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井井建超前治水的方法与流程

xiaoxiao3月前  32


本申请涉及矿山超深井施工,尤其涉及一种超深井井建超前治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矿山工程系统建设及探矿工程推进步伐的纵向深入,中深部井建系统开拓成为接替工程的重点及难点。

2、超深井下三高一扰动现象及水文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下水位漏斗急速往深部平面下降转移,加之岩体富水性较强,受地层及裂隙、导水断裂构造等影响,在深部井建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难以治理的井建渗水问题,导致生产安全无法保障。

3、在目前的溜井建设过程中,在超深井矿山已出现反井钻机扩孔(溜井)结束后,井壁发生不同程度渗水现象,这严重影响到溜井安全使用问题,并且可能给会导致井筒报废。目前,虽然能够通过后续措施进行补救,和通过利用潜孔钻机或kd-100型钻机围绕溜井进行打孔泄水,但该补救方法泄水效果不佳,无法保障后续生产的安全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超深井井建超前治水的方法,能够对规划的井建系统进行有效防治水,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

2、本申请提供一种超深井井建超前治水的方法,包括:

3、在钻井施工前,以该钻井的井心为中心点,以第一直径值圆周阵列布置至少四个注浆孔;

4、根据钻井的深度,在该注浆孔的位置处进行开孔,形成钻孔;

5、在该钻孔位置处进行注浆,形成钻井的帷幕注浆体。

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7、该在该注浆孔的位置处进行开孔时,该注浆孔中至少有一对对角位置的注浆孔为斜向开孔,其余注浆孔为垂直开孔;

8、其中,该斜向开孔是指注浆孔的钻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10、该斜向开孔的角度为88°。

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12、上述在该注浆孔的位置处进行开孔,和该在该钻孔位置处进行注浆,具体包括:

13、根据钻井的深度,进行分段开孔、分段注浆,依次完成钻孔的不同注浆段开孔与注浆工作;

14、在一段注浆段开孔完成后,进行压水实验,并根据压水实验结果判断是否进行该注浆段的注浆工作。

1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16、该根据压水实验结果判断是否进行该注浆段的注浆工作,具体包括:

17、在一段注浆段开孔完成后,对该注浆段进行一次压水实验,若透水率>0.5lu,则进行一次注浆工作,若透水率<0.5lu,则无需进行注浆工作;

18、待一次注浆工作完成后,对该注浆段进行二次压水实验,若透水率>0.5lu,则进行二次注浆工作,若透水率<0.5lu,则无需进行注浆工作。

1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20、在进行压水实验时,该压水实验加压大于等于两倍静水压力。

2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22、在进行压水实验时,若透水率较大,则使用外加剂作为注浆液;

23、其中,该外加剂为:超细水泥或脲醛树脂。

2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25、在进行分段开孔、分段注浆的过程中,若遇涌水孔,且孔口涌水量大于3m3/h,则立即进行注浆;

26、在正常进行分段注浆的过程中,注浆段的长度选取为20m。

2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28、该第一直径值根据矿井直径大小、注浆液的扩散范围、矿井不同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富水及平均裂隙率情况进行确定。

2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

30、该注浆孔的数量根据第一直径值的大小进行确定,具体为:

31、在该第一直径值小于等于6m时,以第一直径值圆周阵列布置四个注浆孔;

32、该第一直径值的直径每增加1m,则圆周阵列多增加两个注浆孔。

33、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4、本申请通过提前进行打孔注浆,能够在钻井的周围形成有效的帷幕注浆体,从而防止地下水向钻井周围渗透,对规划的井建系统进行有效防治水,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

35、本申请通过根据矿井直径、注浆液扩散范围等因素确定第一直径值,并据此确定注浆孔的数量和位置,能够确定合适注浆范围,保障注浆液能够有效渗透到地层中,形成有效的帷幕注浆体。

36、本申请通过采用斜向开孔的方式,能够增大浆液辐射扩散面积,形成以钻孔为辐射中心的扇形浆液扩散效果,增加注浆的均匀性和效率,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更好地实现地层的固结和加固效果。

37、本申请通过分段开孔、分段注浆,并结合压水实验的方式,能够根据透水率数据有针对性地判断每个注浆段是否需要注浆,保障注浆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注浆工作,节约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质量。

3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超深井井建超前治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超深井井建超前治水的方法,矿山超深井施工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深井井建超前治水的方法,通过提前进行打孔注浆,能够在钻井的周围形成有效的帷幕注浆体,从而防止地下水向钻井周围渗透,对规划的井建系统进行有效防治水,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本申请通过确定第一直径值,并确定注浆孔的数量,能够保障注浆液有效渗透到地层中,形成有效的帷幕注浆体。本申请通过采用斜向开孔的方式,能够增加注浆的均匀性和效率,实现地层的固结和加固效果。本申请通过分段开孔、分段注浆,能够根据透水率数据有针对性地判断每个注浆段是否需要注浆,避免不必要的注浆工作,节约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赵武广,杨志,刘章龙,李永兴,张仕建,黎飞,张泽裕,杨海辉,刘君,胡体才,夏荣辉,任周洪,黄保胜,刘红伟,孔维磊,苏林海,刘祥云,李吉富,田罡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