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xiaoxiao4月前  35


本技术属于尾气回收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1、挖掘机燃油燃烧后产生的三分之一的能量都会随着发动机排气散失于外界环境中,为了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目前部分汽车会对发动机排放的尾气进行回收利用,其中一种方式是采用尾气的热量对冷却液进行二次加热,将加热后的冷却液输送到车厢内,以使冷却液与车厢内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提升车厢内的空气温度,达到采暖的目的,然而尾气加热冷却液、冷却液加热冷空气经历了两次换热,能量损失较大,尾气利用率低;另一种方式是将尾气直接引至车厢内并与车厢内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不仅存在尾气泄露的隐患,而且尾气直接加热空气导致车厢内温度较高,采暖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工程车辆,旨在解决在对尾气进行回收利用时,尾气的热量经两次换热能量损失较大、利用率较低,尾气直接引至车厢与冷空气换热存在尾气泄露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中,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3、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

4、送风组件,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分设于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并均与驾驶舱连通,以形成送风循环回路;

5、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余热回收阀和排气阀,排气管的出口端分支形成余热回收通道和排气通道,余热回收通道与第二换热通道连通,余热回收阀设于余热回收通道内,排气阀设于排气通道内。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设于驾驶舱内,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余热回收阀和排气阀通讯连接,并用于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驾驶舱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排气阀开启,以及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驾驶舱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余热回收阀开启。

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氮氧传感器,氮氧传感器设于第一换热通道内并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组件还包括出气管和出气阀,出气管的一端与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连通,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排气通道连通,出气阀设于出气管上并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风组件还包括风机和进风阀,风机设于进风管上,并且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端连通,进风阀设于风机的出风口和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端之间,风机和进风阀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风组件还包括新风管和新风阀,新风管与出风管连通,新风阀设于新风管上并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风组件还包括设于出风管上的出风阀,出风阀位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和新风管之间,出风阀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端和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均设于换热器的第一端,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和第二换热通道的进口端均设于换热器的第二端。

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组件还包括设于排气通道内的消音器。

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其中,工程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工程车辆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驾驶舱内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将余热回收阀开启并关闭排气阀,以使得排气管内的尾气通过余热回收通道流入至第二换热通道内,驾驶舱内的冷空气通过进风管流入至第一换热通道内,使得第二换热通道内的尾气将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空气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沿出风管回流至驾驶舱内,进而提升驾驶舱内的温度,实现了利用尾气余热进行采暖,尾气和冷空气直接在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省略了中间介质吸收尾气热量,有效防止了尾气热量损失,提高了传热效率和尾气利用率,且尾气隔绝在第二换热通道内,无需将尾气引入至驾驶舱即可使驾驶舱升温,有效防止了尾气泄露至驾驶舱,提高了采暖安全性和舒适性。

1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40),所述控制装置(40)包括温度传感器(41)和控制器(42),所述温度传感器(41)设于所述驾驶舱(200)内,所述控制器(42)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41)、所述余热回收阀(32)和所述排气阀(33)通讯连接,并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41)检测到所述驾驶舱(200)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排气阀(33)开启,以及在所述温度传感器(41)检测到所述驾驶舱(200)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余热回收阀(32)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0)还包括氮氧传感器(43),所述氮氧传感器(43)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1)内并与所述控制器(42)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30)还包括出气管(34)和出气阀(35),所述出气管(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12)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气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通道(312)连通,所述出气阀(35)设于所述出气管(34)上并与所述控制器(42)通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还包括风机(23)和进风阀(24),所述风机(23)设于所述进风管(21)上,并且所述风机(23)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风阀(24)设于所述风机(23)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1)的进口端之间,所述风机(23)和所述进风阀(24)均与所述控制器(42)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还包括新风管(25)和新风阀(26),所述新风管(25)与所述出风管(22)连通,所述新风阀(26)设于所述新风管(25)上并与所述控制器(42)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管(22)上的出风阀(27),所述出风阀(27)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1)的出口端和所述新风管(25)之间,所述出风阀(27)与所述控制器(42)通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1)的进口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12)的出口端均设于所述换热器(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1)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12)的进口端均设于所述换热器(10)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30)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气通道(312)内的消音器(36)。

10.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工程车辆,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送风组件和排气组件,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送风组件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分设于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并均与驾驶舱连通,以形成送风循环回路;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余热回收阀和排气阀,排气管的出口端分支形成余热回收通道和排气通道,余热回收通道与第二换热通道连通,余热回收阀设于余热回收通道内,排气阀设于排气通道内。在尾气余热利用系统中,尾气和冷空气直接在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有效防止了尾气热量损失,提高了传热效率和尾气利用率,且尾气隔绝在第二换热通道内,有效防止了尾气泄露至驾驶舱,提高了采暖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张磊,余天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7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