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与流程

xiaoxiao2天前  10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属于油气藏勘探开发。


背景技术:

1、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潜山油气藏是位于区域不整合面之下的较老地层的突起含油体,其油源主要来自上覆及侧向较新的生油层系,不整合面或断面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原有的潜山油气藏评价技术是通过深部层系油气勘探领域的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地质要素进行评价或者从油气藏的烃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成藏条件等地质要素进行量化表征,确定各地质条件子项指标参数的权重并进行赋值,明确油气增储方向,优选有利目标。某裂缝性潜山某地区中生界侧向上与下第三系成熟生油岩有大面积接触,油气源条件优越,是潜山成藏有利的地区。在以上认识的指导下,2007年北部中生界试获高产油流后,沉寂十余年未有新的发现。该裂缝性潜山中油气藏落实难度大,潜山目标分散、不聚焦,为实现此类裂缝性潜山中油气藏的突破,急需开展评价优选关键技术攻关,解决潜山油气藏目标优选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可以解决目前裂缝性潜山中潜山目标分散、不聚焦而造成的油气藏有利目标难以识别确定的方法。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砂岩裂缝性潜山油气藏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对裂缝性潜山的地层岩性、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进行分析,确定裂缝性潜山中烃源岩的位置;

5、(2)根据裂缝性潜山的构造精细解释和钻井实钻资料,确定裂缝性潜山中裂缝发育区的位置,然后确定潜山油气藏的位置;

6、(3)根据潜山油气藏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疏导关系特征,确定烃源岩对潜山油气藏的供烃方式;所述供烃方式包括双断双向供烃、双断单向供烃和单断双向供烃;

7、(4)根据烃源岩对潜山油气藏的供烃方式、烃源岩和潜山油气藏中裂缝发育区的接触窗口大小,以供烃方式为双源双向供烃以及烃源岩和潜山油气藏中裂缝发育区的接触窗口最大为优选标准,在潜山油气藏中优选出有利地区;

8、(5)根据裂缝性潜山的地震资料,从砂体预测出发,以裂缝性潜山内已钻井的裂缝发育特征和裂缝性潜山的构造应力模拟结果为约束条件,开展裂缝预测,确定所述有利地区中的裂缝发育有利层系;所述裂缝性潜山的裂缝发育受构造应力控制;然后在所述裂缝发育有利层系中选取具有利于裂缝发育的断层构造样式的地区,作为优选的裂缝发育有利层系;

9、(6)根据所述优选的裂缝发育有利层系中盖层的封闭性,在所述优选的裂缝发育有利层系中确定有利目标。

10、本发明的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采用贴近油源选择有利目标、依据裂缝程度优选目的层系、利用盖层的封堵能力优选目标圈闭的后成潜山,可以降低潜山油气藏评价难度,提高确定有利目标的精度。本发明的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可以解决由于潜山油气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导致油气藏识别困难的问题。

11、油气藏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主要指油气藏的储层与烃源岩的空间位置关系,可分为接触型和非接触型,接触型是指烃源岩与储层直接接触,油气可以通过水平运移进入储层;非接触型是指油气藏的储层与烃源岩不在同一层位,且两者之间有非渗透性岩层,非接触型可以分为下伏式、上覆式、互层式、指状交叉式和透镜体式;其中,下伏式是指烃源岩位于储层的下方,油气从储层的下方进入储层;上覆式是指烃源岩位于储层的上方,油气从储层的上方进入储层;互层式是指烃源岩层和储层呈上下交互排列,油气从储层的上方和下方进入储层;指状交叉式是指烃源岩层和储层呈指状交叉,油气从储层侧上方和侧下方进入储层;透镜体式是指储层被烃源岩包围,油气从储层的下方进入储层。

12、油气输导体系一般被定义为油气从烃源岩运移到圈闭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路径网,油气藏与烃源岩的疏导关系按照导体的类型不同可分为连通砂体、断层、不整合面三种。

13、当潜山油气藏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同时包括接触型和非接触型时,且当潜山油气藏与烃源岩的疏导关系同时包括断层和连通砂体时,对应的供烃方式即为双源双向供烃;双源单向供烃是指有两个油气来源且有一个供油方向的烃源岩,当潜山油气藏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为非接触型时,且当潜山油气藏与烃源岩的疏导关系同时包括断层和连通砂体时,对应的供烃方式即为双源单向供烃;单向供烃是指有一个供油方向的烃源岩,当潜山油气藏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为非接触型时,当潜山油气藏与烃源岩的疏导关系为连通砂体或断层时,对应的供烃方式即为单向供烃。

14、本发明中,烃源岩和裂缝发育区的接触窗口是指烃源岩的a面和裂缝发育区的b面有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直接接触时,接触区域的面积与裂缝发育区的b面的面积的比值。烃源岩和裂缝发育区的接触窗口越大,供烃能力越强。

15、优选地,所述构造演化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结合前人实践经验、地质方法、地震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对裂缝性潜山进行构造演化分析。

16、优选地,所述盖层为断层。

17、确定盖层的封闭性时,先对盖层的封闭性进行定性分析,再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断层封堵模式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定性评价,断层封堵模式是断层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以后,由于构造、沉积、成岩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对地层流体的封堵机制;断层封堵模式包括岩性配置封堵模式、时间配置封堵模式、主应力封堵模式、泥岩塑性流动封堵模式及排替压差封堵模式。同时也可以在充分掌握研究区已有地震资料、地质资料、钻井资料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对裂缝发育有利层系中盖层的封闭性进行定性分析;

18、目前断层侧向封堵定量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排替压力法、泥岩涂抹法、烃柱高度法;其中,排替压力法是通过建立岩性-埋深-排替压力的关系图版来评价断层的封堵性,适应于岩心较多的地区;泥岩涂抹法是通过确定断面砂泥岩层分布及其泥质含量来评价断层的封堵性,适用于预测井的邻近地区;烃柱高度法是已知油气藏的高度,通过计算获得sgr值,然后再确定烃柱高度,适用于受主要受断层因素控制地区。

19、当取芯资料较少,没有足够的资料建立岩性-埋深-排替压力图版时,可采用泥岩涂抹法及烃柱高度法定量分析盖层的封堵能力。

20、计算潜在烃柱高度的步骤包括:

21、①将储层并置区的sgr值转化为其可以支撑的压差,断层的压差(afpd)可以通过bretan等提出的公式(如式1所示)计算:

22、afpd=10×[(sgr/d)-c]            (1)

23、式1中,d为根据控制油藏的断层进行标定得到的模拟控制参数,d/2即相当于sgr(泥岩断层泥比)的临界值;c为一常数,取决于最大埋藏深度,在埋深小于3000m时,c为0.5,在埋深在3000~3500m之间时,c为0.25,在埋深超过3500km时,c为0;

24、②根据压差及烃密度按照式2计算盖层面上各位置点可支撑的烃柱高度hmax:

25、hmax=afpd/[(pw-po)×g]        (2)

26、式2中,hmax为烃柱高度,pw为水密度,po为烃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27、盖层面不同部位由于具有不同的泥质含量及不同的排替压力,因此各点所能封堵的烃柱高度是不均一的,最先出现渗漏的点对应的烃柱高度决定了盖层所能承受的圈闭的最大烃柱高度(盖层可支撑的烃柱高度),该点的泥质含量的sgr即为盖层封堵的下限值;

28、当计算得到的盖层可支撑的烃柱高度为h,盖层封堵的下限值为a时,有利目标的盖层封堵性的定量判定标准为:盖层面泥岩涂抹程度泥质含量的sgr>a,且盖层的厚度>h。

29、优选地,结合不同构造时期的应力特征,通过开展不同构造样式下的应力分布模拟,明确利于裂缝发育的断层构造样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演化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结合前人实践经验、地质方法、地震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对裂缝性潜山进行构造演化分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层为断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缝性潜山中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属于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砂岩裂缝性潜山油气藏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采用贴近油源选择有利目标、依据裂缝程度优选目的层系、利用遮挡断层的封堵能力优选目标圈闭的后成潜山,可以降低潜山油气藏评价难度,提高确定有利目标的精度。本发明的砂岩裂缝性潜山油气藏有利目标的确定方法,可以解决由于潜山油气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导致油气藏识别困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罗波波,谢敏,张磊,吉亚明,梁文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