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光学膜,尤其涉及一种增亮膜及其制造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1、在显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增亮膜作为提升液晶显示屏亮度和均匀性的关键光学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器件中,现有的增亮膜及相关光学膜材设计在追求高辉度和均匀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光源侧漏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显示器件的整体显示效果。具体而言,传统的增亮膜设计主要关注于通过微棱镜结构将光源散射的光线向正面集中,以提升整体辉度与均匀度,扩散膜用于控制光线的分布,以实现更均匀的显示效果,然而这种设计方式在提升亮度和均匀性的同时,并未充分考虑光源侧漏光的问题,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入光侧不均匀亮暗区,即所谓的“灯口萤火虫现象”。
2、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虽然采用了一些解决方案,如使用遮光胶带、扩散膜边框丝印和灯口小反射片等来降低灯口萤火虫现象以及尾部亮线的不良影响。然而,这些解决方案不仅增加了显示器件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而且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显示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改进光学膜材的结构和材料,有效解决光源侧漏光问题,同时保持甚至提升显示器件的亮度和均匀性,相关技术方案能综合考虑光源侧漏光、辉度提升和均匀化控制等多个因素,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经济且优质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亮膜,其能够使显示装置的入光处光线更均匀,能提升产品的遮蔽性、抗萤火虫及天侧亮线的能力,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的增亮膜包括设置在出光面上的棱镜层,所述棱镜层中包括棱镜阵列;
2、在与所述棱镜阵列中棱镜排列方向垂直和/或水平的方向上,所述棱镜层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雾化棱镜区、普通棱镜区和第二雾化棱镜区,所述第一雾化棱镜区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棱镜区中棱镜表面具有表面微结构;
3、所述第一雾化棱镜区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棱镜区的雾度大于所述普通棱镜区的雾度。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镜阵列中相邻棱镜的间距相等或者周期性变化。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材料折射率为1.53~1.69。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择如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pet、pc或pmma,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300μm。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背涂层,所述背涂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相对所述棱镜层的表面上,所述背涂层的雾度在2%~20%范围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雾化棱镜区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棱镜区的雾度为90%~100%。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雾化棱镜区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棱镜区中由扩散微结构形成雾度,所述扩散微结构的密度从边缘向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10、为了简化本申请所限定的增亮膜的制造,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增亮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11、根据增亮膜中棱镜的形状制作棱镜模具;
12、对所述棱镜模具中对应棱镜层中第一雾化棱镜区和第二雾化棱镜区的区域进行喷砂,获得具有雾化区的雾化棱镜模具;
13、使用喷砂处理后的所述棱镜模具对制作棱镜层的材料进行转印及光固化,同时形成包括第一雾化棱镜区、普通棱镜区和第二雾化棱镜区的棱镜层。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镜模具为辊筒型。
15、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述的增亮膜、导光板及光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增亮膜通过在棱镜层中设置雾度更高的区域,提高光均匀性、产品遮蔽性、抗萤火虫及天侧亮线的能力;在制造方法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增亮膜生产方法,包括制作棱镜模具、对模具特定区域进行喷砂处理以获得雾化棱镜模具,本申请的方法不仅简化生产流程,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增亮膜的高质量生产。
1.一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出光面上的棱镜层(100),所述棱镜层(100)中包括棱镜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阵列中相邻棱镜的间距相等或者周期性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材料折射率为1.53~1.6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材层(200),所述基材层(200)的材料选择如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pet、pc或pmma,所述基材层(200)的厚度为25~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涂层(300),所述背涂层(300)设置在所述基材层(200)相对所述棱镜层(100)的表面上,所述背涂层(300)的雾度在2%~20%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棱镜区(110)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棱镜区(130)的雾度为9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棱镜区(110)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棱镜区(130)中由扩散微结构形成雾度,所述扩散微结构的密度从边缘向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8.一种增亮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亮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模具(400)为辊筒型。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增亮膜、导光板(500)及光源(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