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同轴双电机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混动车型专用的变速箱多为只提供固定速比,导致发动机和电机在部分工况下工作效率低,动力输出不足。发电机受限于输入转速较低,所以为了实现整车需求的发电功率,发电机的尺寸和重量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同轴双电机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输出轴,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所述发动机的转子固定连接;发电机组件,所述发电机组件包括发电机、发电机输出轴和离合器,所述发电机输出轴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连接;驱动电机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端部与所述离合器的被动端连接;换挡装置,所述换挡装置包括同步器、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同步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同步器的两侧,所述同步器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择一地连接;传动输出组件,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输出组件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
2、优选地,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发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传动连接。
3、优选地,还包括行星排,所述发电机输出轴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和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轴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支架连接和减震器。
4、优选地,所述离合器采用湿式离合器,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开设有离合器收容腔,所述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离合器收容腔内。
5、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传动输出组件传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传动输出组件传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用于连接差速器。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同轴双电机传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发动机动力输出提供两档变速、驱动电机输出提供两档变速,提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综合工作效率及动力输出;通过同轴结构缩减动力系统整体尺寸,发动机动力输出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共用部分减速齿轮,使结构更加紧凑;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加入升速行星排,通过提高发电机输入转速,使得发电机可以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同轴双电机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发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星排,所述发电机输出轴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和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轴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支架连接和减震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采用湿式离合器,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开设有离合器收容腔,所述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离合器收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传动输出组件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传动输出组件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输出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用于连接差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