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

xiaoxiao3月前  30


本技术涉及水生物诱捕,具体涉及一种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1、福寿螺(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是一种大型淡水螺类,原产于南美洲,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福寿螺可以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它们会竞争当地物种的食物资源,对水生植物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其还会大量食用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对农业产量造成严重损害,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其还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并且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影响水体的水质和透明度。

2、目前治理福寿螺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手工清除或设置围栏等物理方法来控制福寿螺的数量,还会购买灭螺的化学药物进行灭螺。然而物理方法耗时耗力,且清除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化学方法可能会对环境和非目标物种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福寿螺的诱捕效率较低或对污染环境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提供一种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包括内部中空的诱捕筒,诱捕筒的一个侧面为敞口端;诱捕筒的敞口端与收缩通道连接,收缩通道为两端开口的漏斗形结构,其大端与诱捕筒的敞口端可拆卸连接,其小端伸入诱捕筒的内部;诱捕筒与收缩通道围合成的空间中可拆卸连接有供信息素散出的信息素盒。

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时可将本方案中的诱捕筒放置于水体中,福寿螺可以被信息素盒中散出的信息素吸引,被吸引后的福寿螺通过易进难出的收缩通道进入诱捕筒,以避免福寿螺逃脱。一段时间后将本诱捕装置从水中拿出,将收缩通道拆卸后可取出诱捕筒中捕获的福寿螺。本方案可利用信息素自动捕螺来代替人工捕螺,不需要耗费太多人力,也不会污染环境,使用效果好、捕螺效率高。

5、进一步地,信息素盒上开设有多个供信息素散出的微孔,且信息素盒的内壁覆盖有一层防水透气膜。为了避免信息素直接溶入水中后快速溶解,延缓消耗速度、降低信息素的更换频率,可以使信息素通过防水透气膜,以气态的形式散入水中和空气中。

6、进一步地,诱捕筒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光诱灯和光敏电阻传感器,光诱灯与电源模块和控制器电连接,光敏电阻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除信息素吸引外,本方案还设置有第二重的光诱,可进一步提高诱捕概率,增强诱捕效果。在夜晚时,光敏电阻传感器感知到光线变化可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光诱灯开启,从而利用光吸引福寿螺进入诱捕筒。

8、进一步地,光诱灯的波段为黄光波段或者绿光波段或者蓝光波段。福寿螺怕强光,白天活动较少,夜间、阴天相对活跃。而黄螺对黄色光的趋向性最高,黑螺对绿光和蓝光的趋向效应更为明显,可以在夜晚利用不同波段的光吸引不同种类的福寿螺。

9、进一步地,光诱灯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白天吸收的太阳能用于晚上向光诱灯供电,可节约能量,更加环保。

10、进一步地,诱捕筒的内部设置有供诱饵气味散出的诱饵盒。福寿螺通常通过感知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和气味来寻找食物,从而被诱饵气味吸引进入诱捕筒中,可进一步提高诱捕概率,增强诱捕效果。

11、进一步地,诱饵盒与信息素盒的顶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盖体;诱捕筒的顶面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诱饵盒与信息素盒分别与两个安装孔可拆卸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盖体可以防止灰尘、杂物等落入盒中,因诱饵与信息素均为消耗品,打开盖体后可以添加新的诱饵或信息素。将诱饵盒和信息素盒从诱捕筒中拆卸出后,更加方便补充、更换新诱饵或者信息素。

13、进一步地,诱饵盒与信息素盒顶部的安装位置均高于安装孔,便于拆卸时手指着力。

14、进一步地,诱饵盒上开设有多个供诱饵气味散出的微孔。诱饵气味可以通过微孔散出吸引福寿螺,诱饵虽然也能通过微孔进入水中,但仅能从微孔中少量缓慢散出,且微孔可以阻止福寿螺直接触碰到诱饵盒内部的诱饵,避免福寿螺快速将诱饵吃光。



技术特征:

1.一种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诱捕筒(1),所述诱捕筒(1)的一个侧面为敞口端;所述诱捕筒(1)与收缩通道(6)连接,所述收缩通道(6)为两端开口的漏斗形结构,其大端与诱捕筒(1)的敞口端可拆卸连接,其小端伸入诱捕筒(1)的内部;所述诱捕筒(1)与收缩通道(6)围合成的空间中可拆卸连接有供信息素散出的信息素盒(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素盒(3)上开设有多个供信息素散出的微孔,且信息素盒(3)的内壁覆盖有一层防水透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筒(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光诱灯(4)和光敏电阻传感器,所述光诱灯(4)与电源模块和控制器电连接,光敏电阻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诱灯(4)的波段为黄光波段或者绿光波段或者蓝光波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诱灯(4)的顶端设置有太阳能板(5),所述太阳能板(5)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筒(1)的内部设置有供诱饵气味散出的诱饵盒(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盒(2)与所述信息素盒(3)的顶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盖体;诱捕筒(1)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诱饵盒(2)与所述信息素盒(3)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孔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盒(2)与信息素盒(3)顶部的安装位置均高于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盒(2)上开设有多个供诱饵气味散出的微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福寿螺生态诱捕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诱捕筒,诱捕筒的一个侧面为敞口端;诱捕筒的敞口端与收缩通道连接,收缩通道为两端开口的漏斗形结构,其大端与诱捕筒的敞口端可拆卸连接,其小端伸入诱捕筒的内部;诱捕筒与收缩通道围合成的空间可拆卸连接有供信息素散出的信息素盒。本方案可利用信息素自动捕螺来代替人工捕螺,不需要耗费太多人力,也不会污染环境,使用效果好、捕螺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保,杨春平,李可,郝子含,吕天星,何海洋,谢彬,陈海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1215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