将受到一定影响;

7、现有竹荪种植技术主要是采用传统竹荪铺料种植方式,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8、1、大田整理:土地翻耕、起垄,垄宽120-150cm,垄高30-40cm,两垄之间预留排水沟,沟宽30-40cm,土壤消毒杀菌杀虫处理;

9、2、培养料处理:用落叶阔叶树比如青冈、麻栎等木材粉碎至5-8cm大小,用高锰酸钾、石灰水等消毒处理后待用;

10、3、在垄上先铺15cm厚的培养料用块状菌种点播,之后撒一层5cm的腐殖土,然后铺第二层培养料15cm,用块状菌种点播,再撒8cm腐殖土,最后再盖稻草或松针5-8cm,防止雨水冲刷引起土壤板结,起到保湿防晒作用,当温度低于15℃时,需要再加盖薄膜,盖薄膜后每天上午透气一个小时;

11、4、出菇前搭盖好荫棚,在畦床上搭建遮阳网大棚。用空心钢管、水泥柱或竹木搭建大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棚长度,南北方向,大棚立柱顶端用铁线拉紧,田边打木桩牵引固定,用90%遮阳率的遮阳网覆盖遮阳,在下雨天气要开沟排水,防止积水侵害菌丝;

12、5、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要管理4-5个月,出菇后采收、烘干;

13、二、然而,现有种植竹荪技术仍存在一些缺陷:

14、1、可用于竹荪传统种植的落叶阔叶林木材数量越来越少,木材成本越来越高;

15、2、传统种植周期长,对农民技术要求较高,菌丝受外界因素影响太多,比如干旱、强降雨、杂菌污染等;

16、3、传统种植需要占用耕地,传统种植方式在山区、林区推广难度大;

17、4、传统种植很难形成标准化工艺,每个种植户的方法都不一样,随意性较大,不能形成标准化种植,杀菌剂、杀虫剂等农药用量不可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能让更多农户参与,推广难度大;

18、5、传统铺料种植生长时间不可控,受外界干扰较多,影响出菇时间和上市周期,不能做到计划生产,影响销售;

19、6、传统种植方法不适合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方式,滥用农药,无法做到有机、绿色,投资较大,不能形成绿色、特色产业;

20、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及工艺流程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及工艺流程。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按百分比计,所述竹荪菌丝包配方包括以下成分:

3、竹竿材65%-70%、农林废弃物20%-25%、竹炭粉1%-2%、尿素1%-2%、生石灰粉1%-2%、石膏粉1%-2%和磷酸二氢钾1%-2%。

4、优选地,所述农林废弃物为果树修剪枝条或农作物秸秆。

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6、s1、原料预处理

7、对原料中的竹竿材及农林废弃物进行粉碎处理,粉碎目数控制在2-4cm,得到混合颗粒物;

8、s2、原料搅拌

9、将原料中的竹炭粉、尿素、生石灰粉、石膏粉、磷酸二氢钾和s1中得到的混合颗粒物添加到搅拌设备中,加水并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5-70%以内,得到混合料;

10、s3、原料发酵

11、将s2中得到的混合料添加至发酵设备中,发酵45-55d,每间隔15d翻堆一次,翻堆采用铲车或人工翻堆,得到培养料;

12、s4、装袋

13、将s3中得到的培养料装入专用的袋子中,袋子为无纺布制成,袋子的直径30-40cm,高度30-40cm,每袋装培养料2.5-3kg,得到菌丝包;

14、s5、搭建菌丝包培养室

15、利用废弃厂房、学校、大棚或新建活动板房,并装配温湿度监测设备、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设备、增温、降温、增湿、除湿设备及通风设备,每个菌丝包培养室面积控制在300-1000m2,培养室周边交通方便,水源、空气无污染且水、电、网络接入方便;

16、s6、菌丝培养

17、通过温湿度监测设备和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设备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控,竹荪菌丝生长到70%即可移交农户进行种植;

18、s7、竹荪菌丝种植

19、竹荪菌丝种植过程中,每个种植穴的深度不低于40cm,直径不低于50cm,种植区周边开挖排水沟,并搭建遮雨小拱棚。

20、优选地,在s5中,培养室室内搭建层架,每个层架高度1.5-1.8m,层架搭建3-4层,每层高度不低于40cm,宽度不低于30cm。

21、优选地,在s6中,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55-8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8%以内。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本发明中,通过采用竹秆材为菌丝包的主要原料,降低了木材的使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

24、2、本发明中,通过将竹荪菌丝生长方式由室外转至室内,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降低成本;

25、3、本发明中,通过在菌丝包培养料配方中第一次创造性添加了竹炭粉,提高了菌种成活率,菌丝生长更加健壮;

26、4、本发明中,通过标准化及工厂化生产菌丝包,菌丝包大小统一方便运输,大大降低了农户种植难度,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更多人投身到农业中来;

27、5、本发明中,通过在菌丝包培养室添加温湿度监测设备和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设备,可以远程控制,有助于农业现代化;

28、6、本发明中,通过对现有的种植模式进行改进,菌丝包最适合林下种植,减少了大田传统种植需要搭建遮阴棚、保温棚等硬件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竹荪的品质,同时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大量利用林下空间,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29、7、本发明中,通过在原料中加入农林废弃物,实现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有助于农村环境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其特征在于,按百分比计,所述竹荪菌丝包配方包括以下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林废弃物为果树修剪枝条或农作物秸秆。

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在s5中,培养室室内搭建层架,每个层架高度1.5-1.8m,层架搭建3-4层,每层高度不低于40cm,宽度不低于3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在s6中,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55-8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8%以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竹竿材添加农林废弃物生产竹荪菌丝包配方及工艺流程,涉及竹荪种植技术领域;而本发明包括S1原料预处理、S2原料搅拌、S3原料发酵、S4装袋、S5搭建菌丝包培养室、S6菌丝培养、S7竹荪菌丝种植;本发明中,通过采用竹秆材为菌丝包的主要原料,降低了木材的使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通过将竹荪菌丝生长方式由室外转至室内,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降低成本,通过对现有的种植模式进行改进,菌丝包最适合林下种植,减少了大田传统种植需要搭建遮阴棚、保温棚等硬件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竹荪的品质,同时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大量利用林下空间,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技术研发人员:乔璐,唐宗英,马山俊,杨跃仙,白冰,刘平,李雪娟,李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