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药物制备领域,涉及一种甲基钴胺素片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甲基钴胺素即为甲钴胺(mecobalamin),存在于血液、髓液中,与甲基钴胺素相比,其对神经元的传导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通过甲基转换反应促进核酸-蛋白-脂肪代谢,其作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可使高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参与脱氧核苷合成胸腺嘧啶过程,促进核酸、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再生及髓鞘的形成,防止轴突变性,修复被损害的神经组织。甲钴胺于1972年由日本卫材株式会社首次作为注射剂推出,然后于1978年作为内服产品上市。
2、甲基钴胺素片剂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主要涉及氰钴胺的还原和甲基化两步反应。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以氰钴胺为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后,再用碘甲烷、硫酸二甲酯或对甲苯磺酸甲酯等进行甲基化,最终得到甲钴胺。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溶剂选择及投料比例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3、尽管甲基钴胺素片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生产工艺存在能耗高、污染大、收率低等问题;同时,不同厂家生产的甲基钴胺素片剂在质量上可能存在差异,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甲基钴胺素片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现有甲基钴胺素片剂在溶出度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
4、专利文献1(cn 112716909 a)公开了一种甲基钴胺素片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甲钴胺与一部分淀粉混合,再与剩余的淀粉混合得到混合物,再取相当于配方量1/3的微晶纤维素与该混合物混合得到混粉,将该混粉用于接下来的预混合步骤,并且公开了原料甲钴胺的粒度范围为10μm<d90<30μm,4μm<d50<10μm,但该方法仅考察了甲基钴胺素片剂剂的稳定性与含量均匀度,虽然考察了所得片剂的溶出度>85%,但所得片剂的稳定性难说较好,且溶出存在问题。
5、专利文献2(cn 110251477 b)公开了一种甲基钴胺素片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将甲钴胺原料药进行微粉化,控制原料药粒度d50≤10μm,将甲钴胺与颗粒乳糖依次加入高速搅拌混合制粒机内,然后将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依次加入高速搅拌混合制粒机内搅拌,最后将硬脂酸钙加入高速搅拌混合制粒机内,搅拌,压片。该方法仅考察了所得甲基钴胺素片剂的稳定性,且公开了大颗粒乳糖更适合作为甲基钴胺素片剂的载体,但所得片剂的稳定性较差,且由于乳糖是一次性加入,溶出也存在一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甲基钴胺素片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人意外发现,通过控制原辅料的粒径分布,尤其是控制甲钴胺及乳糖的粒径,这是确保甲基钴胺素片剂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并且在整个工艺中聚焦在与个别原辅料的混合方式,从而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2、本发明的提供一种甲基钴胺素片剂,所述甲基钴胺素片剂按重量配比含有:
3、甲钴胺0.8~1.2份
4、淀粉15~18份
5、乳糖100~110份
6、硬脂酸钙0.4~0.5份、和
7、包衣剂8~10份,
8、其中,所述甲钴胺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5.2μm≤d50≤6.3μm、20μm≤d90≤26.5μm。
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甲钴胺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5.6μm≤d50≤6.1μm、21μm≤d90≤25μm。
1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甲钴胺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0.60μm≤d10≤0.90μm,进一步优选为0.70μm≤d10≤0.86μm。
1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乳糖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6.5μm≤d50≤10.5μm、23μm≤d90≤35μm,进一步优选为7.0μm≤d50≤10.0μm、25μm≤d90≤32μm。
1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乳糖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1.0μm≤d10≤2.5μm,进一步优选为1.2μm≤d10≤2.0μm。
1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甲基钴胺素片剂以重量计含有:
14、甲钴胺0.5mg
15、淀粉8.5mg
16、微晶纤维素29.0mg
17、乳糖51.8mg
18、硬脂酸钙0.2mg、和
19、包衣剂增重3%。
2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淀粉为特白玉米淀粉,所述微晶纤维素为微晶纤维素sh-102。
2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甲基钴胺素片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22、(1)原辅料预处理:对原料甲钴胺进行微粉化处理,得到微粉化的甲钴胺,对乳糖进行微粉化处理,得到微粉化的乳糖,将所得微粉化的甲钴胺与一部分乳糖混合得到混合粉末,剩余的乳糖过筛网进行洗筛,得到混合物料1;
23、(2)预混合:将上述(1)中得到的混合物料1、微晶纤维素、淀粉加入料斗混合机中,混合;
24、(3)总混:将外加辅料硬脂酸钙加入料斗混合机中,混合;
25、(4)压片:进行压片,片重控制范围在±5%,硬度按照60~100n进行压片;
26、(5)包衣:配制包衣液,包衣,得到甲基钴胺素片剂。
2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部分乳糖与所述剩余的乳糖的量相同。
2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衣液的成分包含二氧化钛、红氧化铁、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黄氧化铁。
29、发明效果
30、溶出度优化:通过控制甲钴胺和乳糖的粒径分布,使得片剂在溶解过程中能够更快地释放药物成分,提高溶出度。同时,适当的粒径分布有助于减少片剂内部的孔隙和裂纹,进一步提高溶出一致性。
31、稳定性提升:合理的粒径分布的颗粒在压片过程中形成的片剂结构更为紧密,减少了水分和氧气的渗透途径,从而提高了片剂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此外,薄膜包衣层进一步增强了片剂的抗湿、抗光和抗氧化能力。
32、生产效率与成本:采用粒径控制技术优化了制粒和压片工艺参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可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了不合格品的产生和返工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一种甲基钴胺素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钴胺素片剂按重量配比含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其中,所述甲钴胺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5.6μm≤d50≤6.1μm、21μm≤d90≤2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其中,所述甲钴胺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0.60μm≤d10≤0.90μm,进一步优选为0.70μm≤d10≤0.86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其中,所述乳糖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6.5μm≤d50≤10.5μm、23μm≤d90≤35μm,进一步优选为7.0μm≤d50≤10.0μm、25μm≤d90≤32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其中,所述乳糖经微粉化处理后的粒度范围为1.0μm≤d10≤2.5μm,进一步优选为1.2μm≤d10≤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其中,所述甲基钴胺素片剂以重量计含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其中,所述淀粉为特白玉米淀粉,所述微晶纤维素为微晶纤维素sh-10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一部分乳糖与所述剩余的乳糖的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甲基钴胺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包衣液的成分包含二氧化钛、红氧化铁、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黄氧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