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车零件热成型加工,具体为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1、为提升整车的碰撞性能,热成型零件在汽车车身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热成型零件组织结构主要为淬火马氏体,在一个汽车零件上加工时只能实现一种强度范围,如果在加工时能使得同一个汽车零件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强度范围,这样更利于优化整车的碰撞性能。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4781978u公开了一种汽车热成型零件局部软化装置,该方案通过滚珠电机带动固定架控制火焰喷嘴移动,对汽车零件进行火焰软化处理,同时可操作机架移动,进行高效精准焊接。
3、然而,上述方案对汽车零件进行局部软化时,尽管设备可以在目标区域施加热量,但热量仍然会通过热传导作用于周围区域,可能导致非目标区域的温度升高,超过预期的工作温度范围,从而影响汽车零件的机械性能。
4、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5、需要说明的是,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申请构思的背景技术,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通过一对可移动的隔板将汽车热成型零件需要软化的区域进行初步隔离,并通过利用充气泵对空气腔内部进行充气,使气囊发生膨胀,一方面可以对汽车热成型零件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能够对汽车热成型零件与隔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另外,通过制冷箱和循环管的相互配合,使得冷却水能够在循环管内循环流动,由于气囊与汽车热成型零件相抵接,从而循环管与汽车热成型零件进行热量交换,能够吸收软化区域附近的热量,减少热量通过热传导作用于周围区域。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包括:框架和一对隔热组件,所述框架内部滑动连接有一对可相向或向背运动的隔板,且框架内部滑动连接有加热框,所述框架一侧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加热框内壁安装有加热器,一对所述隔热组件分别安装至一对隔板一侧,所述隔热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贯穿所述隔板,且安装框内壁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内部分别开设有空气腔和安装腔,所述安装框顶部安装有用于向气囊内充气的充气泵,所述安装框顶部安装有制冷箱,所述安装腔内部安装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均与制冷箱相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采用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4、进一步的,所述制冷箱内部安装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与循环管一端相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内壁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安装有双向丝杆,一对所述隔板内部均安装有与双向丝杆相适配的第一螺套。
6、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内壁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螺杆,所述加热框顶部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安装有与螺杆相匹配的第二螺套。
7、进一步的,一对所述隔板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杆贯穿一对通孔。
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通过一对可移动的隔板将汽车热成型零件需要软化的区域进行初步隔离,并通过利用充气泵对空气腔内部进行充气,使气囊发生膨胀,一方面可以对汽车热成型零件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能够对汽车热成型零件与隔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另外,通过制冷箱和循环管的相互配合,使得冷却水能够在循环管内循环流动,由于气囊与汽车热成型零件相抵接,从而循环管与汽车热成型零件进行热量交换,能够吸收软化区域附近的热量,减少热量通过热传导作用于周围区域。
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申请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45)采用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44)内部安装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与循环管(45)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端安装有双向丝杆(8),一对所述隔板(3)内部均安装有与双向丝杆(8)相适配的第一螺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输出端安装有螺杆(7),所述加热框(9)顶部安装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内部安装有与螺杆(7)相匹配的第二螺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成型结构件局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隔板(3)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杆(7)贯穿一对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