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3月前  35


本技术涉及支护桩保护结构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工程中,承台施工通常采用的施工工艺为:承台挖土→砖胎膜砌筑→垫层浇捣→钢筋安装→承台混凝土浇筑;

2、承台挖土通常采用反铲液压挖土机,挖土前根据承台位置的地面标高和承台底标高,设计绘制出基坑开挖平面图,再通过全站仪现场定位,用石灰粉撒出承台开挖边线,土方挖出后留场堆放或及时外运,挖土深度由专职人员控制,挖土时基底留20cm由人工铲土,整平至设计标高;

3、挖土完成后进行砖胎膜砌筑,通常采用蒸压粉煤灰砖及水泥砂浆按照承台的形状尺寸砌筑砖胎膜,砖胎膜作为承台混凝土浇筑模板制安的一种形式,同时起到挡土的作用,砖胎膜砌筑完成以后再进行承台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

4、相关技术中,由于某些地区在第四纪地质时期发育了大面积的淤泥软土,2~3米厚的素填土下往往存在15~20米厚的淤泥层,这时候地下室、桩顶承台标高都在淤泥层中;由于在淤泥土层,特别是含水率较高的流塑状淤泥土层,淤泥土流动性较大,承台土方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塌方,承台坑难以开挖成型,导致砖胎膜无法砌筑,传统施工方法需要在开挖前对土体进行加固,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则亟需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在淤泥土层中开挖承台坑前需要对土体进行加固,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包括:

4、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其用于形成围护结构,所述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的一端相互垂直对接,且所述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对称设置并围合构成矩形结构;

5、加固组件,其用于对所述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形成的矩形围护结构进行加固,所述加固组件设置在矩形结构内侧;

6、防转组件,其用于防止围护结构下沉和转动,且所述防转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的外侧;

7、悬吊组件,其用于与外部塔吊配合,所述悬吊组件包括固定壳和限位爪,所述固定壳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的顶部中心处,所述限位爪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壳内,并对称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组合形成的围护结构对淤泥进行分隔限位,避免在对承台坑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出现塌方的情况,同时也避免需要在开挖前对土体进行加固,简单高效,并同时通过加固组件提高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构成的围护结构的结构强度;

9、在安装时,通过悬吊组件的设置使外部塔吊能够快速与该围护结构进行连接并将其悬吊至指定位置,并在悬吊的同时也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掉落,且同时通过防转组件的设置使得该围护结构不易下沉和转动;

10、通过加固组件、防转组件和悬吊组件的组合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在淤泥土层中开挖承台坑前需要对土体进行加固,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的问题。

11、可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横向楞条和竖向楞条,所述横向楞条和竖向楞条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形成的围护结构的内侧,且所述横向楞条和竖向楞条二者相互垂直并焊接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横向楞条和竖向楞条构成的井字形结构提高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其自身的结构强度,避免其由于受力过大而出现断裂等情况,使其能够更好的抵抗淤泥土层的侧向压力。

13、可选的,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角撑,所述角撑焊接固定在相邻两根所述横向楞条之间,所述角撑与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共同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角撑提高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防转组件包括竖向翼板和横向翼板,所述竖向翼板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的一侧,所述横向翼板水平连接在所述第二围护钢板的侧壁顶部,且所述竖向翼板、横向翼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相互垂直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竖向翼板和横向翼板使得该结构整体不易下沉和转动。

17、可选的,所述防转组件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固定在翼板与围护钢板之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斜撑提高翼板与围护钢板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竖向翼板和横向翼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螺纹杆,并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上设置有预留孔,所述螺纹杆穿过预留孔,并在所述螺纹杆上旋拧连接有螺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杆使得翼板与围护钢板之间能够快速进行拆装。

21、可选的,所述悬吊组件还包括联动杆、调节杆、对接杆和滑槽,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壳内,且所述调节杆的部分凸出于所述固定壳,所述滑槽贯穿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对接杆转动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调节杆之间,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爪转动连接,且所述对接杆滑动卡接在滑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杆的转动带动对接杆在滑槽内联动,进而通过对接杆带动联动杆以及限位爪快速进行联动。

23、可选的,所述固定壳上贯穿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对接杆的一端滑动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槽将对接杆进行限位,使其能够定向滑移。

25、可选的,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使调节杆能够快速复位。

27、可选的,所述调节杆上固定有圆杆,且所述固定壳通过圆杆与所述固定壳转动连接,并在圆杆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棘轮,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固定壳外侧,所述固定壳外壁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一端与所述棘轮抵接,并在所述棘爪与所述固定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棘轮和棘爪对调节杆进行限位,避免在悬吊的过程中调节杆转动导致限位爪张开。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将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设置成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加固组件、防转组件、悬吊组件的组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淤泥土层中开挖承台坑前需要对土体进行加固,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的问题;

31、2.通过利用加固组件使得该结构整体稳定性好,制作、安装、移动便捷,造价较低,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施工效率高;

32、3.通过利用防转组件中设置的纵横向翼板,使得该围护结构不易下沉和转动,大大增加了围护装置在淤泥土中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3)包括横向楞条(31)和竖向楞条(32),所述横向楞条(31)和竖向楞条(32)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1)、第二围护钢板(2)形成的围护结构的内侧,且所述横向楞条(31)和竖向楞条(32)二者相互垂直并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3)还包括角撑(33),所述角撑(33)焊接固定在相邻两根所述横向楞条(31)之间,所述角撑(33)与第一围护钢板(1)、第二围护钢板(2)共同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组件(4)包括竖向翼板(41)和横向翼板(42),所述竖向翼板(41)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1)的一侧,所述横向翼板(42)水平连接在所述第二围护钢板(2)的侧壁顶部,且所述竖向翼板(41)、横向翼板(42)分别与所述第一围护钢板(1)、第二围护钢板(2)相互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组件(4)还包括斜撑(43),所述斜撑(43)固定在翼板与围护钢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翼板(41)和横向翼板(42)的一侧均设置有螺纹杆(44),并在所述第一围护钢板(1)、第二围护钢板(2)上设置有预留孔,所述螺纹杆(44)穿过预留孔,并在所述螺纹杆(44)上旋拧连接有螺母(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组件(5)还包括联动杆(53)、调节杆(54)、对接杆(55)和滑槽(56),所述调节杆(54)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壳(51)内,且所述调节杆(54)的部分凸出于所述固定壳(51),所述滑槽(56)贯穿设置在所述调节杆(54)上,所述对接杆(55)转动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调节杆(54)之间,所述调节杆(54)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爪(52)转动连接,且所述对接杆(55)滑动卡接在滑槽(56)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51)上贯穿设置有限位槽(57),所述对接杆(55)的一端滑动卡接在所述限位槽(57)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4)与所述固定壳(51)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5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4)上固定有圆杆,且所述固定壳(51)通过圆杆与所述固定壳(51)转动连接,并在圆杆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棘轮(59),所述棘轮(59)位于所述固定壳(51)外侧,所述固定壳(51)外壁转动连接有棘爪(510),所述棘爪(510)的一端与所述棘轮(59)抵接,并在所述棘爪(510)与所述固定壳(51)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51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支护桩保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沿海淤泥地带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桩保护结构,包括第一围护钢板、第二围护钢板、加固组件、防转组件和悬吊组件。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的一端相互垂直对接,并围合构成矩形结构,加固组件用于对第一围护钢板和第围护钢板形成的矩形围护结构进行加固,加固组件设置在矩形结构内侧,防转组件设置在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的外侧,且防转组件用于防止围护结构下沉和转动,利用第一围护钢板和第二围护钢板组合形成的围护结构对淤泥进行分隔限位,避免在对承台坑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出现塌方的情况,同时也避免需要在开挖前对土体进行加固,简单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燕霄,殷豪,梁正明,招继杰,张鹏,邓永文,杨少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广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