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下切护坡,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
背景技术:
1、河床亦称河槽,是指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而变化,其形态受地形、地质、土壤、水流冲刷、搬运和泥沙堆积的影响,可分为平原河槽和山区河槽两类,为了确保堤防的稳定性,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下切护坡。
2、目前市面上下切护坡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施工时有所不便,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包括:预制桩、脚槽套筒、第一沉排和第二沉排,脚槽套筒套设在预制桩的上端,预制桩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限位槽,脚槽套筒的内表面设置伸入限位槽内的限位块;脚槽套筒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第一沉排和第二沉排。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4、进一步,预制桩下端中心位置处设置主定位锥。
5、进一步,预制桩下端设置置物环,置物环的四周设置多块横板,横板上贯穿设置螺纹筒,螺纹筒内螺纹连接螺纹杆,螺纹杆的上端伸出螺纹筒外并连接旋柄,螺纹杆的下端伸出螺纹筒外并连接辅定位锥。
6、进一步,第一沉排水平布置,第二沉排斜向上布置。
7、进一步,第一沉排通过第一角座与脚槽套筒相固定。
8、进一步,第一沉排与第一角座通过第一紧固件相固定。
9、进一步,第一角座与脚槽套筒通过第二紧固件相固定。
10、进一步,第二沉排通过第二角座与脚槽套筒相固定。
11、进一步,第二沉排与第二角座通过第三紧固件相固定。
12、进一步,第二角座与脚槽套筒通过第四紧固件相固定。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将脚槽套筒套设于预制桩的外壁,且位于脚槽套筒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沉排与第二沉排,以使其形成该下切护坡的主体,并使得该下切护坡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经济,从而便于对该下切护坡进行施工处理,最后通过脚槽套筒位于预制桩的外壁根据河道下切沉降而沉降,并使得第一沉排与第二沉排随着脚槽套筒下沉而下沉,同时限位块的一端位于限位槽的内部进行滑移,以使其对脚槽套筒的升降幅度进行限位,即可使得下切河流能够有效保证堤防的安全稳定,从而完成下切护坡的使用;
15、2)通过将主定位锥插入至河床的底部,再旋转旋柄,使其带动螺纹杆位于螺纹筒的内部旋转并向下滑移,并使得螺纹杆带动辅定位锥同步下移,以使得辅定位锥插入至河床的底部,即可对该下切护坡进行快速安置处理;
16、3)通过将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一端贯穿第一角座并连接于第一沉排与脚槽套筒的外壁,且将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的一端贯穿第二角座并连接于第二沉排与脚槽套筒的外壁,即可降低第一沉排与第二沉排的应力,使得第一沉排以及第二沉排与脚槽套筒之间连接的更为稳固,从而提高了下切护坡使用时的稳定性;
17、4)该防治河床下切护坡不仅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经济,进而便于对该下切护坡进行施工处理,还能够有效保障堤防的安全稳定,且使得该下切护坡的整体结构较为稳固,并且达到了快速定位安置的目的。
1.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桩(1)、脚槽套筒(3)、第一沉排(2)和第二沉排(4),所述脚槽套筒(3)套设在所述预制桩(1)的上端,所述预制桩(1)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限位槽(14),所述脚槽套筒(3)的内表面设置伸入限位槽(14)内的限位块(13);所述脚槽套筒(3)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第一沉排(2)和第二沉排(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1)下端中心位置处设置主定位锥(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1)下端设置置物环(15),所述置物环(15)的四周设置多块横板(16),所述横板(16)上贯穿设置螺纹筒(18),所述螺纹筒(18)内螺纹连接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的上端伸出螺纹筒(18)外并连接旋柄(5),所述螺纹杆(17)的下端伸出螺纹筒(18)外并连接辅定位锥(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排(2)水平布置,所述第二沉排(4)斜向上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排(2)通过第一角座(7)与所述脚槽套筒(3)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排(2)与所述第一角座(7)通过第一紧固件(8)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座(7)与所述脚槽套筒(3)通过第二紧固件(9)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排(4)通过第二角座(10)与所述脚槽套筒(3)相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排(4)与所述第二角座(10)通过第三紧固件(11)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治河床下切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座(10)与所述脚槽套筒(3)通过第四紧固件(12)相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