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建筑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建筑立面。
背景技术:
1、建筑立面是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建筑的外观美。目前常用的建筑立面构造措施是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安装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幕墙,如: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铝板幕墙等。但是现有技术中直接在建筑主体上安装不同类型的建筑幕墙存在如下缺点:在立面安装完成后,由于立面材料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导致建筑立面处于静止状态,进而使建筑外立面产生表情单一、功能单一以及外立面形式缺少可变换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建筑立面,其能实现建筑立面不同表面的材料切换,以丰富建筑立面形式,同时在功能上还能起到采光、遮阳、通风、收集能量等作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建筑立面,其包含:若干个棱柱模块,所述棱柱模块沿建筑主体表面的竖直和/或水平方向阵列设置;每个所述棱柱模块包括:棱柱框架,其由至少三个矩形固定框架相互连接围成;至少三个立面板,每个立面板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框架内,作为棱柱模块的侧面显示面;转动主轴,其沿所述棱柱框架的中心轴线设置;若干根连接肋,分别设置在棱柱框架的顶面和底面,每根所述连接肋的一端与棱柱框架的顶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主轴连接;伺服驱动电机,其设置在相邻设置的棱柱模块之间设置,所述伺服驱动电机分别与棱柱框架内的转动主轴连接;通过驱动转动主轴的旋转,带动所述棱柱框架的旋转,使棱柱模块的侧面显示不同的立面板。
3、优选地,沿建筑主体表面的竖直方向阵列设置的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竖直设置,且同一列的转动主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4、优选地,沿建筑主体表面的水平方向阵列设置的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水平设置,且同一行的转动主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5、优选地,建筑主体表面上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钢梁,所述支撑钢梁通过焊接设置在建筑主体表面上,用来支撑安装所述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
6、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棱柱模块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钢梁,所述支撑钢梁间隔设置形成安装空间。
7、优选地,所述伺服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固定在所述支撑钢梁上;每个所述伺服驱动电机包括两个转子连接端,所述转子连接端分别朝向相邻的两个棱柱模块。
8、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钢梁上设置有安装孔,每个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撑钢梁上的安装孔与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转子连接端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竖直或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棱柱模块之间还设置有装饰金属板,用于遮挡支撑钢梁和伺服驱动电机。
10、优选地,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棱柱模块之间设置有至少50mm的间隙,以保证两个棱柱模块在绕自身转动主轴转动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11、优选地,所述立面板采用穿孔金属板、光伏电板、夹角玻璃中的至少两种材质制成。
12、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建筑立面,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伺服电机驱动转动主轴旋转,进而带动棱柱模块的旋转,实现了立面板的自动切换,丰富了建筑立面的显示效果;同时立面板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可以达到建筑立面的通风、采光、遮阳、太阳能采集等技术集成的效果。
1.一种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沿建筑主体表面的竖直方向阵列设置的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竖直设置,且同一列的转动主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沿建筑主体表面的水平方向阵列设置的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水平设置,且同一行的转动主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建筑主体表面上向外延伸设置有支撑钢梁,所述支撑钢梁通过焊接设置在建筑主体表面上,用来支撑安装所述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棱柱模块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钢梁,所述支撑钢梁间隔设置形成安装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固定在所述支撑钢梁上;每个所述伺服驱动电机包括两个转子连接端,所述转子连接端分别朝向相邻的两个棱柱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钢梁上设置有安装孔,每个棱柱模块中的转动主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撑钢梁上的安装孔与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转子连接端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或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棱柱模块之间还设置有装饰金属板,用于遮挡支撑钢梁和伺服驱动电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棱柱模块之间设置有至少50mm的间隙,以保证两个棱柱模块在绕自身转动主轴转动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建筑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板采用穿孔金属板、光伏电板、夹角玻璃中的至少两种材质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