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4天前  17


本技术属于五金铸造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


背景技术:

1、机械零部件的传统加工方法:锻造/车削-热处理,这种加工方法生产的零部件质量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因此,企业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很高,这对企业增加了招收员工的难度,也相对员工的工资会很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有这种加工方法的生产效率很低,不能大批量生产,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因此,现在的企业都在使用注射成型模具,这种生产工艺,操作简单、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低,而且可以大批量生产。零部件的质量要取决于填充-保压-冷却-脱模四大工艺步骤,但也还要看模具开模型腔的好坏。

2、中国发明专利cn113732274a公开了一种五金铸件脱模装置,包括承载机构、移动机构、下料机构和模具,所述模具上开设有进料孔、放置槽和成型槽,所述进料孔位于模具的上方,所述成型槽位于模具内,且所述成型槽位于进料口的下方,所述放置槽位于成型槽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位于模具的正下方,且所述下料机构的工作端位于与模具的放置槽内,通过下料机构将五金铸件进行下料,从而完成五金铸件的脱模作业。

3、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时,需要在模具上开设放置槽,不仅增加模具生产的难度,而且成型槽与放置槽连接位置会产生间隙,从而导致五金铸件表面形成接缝,接缝还需后期处理,增加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具备无需在模具上开设放置槽,使用方便的优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具上开设放置槽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两侧对应位置;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侧板之间,且所述翻转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侧板转动连接;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驱动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且所述旋转驱动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连接装置与所述翻转装置连接;脱模装置,所述脱模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侧板之间,且所述脱模装置位于所述翻转装置下方,所述脱模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侧板滑动连接,所述脱模装置上设置有脱模通孔;脱模顶杆,所述脱模顶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底板上与所述脱模通孔对应位置。

4、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旋转驱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旋转平台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两侧对应位置。

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平台一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定位驱动,所述定位驱动的输出端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座两侧对应位置,且所述定位板分别与所述定位座滑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驱动包括定位电机,所述定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向丝杆,所述第一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丝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脱模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所述升降驱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升降驱动的输出端设置有脱模平台,所述脱模平台位于两个所述安装侧板之间,且所述脱模平台与所述安装侧板分别滑动连接,所述脱模通孔设置在所述脱模平台上,所述脱模平台上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脱模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脱模通孔两侧对应位置。

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包括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升降螺母,所述升降螺母与所述脱模平台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设置在所述脱模平台上,所述平移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夹持组件。

10、进一步地,所述平移组件包括平移气缸,所述平移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平移支架,所述平移支架与所述脱模平台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平移支架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电机,所述夹持电机与所述平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杆,所述第二双向丝杆与所述平移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双向丝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螺母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双向丝杆两端对应位置,且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分别与所述平移支架滑动连接。

1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该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通过在安装支架上设置翻转装置及旋转驱动,旋转驱动的输出端驱动翻转装置在安装支架上转动,从而将翻转装置上放置的模具进行翻转,再通过脱模装置及脱模顶杆的相互配合从模具的浇注口进入进行脱模,从而避免开设放置槽,不仅降低模具的生产难度,还使五金铸件表面更加平滑。



技术特征:

1.一种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0)包括旋转平台(210),所述旋转平台(210)与所述旋转驱动(300)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旋转平台(2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侧板(120)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平台(210)上设置有定位组件(220),所述定位组件(2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组件(220)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210)两侧对应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220)包括定位座(221),所述定位座(221)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平台(210)一侧,所述定位座(221)上设置有定位驱动(222),所述定位驱动(222)的输出端设置有定位板(223),所述定位板(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板(223)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座(221)两侧对应位置,且所述定位板(223)分别与所述定位座(22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驱动(222)包括定位电机(2221),所述定位电机(22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向丝杆(2222),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2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座(2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22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丝杆螺母(2223),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223)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板(2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装置(400)包括升降驱动(410),所述升降驱动(410)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00)上,且所述升降驱动(410)的输出端设置有脱模平台(420),所述脱模平台(420)位于两个所述安装侧板(120)之间,且所述脱模平台(420)与所述安装侧板(120)分别滑动连接,所述脱模通孔设置在所述脱模平台(420)上,所述脱模平台(420)上设置有脱模机构(430),所述脱模机构(4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脱模机构(430)分别设置在所述脱模通孔两侧对应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410)包括升降电机(411),所述升降电机(411)与所述安装支架(100)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4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丝杆(412),所述升降丝杆(412)的外表面套设有升降螺母(413),所述升降螺母(413)与所述脱模平台(42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430)包括平移组件(431),所述平移组件(431)设置在所述脱模平台(420)上,所述平移组件(431)的输出端设置有夹持组件(4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431)包括平移气缸(4311),所述平移气缸(43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平移支架(4312),所述平移支架(4312)与所述脱模平台(420)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432)设置在所述平移支架(43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32)包括夹持电机(4321),所述夹持电机(4321)与所述平移支架(4312)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电机(43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杆(4322),所述第二双向丝杆(4322)与所述平移支架(43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双向丝杆(432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丝杆螺母(4323),所述第二丝杆螺母(43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丝杆螺母(432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双向丝杆(4322)两端对应位置,且所述第二丝杆螺母(432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夹持板(4324),所述夹持板(4324)分别与所述平移支架(4312)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五金铸造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金铸造件脱模设备,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侧板;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侧板之间;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驱动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脱模装置,所述脱模装置上设置有脱模通孔;脱模顶杆,所述脱模顶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底板上与所述脱模通孔对应位置。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支架上设置翻转装置及旋转驱动,旋转驱动的输出端驱动翻转装置在安装支架上转动,从而将翻转装置上放置的模具进行翻转,再通过脱模装置及脱模顶杆的相互配合从模具的浇注口进入进行脱模,从而避免开设放置槽。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胡雪阳,董才明,周世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锦汇兴(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7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