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具体为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因具有占地少、利用效率高、距离用电负荷近、综合成本低等优点而极具应用和推广的价值,它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
2、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是bipv的重要发展形式,现有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中,其采用的方法多是将光伏组件做成建筑屋顶,但是现有的光伏组件与屋顶之间的安装结构较为繁琐,安装强度不高,工人工作量大,变相地增大了bipv的成本,不利于bipv的推广,基于此,提出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具备便于安装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光伏组件与屋顶之间的安装结构较为繁琐,安装强度不高,工人工作量大,变相地增大了bipv的成本,不利于bipv的推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包括屋顶板,所述屋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连接块,所述固定座和连接块上设有安装机构,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光伏组件;
3、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分别开设于固定座左右两侧的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对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螺杆内腔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移动孔,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开设于连接块左右两端的两组限位槽。
4、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连接块上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凹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调节孔。
5、进一步,两组所述第一螺杆相背的一端均固定有转把,所述限位板与移动孔为滑动连接。
6、进一步,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凸形。
7、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摩擦垫,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光伏组件的上表面相贴合。
8、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与调节孔为滑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通过安装机构和调节机构相配合,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能快速便捷实现光伏支架组件与屋顶之间的安装,节省工作人员时间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便于后续的拆装及后续维修更换。
1.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包括屋顶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6)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上安装有连接块(4),所述固定座(1)和连接块(4)上设有安装机构(2),所述连接块(4)上设有调节机构(3),所述连接块(4)上安装有光伏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开设于连接块(4)上表面的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二凹槽(30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302),所述第二螺杆(3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板(303),所述第二凹槽(3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调节孔(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螺杆(202)相背的一端均固定有转把,所述限位板(204)与移动孔(205)为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04)与限位槽(206)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201)的截面为凸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0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摩擦垫,所述固定板(303)的下表面与光伏组件(5)的上表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bipv的光伏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03)与调节孔(304)为滑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